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线恒张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25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线恒张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用于收圈或收卷铜线、铝线、铜合金线以及铝合金线材的收线机,尤其涉及ー种收线恒张カ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收线机采用カ矩电机收线,无恒张カ调节机构,由于カ矩电机为恒功率输出,速度与牵引力成反比,收线轴转速不同,线材上受到的拉カ不同来调节收线张力。这种结构的张カ调节方式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在空盘时转速高,牵引力小,线材易松弛,在满盘时转速低,牵引力大,易将线材拉细,甚至拉断;2、手动调节カ矩电机调速器,调节粗略,调节的值往往都偏大,线材受的牵引力偏大,容易拉细线材;3、在排线换向时不稳定,线材或松或紧;4、适合于低速旋转,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结构紧凑且使用安全可靠,同时克服了目前收线张カ调节不精确、空盘和满盘张カ变化大及换向时张カ不稳定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行程开关一、滑座、光杠、行程开关ニ、导轨、机架、下导轮组、上导轮组、链条、链轮一、链轮ニ、气缸、大齿轮、电位器、小齿轮和轴,所述行程开关ー和行程开关ニ均安装在机架的左侧壁上,所述行程开关二位于行程开关ー的上方,所述圆柱、光杠和导轨均安装在机架的中部,所述圆柱和导轨分别位于光杠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座安装在光杠上且与光杠滑动连接,所述导轨上安装有对滑座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机构;所述上导轮组设置在滑座后方且与滑座固定连接,所述下导轮组设于上导轮组下方;所述链轮一和链轮ニ均安装在机架的上端,所述链轮一设置在链轮ニ的后方,所述小齿轮和链轮ニ均安装在轴上,所述大齿轮设于小齿轮左方且与小齿轮相啮合,所述电位器安装在机架上且与大齿轮连接;所述气缸安装在机架的前部,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机架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依次经过链轮ー和链轮ニ后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上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安装在导轨前后两侧的小轴ー和小轴ニ,所述小轴一和小轴ニ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小轴一和小轴ニ均对称设置在滑座上方和下方。上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轴ニ为偏心轴。上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器通过支架安装在机架上。上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光杠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压簧,所述光杠穿过两压簧,所述压簧与机架固定连接。上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圆柱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圆柱固定连接。[0010]上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橡胶垫和压簧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圆柱、橡胶垫和压簧均上下对称设置。上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气源三联件,所述气源三联件通过气管与气缸的有杆腔连接。上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还与设置在机架上的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可靠。2、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整个收线过程张カ自动调节,无需人工再去调节。3、张カ调整不受空盘和满盘重量差别的影响,克服了目前收线张カ调节不精确、空盘和满盘张カ变化大及换向时张カ不稳定的缺陷,实现了恒张カ控制。 4、用齿轮传动将信号放大,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控制精确、灵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I的B-B剖视图。图4为图2的C-C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路系统图。附图标记说明I-圆柱;2-橡胶垫;3-行程开关ー;4-滑座;5_光杠; 6_行程开关ニ ;7-导轨;8-压簧; 9-机架;10-下导轮组;11-上导轮组;12-链条;13-链轮一; 14-链轮ニ; 15-气缸;16-气源三联件;17-小轴ー ;18-小轴ニ ;19-大齿轮; 20-电位器;21-小齿轮;22-支架;23-轴;24-气囊;25-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圆柱I、行程开关ー 3、滑座4、光杠5、行程开关ニ 6、导轨7、机架9、下导轮组10、上导轮组11、链条12、链轮ー 13、链轮ニ 14、气缸15、大齿轮19、电位器20、小齿轮21和轴23,所述行程开关ー 3和行程开关ニ 6均安装在机架9的左侧壁上,所述行程开关ニ 6位于行程开关ー 3的上方,所述圆柱I、光杠5和导轨7均安装在机架9的中部,所述圆柱I和导轨7分别位于光杠5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座4安装在光杠5上且与光杠5滑动连接,所述导轨7上安装有对滑座4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机构;所述上导轮组11设置在滑座4后方且与滑座4固定连接,所述下导轮组10设于上导轮组11下方;所述链轮一 13和链轮ニ 14均安装在机架9的上端,所述链轮一 13设置在链轮ニ 14的后方,所述小齿轮21和链轮ニ 14均安装在轴23上,所述大齿轮19设于小齿轮21左方且与小齿轮21相啮合,所述电位器20安装在机架9上且与大齿轮19连接;所述气缸15安装在机架9的前部,所述链条12的一端与机架9连接,所述链条12的另一端依次经过链轮ー13和链轮ニ 14后与气缸15的活塞杆连接。如图I和图3所示,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安装在导轨7前后两侧的小轴ー 17和小轴ニ 18,所述小轴一 17和小轴ニ 1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小轴一 17和小轴ニ 18均对称设置在滑座4上方和下方。本实施例中,小轴ー 17和小轴ニ 18上均安装轴承,轴承沿导轨7侧面滚动导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轴ニ 18为偏心轴,在上下滚动时可调整,不至于卡死。