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位于封闭件中的盛舀器皿和盛舀器皿保持器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527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位于封闭件中的盛舀器皿和盛舀器皿保持器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存储材料的改进容器,尤其是具有可以打开以便存取所存储的内容物的封闭件的容器。
背景技术
具有包含用于保持盛舀器皿的结构的盖或封闭件的容器,尤其是那种用于存储诸如食品或饮食补充物的可消费材料的容器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通常,这种类型的可消费产品设置为粉状、颗粒或粒状形式,以便由使用者混合入可食用溶液中。用于存储这种内容物的常规容器通常包括由使用者打开以便存取所存储的一部分产品的盖。总体上,在任何给定时间仅使用一小部分所存储的产品,同时剩余部分将在以后使用。在取出期望的量之后,盖抵靠着容器被关闭以便防止剩余部分泄漏或污染直至下次使用。在许多应用中,所述 容器可以每天被存取多次。 在实践中,在打开时通过使用盛舀器皿-例如匙、刮勺或勺子从容器中盛舀出期望量的产品后,通常从容器分装测定剂量的产品。所属领域中公知的某些常规存储容器提供了松散地包装在所述容器内的盛S器皿。盛S器皿在容器内的放置方便地确保在第一次存取所存储的内容物时使用者手边就有盛S器皿,从而免去了使用者携带额外的勺子或其他盛舀器皿的需要。当使用具有松散存储的盛舀器皿的容器时,使用者通常必须首先移除盖并且从容器的内部取出盛S器皿。松散存储的盛S器皿通常将掩埋在所存储的产品中。由此,为了取出勺以便测量和分配期望的量,使用者将不得不与所存储的产品接触,或者直接与使用者的手或间接与用于取出勺子的其他物体接触。具有松散存储的盛S器皿的常规存储容器的这个方面具有多个缺点。第一,所存储的内容物可能被包括使用者手上或取出物体上存在的细菌、化学物质或外来碎屑的外来物质污染。当所存储的内容物用于人类消费时,所存储的产品的污染是尤其不希望的。第二,从掩埋位置取出勺将使用者的手暴露于所存储的内容物。在所存储的内容物包含可导致所存储的内容物粘到使用者手上的成分时,这是尤其不期望的。第三,在每次使用之前取出盛S器皿对使用者而言是很麻烦的,从而仅分配期望量的所存储产品就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当每天重复多次时,在每次使用之前都取出掩埋的盛S器皿可能浪费大量时间。其他人已经通过包括在容器的内侧或盖上的用于在两次使用之间保持盛S器皿的安装结构来尝试克服具有松散存储的盛舀器皿的常规存储容器的问题。用于固定盛舀器皿的常规安装结构包括可使所述器皿难于从保持结构移除的夹子或锁定结构。所属领域公知的其他常规保持结构提供了从容器或盖延伸并且尺寸设定为直接接合勺子的杯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凸缘。然而,这种类型的常规保持结构不允许具有不同杯形状或大小的盛舀器皿之间进行互换。用于存储材料的常规容器还经常由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模制而成。通常,注射模制工序用于形成容器和/或盖。在注射模制期间,加热的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被迫进入具有其中限定期望的容器或盖形状的模制空腔。加热的材料填充模制空腔的轮廓并且被允许冷却,从而产生连续的固体三维结构。容器随后从模具移除以便包装和贴标签。内模制标签是用于注射模制热塑性容器的技术,其中在内模制标签工序期间,在加热的材料注射到空腔中之前标签通常被插入到注射模制空腔中。标签以所述标签的前面或面部朝向空腔外壁定向而插入,而所述标签的后面朝向模制空腔的内部定向。在模制期间,标签可使用可释放装置-例如通过内模制标签与模制空腔壁之间的真空或静电力固定至模制空腔的外壁。随后迫使模制材料进入模制空腔以填充标签的后面与模制内空腔壁之间的空间。模制材料填充标签后面的空间并且直接结合至标签,从而形成具有整合在外表面上的标签的容器。具有内模制标签的容器的一个特性在于所述容器通常包括在用所存储的产品填充容器之前附接至容器表面的标签。用于注射模制容器的常规内模制标签构造需要模制空腔包括有角侧壁或相对较大的脱模角-即大于大约五度,以便在每个注射步骤之前将标签可靠地插入模制空腔中。另外,使用常规内模制标签构造时,如果期望大体上直的侧壁或较低的脱模角,那么必须降低标签高度,因为较高的标签易于粘在低脱模角模制空腔中。再进一步,具有大体上直的或 低的脱模角模制空腔的内模制标签构造通常不适应光滑外标签表面,因为在插入期间光滑的精加工可导致内模制标签粘着到模制壁上,从而导致标签的不期望的折叠或错位。一直存在改进上述容器的各种方面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存储材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限定容器中的开口的侧壁,并且所述容器还包括接合所述容器本体的封闭件。所述封闭件限定内封闭件表面。器皿把手保持器设置在内封闭件表面上。所述器皿把手保持器包括具有从内封闭件表面凸出的第一远侧端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包括从所述第一凸缘凸出的第一凸缘肋,而所述第一凸缘肋从内封闭件表面延伸至第一远侧端。具有第二远侧端的第二凸缘也从内封闭件表面凸出。所述第二凸缘包括从所述第二凸缘朝向第一凸缘凸出的第二凸缘肋,所述第二凸缘肋从内封闭件表面延伸至第二远侧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存储材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具有限定用于存取物质的开口的侧壁的容器本体。封闭件附接至容器本体。底座附接至侧壁,而侧板从侧壁共同向下延伸且大体上环绕所述底座。所述侧板包括限定内侧板周边的侧板端部。环形脊从封闭件向上延伸。所述环形脊被构形成当两个类似容器沿竖向堆叠时与类似容器的内侧板周边匹配。