卧式活套支撑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265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活套支撑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机械设备,特别是涉及到镀锌、彩涂、连退用的卧式活套支撑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冶金行业的带钢处理线中,无论是酸洗线、镀锌线、镀锡线、涂层机组等,都涉及到卧式活套支撑小车,以往活套支撑小车结构复杂,活套门式结构容易跑偏,设备笨重,制造成本高,而且容易出现活套支撑小车把活套门撞坏的事故,支撑小车改为脱钩形式后,虽然相对简单,但是改后的活套支撑小车占用空间大,在基础施工中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活套支撑小车,通过本技术方案,使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紧凑,运行平稳,可靠性强,并且大大缩小了占用空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活套支撑小车,包括支撑小车,所述支撑小车前侧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撑,在支撑小车后侧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后支撑,所述前支撑和后支撑的底部设置有车轮,所述位于支撑小车左右两侧同侧的前支撑与后支撑分别错位设置,所述前支撑和后支撑上的车轮分别抵压在两条各自相对应的轨道上。所述支撑小车前部设置有卷绳发条机构,所述卷绳发条机构是由发条、发条盒、绳缆、卷轴、转动轴和两对齿轮副构成,所述发条盒固定在支撑小车上,发条设置在发条盒内,发条的内端固定在转动轴上,发条的外端固定在发条盒的内壁上,转动轴上设置有转动齿轮,与转动齿轮相啮合的另一个转动齿轮与另一个齿轮副中的转动齿轮同轴连接,另一个 齿轮副中的转动齿轮上设置有卷轴,所述绳缆的端头固定在卷轴上,绳缆缠绕在卷轴上,所述绳缆的另一个端头固定在支撑小车前面紧邻的另一个支撑小车上或固定在牵引设备上。所述支撑小车上的两侧车轮,一侧车轮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扣装在轨道上,另一侧车轮表面为圆弧平面,所述圆弧平面抵压在另一侧轨道上。所述带有凹槽的车轮两侧前部的支撑小车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导向机构和调节导向机构,所述固定导向机构由导轮轴和导向轮构成,所述导轮轴竖直固定在支撑小车上,导向轮铰接在导轮轴的下端,导向轮的外缘抵压在轨道一侧的侧面上;所述调节导向机构由导轮轴、偏心套和导向轮构成,偏心套设置在支撑小车上,导轮轴竖直插装在偏心套中,导向轮铰接在导轮轴的下端,导向轮的外缘抵压在轨道另一侧的侧面上。所述两个前支撑的前端部上分别设置有防倾倒钩,在两个后支撑的后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卧式活套支撑小车,通过本技术方案,I、活套支撑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式简单,便于现场安装,布置方式紧凑,节省了空间,降低了基础施工成本;2、活套支撑小车之间连接靠卷绳发条机构,避免以前活套车容易把活套门撞坏事故,也避免了以往采用小车之间挂钩形式不脱钩或者在不应该脱钩的位置脱钩而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事故;3、支撑小车在固定导向机构和调节导向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很方便的调整导向轮和轨道侧面之间的间隙,有效的保证了活套车的稳定 运行,并在防倾倒钩的作用下,杜绝和防止了活套车的横向倾翻事故,并且采用本技术方案后,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紧凑,运行平稳,可靠性强,并且大大缩小了占用空间。

图I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小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俯视图。图3为图2的A — A向剖视图。图4为图2的B — B向剖视图图5为图2的C — C向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支撑小车排列布局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倾倒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卷绳发条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支撑小车、2前支撑、3后支撑、4车轮、5轨道、6卷绳发条机构、7发条、8发条盒、9绳缆、10卷轴、11转动轴、12转动齿轮、15凹槽、16固定导向机构、17调节导向机构、18导轮轴、19导向轮、20偏心套、21防倾倒钩、22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卧式活套支撑小车,包括支撑小车1,所述支撑小车I前侧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撑2,在支撑小车I后侧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后支撑3,所述前支撑2和后支撑3的底部设置有车轮4,所述位于支撑小车I左右两侧同侧的前支撑2与后支撑3分别错位设置,所述前支撑2和后支撑3上的车轮4分别抵压在两条各自相对应的轨道5上。所述支撑小车I前部设置有卷绳发条机构6,所述卷绳发条机构6是由发条7、发条盒8、绳缆9、卷轴10、转动轴11和一对齿轮副构成,所述发条盒8固定在支撑小车I上,发条7设置在发条盒8内,发条7的内端固定在转动轴11上,发条7的外端固定在发条盒8的内壁上,转动轴11上设置有转动齿轮12,与转动齿轮11相啮合的另一个转动齿轮11与另一个齿轮副中的转动齿轮11同轴连接,另一个齿轮副中的转动齿轮11上设置有卷轴10,所述绳缆9的端头固定在卷轴10上,绳缆9缠绕在卷轴10上,所述绳缆9的另一个端头固定在支撑小车I前面紧邻的另一个支撑小车I上或固定在牵引设备上。