如图4所示,所述电位器20通过支架22安装在机架9上。如图I所示,所述光杠5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压簧8,所述光杠5穿过两压簧8,所述压簧8与机架9固定连接。压簧8压缩用于支撑和缓冲滑座4。如图I所示,所述圆柱I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垫2,所述橡胶垫2与圆柱I固定连接。如图I所示,所述圆柱I、橡胶垫2和压簧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圆柱I、橡胶垫2和压簧8均上下对称设置;其中,圆柱I和与机架9固定。如图I、图2和图5所示,所述机架9上安装有气源三联件16,所述气源三联件16通过气管25与气缸15的有杆腔连接。如图I和图5所示,所述气管25还与设置在机架9上的气囊24连通,气囊24对气缸15起保压作用。本实施例中,下导轮组10由四个导轮组成。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采用气缸15拖着链条12依次经过链轮ー 13和链轮ニ14,向上拉着滑座4和上导轮组11,即上导轮组11可随滑座4 一起在导向作用下沿光杠5上下滑动,而下导轮组10固定,只能转动。工作时,在气源三联件16的调压表上调节好压カ值,一旦调好,链条12向上的拉カ就恒定不变了(当变换出线规格时,重新调节压カ值即可),气缸15通气,滑座4和上导轮组11受到链条12向上的拉力,同时还受到自身重力和上导轮组11上每单根线向下的拉力,上导轮组11由三个导轮组成,绕过上导轮组11共有六根单线,即上导轮组11受到六个单根线向下的拉力,这六个单根线向下的拉カ与滑座4和上导轮组11自身的重力的合力与链条12向上的拉カ为ー对平衡力,即张カ恒定时,滑座4和上导轮组11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当收线速度过快时,线材拉的过紧,绕过上导轮组11的每单根线向下的拉カ増大,此时,向下的合力大于向上的拉力,打破平衡状态,上导轮组11下滑,链条12带动链轮ニ 14转动,使得大齿轮19转动,拨动电位器20旋转,输出电压信号,反馈给收线电机,收线电机降速,单根线材上拉カ减小,上导轮组11上移,重新找到平衡位置;当收线速度过慢时,线材松弛,绕过上导轮组11的每单根线向下的拉カ减小,此时,向下的合力小于向上的拉力,打破平衡状态,上导轮组11上移,链条12带动链轮ニ 14转动,使得大齿轮19转动,拨动电位器20旋转,输出另ー个电压信号,反馈给收线电机,收线电机升速,单根线材上拉力増大,上导轮组11下滑,重新找到平衡位置,达到恒张カ收线。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I)、行程开关ー(3)、滑座(4)、光杠(5)、行程开关ニ (6)、导轨(7)、机架(9)、下导轮组(10)、上导轮组(11)、链条(12)、链轮一(13)、链轮ニ(14)、气缸(15)、大齿轮(19)、电位器(20)、小齿轮(21)和轴(23),所述行程开关ー⑶和行程开关ニ(6)均安装在机架(9)的左侧壁上,所述行程开关ニ(6)位于行程开关ー(3)的上方,所述圆柱(I)、光杠(5)和导轨(7)均安装在机架(9)的中部,所述圆柱(I)和导轨(7)分别位于光杠(5)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座(4)安装在光杠(5)上且与光杠(5)滑动连接,所述导轨(7)上安装有对滑座(4)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机构;所述上导轮组(11)设置在滑座(4)后方且与滑座(4)固定连接,所述下导轮组(10)设于上导轮组(11)下方;所述链轮一(13)和链轮ニ(14)均安装在机架(9)的上端,所述链轮一(13)设置在链轮ニ(14)的后方,所述小齿轮(21)和链轮ニ(14)均安装在轴(23)上,所述大齿轮(1 9)设于小齿轮(21)左方且与小齿轮(21)相啮合,所述电位器(20)安装在机架(9)上且与大齿轮(19)连接;所述气缸(15)安装在机架(9)的前部,所述链条(12)的一端与机架(9)连接,所述链条(12)的另一端依次经过链轮ー(13)和链轮ニ(14)后与气缸(15)的活塞杆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安装在导轨(7)前后两侧的小轴ー (17)和小轴ニ(18),所述小轴一 (17)和小轴ニ (1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小轴一(17)和小轴ニ(18)均对称设置在滑座(4)上方和下方。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小轴ニ(18)为偏心轴。
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器(20)通过支架(22)安装在机架(9)上。
5.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光杠(5)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压簧(8),所述光杠(5)穿过两压簧(8),所述压簧(8)与机架(9)固定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圆柱(I)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垫(2),所述橡胶垫(2)与圆柱(I)固定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干所述圆柱(I)、橡胶垫(2)和压簧(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圆柱(I)、橡胶垫(2)和压簧(8)均上下对称设置。
8.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9)上安装有气源三联件(16),所述气源三联件(16)通过气管(25)与气缸(15)的有杆腔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线恒张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25)还与设置在机架(9)上的气囊(24)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线恒张力机构,包括圆柱、行程开关一、滑座、光杠、行程开关二、导轨、机架、下导轮组、上导轮组、链条、链轮一、链轮二、气缸、大齿轮、电位器、小齿轮和轴,行程开关一和行程开关二均安装在机架左侧壁上,圆柱、光杠和导轨均安装在机架中部,滑座安装在光杠上且与光杠滑动连接,导轨上安装有导向机构;上导轮组设置在滑座后方且与滑座固连;链轮一和链轮二均安装在机架上端,小齿轮和链轮二均安装在轴上,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电位器安装在机架上且与大齿轮连接;链条一端与机架连接,链条另一端依次经过链轮一和链轮二后与气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成本低廉,使用安全,调整不受空盘和满盘的影响,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B65H59/36GK202400694SQ20112051935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1日
发明者何宏伟, 李安, 王勇 申请人:西北机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