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存储材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具有限定容器中的开口的侧壁的容器本体,所述侧壁大体上垂直于横向基准平面。封闭件枢转地附接至容器本体,而所述封闭件包括内封闭件表面和从所述封闭件向上凸出的环形脊。盛舀器皿保持器设置在内封闭件表面上,并且侧板从侧壁共同向下延伸。所述侧板定向在大体上与侧壁相同的局部平面内。内模制标签设置在侧壁上。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存储材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限定内部区域的容器本体以及接合所述容器本体的封闭件。盛酉器皿设置在内部区域中,而所述盛舀器皿包括具有把手厚度B的器皿把手。器皿把手保持器设置在封闭件上。所述器皿把手保持器包括从所述封闭件凸出的第一和第二对置凸缘。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在它们之间限定锥形保持器间隙。所述锥形保持器间隙包括最小间隙宽度A。器皿把手保持器限定等于把手厚度B除以最小间隙宽度A的把手过盈率,而所述把手过盈率大于大约I. O。在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述公开内容时,本发明的许多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对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图I示出了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器皿把手保持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详细立体图。图3A示出了从图2中看到的3A-3A截面的器皿把手保持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详细剖视图。

图3B示出了从图2中看到的3B-3B截面的器皿把手保持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详细剖视图。图4示出了器皿把手保持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详细剖视图。图5示出了器皿把手保持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以及匹配器皿把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分解剖视图。图6示出了具有局部固定的器皿把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器皿把手保持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详细剖视图。图7示出了具有盛舀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封闭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平面图。图8示出了示出图7的截面8-8的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详细剖视图。图9示出了竖直堆叠的构造中的多个类似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剖切分解正视图。图IOA示出了图9的两个类似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详细剖视图。图IOB示出了竖直堆叠的构造中的两个类似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详细剖视图。图IOC示出了环形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详细剖视图。图11示出了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剖切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参阅附图并且更具体地参阅图1,图中示出并且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0标识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容器的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并非每个附图中都必须出现所有附图标记。另夕卜,诸如“上”、“下”、“侧部”、“顶部”、“底部”、“竖直”、“水平”等位置术语意指处于附图所示的朝向的容器。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当使用时根据本发明的容器可具有不同朝向。如从图I中可以看出的,容器10包括具有侧壁16的容器本体12。侧壁16限定容器本体12中的开口 4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侧壁16形成椭圆横截面形状。应当理解的是,容器本体12的其他实施方式可包括其他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矩形或其他未示出的线性或曲线形状。封闭件或盖14结合并且大体上匹配容器本体12。如从图8中可以看出的,封闭件14包括当盖处于关闭位置时跨越开口 48的内封闭件表面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封闭件14通过一个或多个枢转铰链枢转地附接至容器12。可由使用者从容器本体12移除或枢转开封闭件14,以便存取存储在所述容器本体12中的材料。如从图I中还可以看出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盛舀器皿22通过从内封闭件表面18凸出的器皿把手保持器20可释放地固定至封闭件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器皿把手保持器20整体模制在封闭件14上。