所述支撑小车I上的两侧车轮4,一侧车轮4表面上设置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扣装在轨道5上,另一侧车轮4表面为圆弧平面,所述圆弧平面抵压在另一侧轨道5上。所述带有凹槽15的车轮4两侧前部的支撑小车I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导向机构16和调节导向机构17,所述固定导向机构16由导轮轴18和导向轮19构成,所述导轮轴18竖直固定在支撑小车I上,导向轮19铰接在导轮轴18的下端,导向轮19的外缘抵压在轨道5一侧的侧面上;所述调节导向机构19由导轮轴18、偏心套20和导向轮19构成,偏心套20设置在支撑小车I上,导轮轴18竖直插装在偏心套20中,导向轮19铰接在导轮轴18的下端,导向轮19的外缘抵压在轨道5另一侧的侧面上。所述两个前支撑2的前端部上分别设置有防倾倒钩21,在两个后支撑的后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器22。在工作中,支撑小车I上的卷绳发条机构6在前面支撑小车I或牵引设备的作用下,拉动绳缆9,在绳缆9不断释放的同时,卷轴10不断克服发条7的反作用力,并将发条7拉紧,等到绳缆9全部从卷轴10上放完,支撑小车I在绳缆9的带动下向前运动,同时带动 下一个相邻的支撑小车I上的卷绳发条机构6运转,并释放绳缆9,此后过程原理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当支撑小车I在实际需要下进行收拢时,支撑小车I向空套位行走,支撑小车I上的卷绳发条机构6中发条7释放,并将卷轴10上的绳缆9卷收回到卷轴10上,当位于后面的支撑小车I向前运动与前面支撑小车I相撞时,通过位于支撑小车I上的缓冲器22起到缓冲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器22为弹性橡胶块制成。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活套支撑小车,包括支撑小车,所述支撑小车前侧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撑,在支撑小车后侧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后支撑,所述前支撑和后支撑的底部设置有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支撑小车左右两侧同侧的前支撑与后支撑分别错位设置,所述前支撑和后支撑上的车轮分别抵压在两条各自相对应的轨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卧式活套支撑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小车前部设置有卷绳发条机构,所述卷绳发条机构是由发条、发条盒、绳缆、卷轴、转动轴和两对齿轮副构成,所述发条盒固定在支撑小车上,发条设置在发条盒内,发条的内端固定在转动轴上,发条的外端固定在发条盒的内壁上,转动轴上设置有转动齿轮,与转动齿轮相啮合的另一个转动齿轮与另一个齿轮副中的转动齿轮同轴连接,另一个齿轮副中的转动齿轮上设置有卷轴,所述绳缆的端头固定在卷轴上,绳缆缠绕在卷轴上,所述绳缆的另一个端头固定在支撑小车前面紧邻的另一个支撑小车上或固定在牵引设备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卧式活套支撑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小车上的两侧车轮,一侧车轮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扣装在轨道上,另一侧车轮表面为圆弧平面,所述圆弧平面抵压在另一侧轨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活套支撑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凹槽的车轮两侧前部的支撑小车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导向机构和调节导向机构,所述固定导向机构由导轮轴和导向轮构成,所述导轮轴竖直固定在支撑小车上,导向轮铰接在导轮轴的下端,导向轮的外缘抵压在轨道一侧的侧面上;所述调节导向机构由导轮轴、偏心套和导向轮构成,偏心套设置在支撑小车上,导轮轴竖直插装在偏心套中,导向轮铰接在导轮轴的下端,导向轮的外缘抵压在轨道另一侧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卧式活套支撑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支撑的前端部上分别设置有防倾倒钩,在两个后支撑的后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卧式活套支撑小车,包括支撑小车,所述支撑小车前侧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撑,在支撑小车后侧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后支撑,所述前支撑和后支撑的底部设置有车轮,所述位于支撑小车左右两侧同侧的前支撑与后支撑分别错位设置,所述前支撑和后支撑上的车轮分别抵压在两条各自相对应的轨道上;通过本技术方案,支撑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式简单,便于现场安装,布置方式紧凑,节省了空间,降低了基础施工成本,支撑小车之间连接靠卷绳发条机构,避免以前活套车容易把活套门撞坏事故,也避免了以往采用小车之间挂钩形式不脱钩或者在不应该脱钩的位置脱钩而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事故。
文档编号B65G35/00GK202358632SQ20112042253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况群意, 郑祥臣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