盛S器皿22通常包括附接至器皿杯或器皿存储器23的器皿把手24。如从图I和图5中可以看出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盛S器皿22的把手24包括把手本体25以及从所述把手本体25延伸的把手肋28。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器皿把手保持器20可定位在容器10上的各种其他位置。现参阅图2,器皿把手保持器20示意性地示出为从内封闭件表面18凸出。器皿把手保持器20包括从内封闭件表面18总体上向外凸出的第一凸缘30和第二凸缘32。第一凸缘30包括定位成远离内封闭件表面18的第一远侧端74以及定位在第一凸缘30与内封闭件表面18相交的位置处的第一近侧端76。由此,第一近侧端76定位成比第一远侧端74更接近内封闭件表面18。第一凸缘肋34从第一凸缘30凸出。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 方式中,第一凸缘肋34从内封闭件表面18沿着第一凸缘30的整个高度延伸至第一远侧端74。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第二凸缘32从内封闭件表面18凸出。第二凸缘32包括定位成远离内封闭件表面18的第二远侧端78以及定位在第二凸缘32与内封闭件表面18相交处的第二近侧端80。由此,第二近侧端80定位成比第二远侧端78更接近内封闭件表面18。第二凸缘肋36从第二凸缘32大体上朝向第一凸缘30凸出。如从图3A(示出了图2的截面3A-3A的详细剖面图)中还可以看到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凸缘肋36从内封闭件表面18沿着第二凸缘30的整个高度延伸至第二远侧端76。再次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与第二凸缘肋34、36之间限定了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42。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42大体上构形成用于容纳盛S器皿22的把手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从图3A中可以看到的,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42包括限定第一间隙宽度66和第二间隙宽度68的第一聚合间隙部分。第一间隙宽度66限定成比第二间隙宽度68更接近第一远侧端74,并且所述第一间隙宽度66大于所述第二间隙宽度68。限定在第一与第二凸缘肋34、36之间的第一聚合间隙部分导致在器皿把手24插入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42中时自对中或漏斗效应。由第一聚合间隙部分所导致的这种自对中或漏斗效应,提供了器皿把手24的便利存储并且在把手24插入间隙期间使用者不必将所述把手24与锥形保持器间隙42精确地对准。如从图2中可以看到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器皿把手保持器20包括从第一凸缘30凸出的第三凸缘肋38以及从第二凸缘32凸出的第四凸缘肋40。第三与第四凸缘肋38、40之间限定了第二锥形保持器间隙44。参阅图3B,图中示出了图2的截面3B-3B的局部剖视图。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锥形保持器间隙44限定包括第四间隙宽度70和第五间隙宽度72的第二聚合间隙部分。第五间隙宽度72限定成比第四间隙宽度70更接近内封闭件表面18,并且第五间隙宽度72小于第四间隙宽度70。结合由第一聚合间隙部分形成的效应,由第四和第五间隙宽度70、72限定的第二聚合间隙部分也形成自对中或漏斗效应。共同地,当将器皿把手固定至所述器皿把手保持器时,第一和第二聚合间隙部分更便于使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缘30、第二凸缘32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凸缘肋34、36、38,40都整体模制在封闭件14上。现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缘肋34包括以相对于基准轴线46的第一斜边角58定向的第一斜边端152。基准轴线46大体上平行于内封闭件表面18对准。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凸缘肋36也包括以相对于基准轴线46的第二斜边角60定向的第二斜边端15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斜边角58、60大体上相等。如图5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把手24被插入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42中时,范围在大约110度与大约170度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斜边角58、60适于提供所经受的期望的自对中或漏斗效应。参阅图5,器皿把手保持器20包括限定在第一与第二凸缘30、32之间最狭窄距离处的最小间隙距离A。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最小间隙距离A限定在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42的第一聚合间隙部分中的第一与第二凸缘肋34、36之间的最狭窄点处。如从图5中可以看出的,器皿把手24大体上包括器皿把手厚度B。如图I中最清楚看到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器皿把手24包括把手本体25以及从把手本体25凸出的把手肋28。在这种构造中,把·手厚度B限定为把手本体25的厚度加上把手肋28的厚度。把丰讨盈率
把手过盈率定义为把手厚度B除以最小间隙距离A。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把手过盈率大于大约I. O。总体上,在使用期间,器皿把手24被插入第一与第二凸缘30、32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凸缘30、32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凸缘肋34、36、38、40包括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例如聚乙烯。这样一来,第一和第二凸缘30、32以及凸缘肋34、36、38、40有弹力和柔性并且能够在不经受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在弹性范围内弯曲。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凸缘肋34、36、38、40在弹性弯曲期间为第一和第二凸缘30、32提供额外刚度或对弯曲的阻力。总体上,在每次使用之后使用者会将把手24插入凸缘间隙42中,以便存储盛舀器皿22直至下次使用。存储将防止盛S器皿22被埋放入所存储的内容物中。如形图6中可以看到的,当把手过盈率大于大约I. 0时,第一和第二凸缘30、32在把手24被插入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42中时被推开。由此,第一和第二凸缘30、32在插入期间弹性地挤压抵靠把手24,从而提供抵靠把手24的压缩或夹紧力。因为夹紧力可在过盈率的范围内被施加,器皿把手保持器20可用于在一个大的制造公差范围内将把手24固定至封闭件14,从而减小与器皿把手24和器皿把手保持器20的精确制造关联的制造成本。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器皿把手24不接触第一或第二凸缘30、32,而是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凸缘肋34、36、38、40中的一个或多个直接接合。虽然对把手过盈率B除以A在技术上没有上限,但是可以看到实际上限为大约3. O。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不大于大约I. 2的把手过盈率提供充足的夹紧力,同时提供适当的尺寸公差,以便将器皿把手24容易地固定至器皿把手保持器20。发散部分
再次参阅图3A,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42包括限定在第一与第二凸缘肋34、36之间的第三间隙宽度16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间隙宽度160大于第二间隙宽度68并且被限定成比第二间隙宽度68更接近内封闭件表面18。第三间隙宽度160限定第二间隙宽度68与内封闭件表面18之间的第一锥形间隙42的发散部分。类似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从例如图3B中可以看到,第二锥形保持器间隙44包括限定在第三与第四凸缘肋38、40之间的第六间隙宽度16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六间隙宽度162大于第五间隙宽度72并且被限定成比第五间隙宽度72更接近内封闭件表面18。第六间隙宽度162限定定位在第五间隙宽度72的位置与内封闭件表面18之间的第二锥形保持器间隙44的发散部分。如在图4中可以看到的,第一凸缘肋34包括大体上面对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42的第一肋面164。第一肋面164以相对于内封闭件表面18的第一锥度角50定向。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锥度角50在大约九十与大约六十度之间。类似地,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凸缘肋36包括大体上面对锥形保持器间隙42的第二肋面166。第二肋面166以第二锥度角52定向。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锥度角52在大约九十与大约六十度之间。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锥度角50、52大体相等。如在图6中可以看到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随着器皿把手24在第一和第二弹性凸缘30、32之间并且更具体地在第一与第二凸缘肋34、36之间被夹紧或挤压,第一锥度锐角50通过朝向内封闭件表面18推动器皿把手24而改善了器皿把手24的固定。在图4中可以看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锥度角50、52都是锐角并且不小于大约八十度。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大约八十九度与大约八十五度之间的第一和第二锥度角50、52足以将把手24朝向内封闭件表面18推动以便将器皿把手24牢固地保持在器皿把手保持器20中。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把手24与容器把手保持器20之间的摩擦足以将把手24牢固地保持在第一与第二凸缘30、32之间。现参阅图7,器皿把手24示出为大体上固定在器皿把手保持器20中介于第一与第二凸缘30、32之间。更具体地说,器皿把手24固定在第一与第二凸缘肋34、36之间,并且还固定在第三与第四凸缘肋34和38之间。如在图8中可以看到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把手肋28接合凸缘肋34和38。相应地,在图3A和3B可以看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把手肋28定位在第一与第二锥形保持器间隙42、44的发散部分中。将把手肋28定位在每个锥形保持器间隙42、44的发散部分中能提供额外的夹紧力给器皿把手24,以便在不需要额外结构接合器皿杯23的情况下将盛S器皿22有效地固定至器皿把手保持器20。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允许具有各种大小的杯的器皿与一个器皿保持器构造可互换地一起使用。曲线内部转角
现参阅图9,容器本体12包括相对于水平基准轴线118以侧壁角116定向的侧壁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侧壁角116大体上垂直于水平基准轴线118。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侧壁角116在大约八十度与大约九十度之间。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侧壁角116大体上在大约八十五与大约八十九度之间。底座104附接至侧壁116。底座104形成容器本体12的底部内表面96。底座104包括圆滑内部转角,所述圆滑内部转角限定容器本体12的侧壁16与底部内表面96之间的第一曲率半径10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曲率半径100在大约十毫米与大约三十毫米之间。底座104的圆滑内部转角允许使用盛S器皿22更好地将任何剩余材料的最后的量从容器本体12中移除。在图9中还可以看到,盛S器皿22包括具有第二曲率半径102的器皿杯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曲率半径100大体上等于第二曲率半径102。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器皿杯23可由能够柔性地贴合到第一曲率半径100上的弹性材料制成。竖向嵌置构造如在图9中可以看到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用于将多个类似容器堆叠在竖向组件中的嵌置构造的容器装置。竖向嵌置构造便于改进在商店或主货架上的展示并且通过防止类似容器在堆叠时相对彼此水平滑动来改进包装。总体上,侧壁16包括从侧壁16向下凸出的侧板98。侧板98与侧壁16共同延伸并且定向为大体上与侧壁16处于同一平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侧板98形成环绕底座104的连续环形环。侧板98包括限定侧板98的最下边缘的侧板端部106。侧板98和侧壁16限定容器本体12上的外表面区域。所述外表面区域限定为容器本体上的介于侧向缘94与侧板端部106之间的表面区域。第一可堆叠容器装置10大体上包括具有环形脊110的封闭件14或盖,所述环形脊110从所述封闭件14或盖向上凸出。如在图9和图IOA中可以看到的,环形脊110被构形成接合类似容器上的侧板98。如在图IOA中可以详细看到的,在竖向堆叠构造中具有第二容器本体148的第二个类似容器150定位在容器10的盖14上方。第二容器本体148包括从侧壁16向下凸出的侧板98。侧板98包括形成侧板98的下环形边缘的侧板端部106。如在图IOB中可以看到的,侧板端部106被构形成接合环形脊1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容器本体148定位在盖14上时侧板端部106环绕环形脊110。如在图IOB中还可以看到的,底座104在底座附接位置142处附接至侧壁16。侧板98大体上从底座104与侧壁16 之间的交会处向下延伸。在图IOA中可以看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侧板98限定大体上面对底座104的内侧板表面128。内侧板表面128与底座104之间限定了底座间隙146。环形脊110被构形成安装到底座间隙146中。如在图IOC中可以看到的,环形脊110包括脊高度136和脊宽度138。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脊高度136在大约2至大约4毫米之间,而脊宽度138在大约I至大约2毫米之间。内樽制标签
现参阅图11,容器本体12包括从容器本体12向外凸出的侧向缘9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侧向缘94环绕容器本体12的周边连续延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本体12的外表面区域被标签124覆盖。标签124部分覆盖侧向缘94与侧板端部106之间的外表面区域。标签124可以是通过内模制标签过程附接至外表面区域的内模制标签,在该过程中容器本体12通过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的注射模制形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本体12通过迫使被加热的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进入注射模制空腔并允许所述材料冷却从而形成固体形状来形成。在迫使热固性或热成形材料进入模制空腔之前,标签124被插入模制空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标签124正好在插入空的注射模制空腔中之前从一卷内模制标签上切割下来。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标签124包括光滑外表面精加工,而不是无光泽的精加工。当容器本体12从模制空腔移除时,标签124直接整体地附接至容器本体12的外表面区域。该技术被称为内模制标签。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标签124覆盖侧向缘94与侧板106之间的容器本体12的外表面区域的至少大约百分之九十五。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标签124从侧向缘94延伸至侧板端部106上方的距离,从而在容器本体12上留下无标签区域126。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无标签区域126构成小于容器本体12的外表面区域的大约百分之一。具有大体上直的侧壁、低脱模角以及覆盖容器本体12上的外表面区域的很大一部分-即大于大约95%的光滑标签的容器10带来多个优点。第一,直的侧壁16和低脱模角改进了大块容积容器的包装效率,从而允许在存储货架上或集装箱中以固定间距彼此相邻地设置更多容器。第二,光滑标签对顾客更具吸引力。第三,使外侧壁表面区域上的标签覆盖率最大化改进了总体美学设计并且为信息或装饰标签内容提供了更大的区域。由此,虽然已经描述了新型并且有效的改进形容器和封闭件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除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之外,这些参阅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ー种用于存储材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 包括侧壁的容器本体,该侧壁限定所述容器中的开ロ ; 接合所述容器本体的封闭件;以及 设置在所述封闭件上的器皿把手保持器,所述器皿把手保持器包括 具有从内所述封闭件凸出的第一远侧端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包括从所述第一凸缘凸出的第一凸缘肋,而所述第一凸缘肋从所述封闭件延伸至所述第一远侧端;以及 具有从所述封闭件凸出的第二远侧端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包括从所述第ニ凸缘朝向所述第一凸缘凸出的第二凸缘肋,所述第二凸缘肋从所述封闭件延伸至所述第ニ远侧端。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整体模制在所述封闭件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肋限定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并且 所述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包括限定第一和第二间隙宽度的第一聚合间隙部分,所述第ー间隙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隙宽度,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宽度被限定成比所述第二间隙宽度更接近所述第一远侧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锥形保持器间隙进一歩包括限定第三间隙宽度的第一发散间隙部分,所述第三间隙宽度比所述第二间隙宽度大,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宽度比所述第三间隙宽度更接近所述第一远侧端。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进ー步包括 从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第二凸缘凸出的第三凸缘肋;以及 从所述第二凸缘朝向所述第一凸缘凸出的第四凸缘肋, 其中所述第三和第四凸缘肋限定第二锥形保持器间隙。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进ー步包括 在底座附接位置附接至所述侧壁的底座;以及 在与所述侧壁大体相同的局部平面中从所述侧壁共同地延伸到所述底座附接位置下方的环形侧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进ー步包括 附接至所述侧壁和侧板的内模制标签; 其中所述侧壁大体上是直的并且朝向设定为大体上垂直于横向基准平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侧板和侧壁限定所述容器本体的外表面区域;并且 所述内模制标签覆盖所述容器本体的外表面区域的至少大约百分之九十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进ー步包括从所述封闭件向上凸出的环形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侧板被构形成当两个类似容器沿竖向堆叠时接合第二个类似容器的环形脊。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进ー步包括 附接至所述侧壁的底座,所述底座限定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底部面, 其中所述底座限定所述侧壁与所述内底部面之间的第一曲率半径。
12.—种用于存储材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 具有侧壁的容器本体; 附接至所述容器本体的封闭件; 附接至所述侧壁的底座; 从所述侧壁共同向下延伸且大体上环绕所述底座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限定内侧板周边的侧板端部;以及 从所述封闭件向上延伸的环形脊,当两个类似容器沿竖向堆叠时,所述环形脊被构形成与类似容器的内侧板周边匹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环形脊包括在大约I. O与大约3. O毫米之间的脊高度;并且 所述环形脊包括在大约I. O与大约2. O毫米之间的脊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进ー步包括 从所述容器本体延伸的侧向缘;以及 在所述侧向缘与所述侧板端部之间附接至所述侧壁的内模制标签, 其中所述容器侧壁限定所述侧向缘与所述侧板端部之间的外表面区域,并且所述内模制标签覆盖所述外表面区域的至少大约百分之九十五。
15.—种用于存储材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 具有限定所述容器中的开ロ的侧壁的容器本体,所述侧壁大体上垂直于横向基准平面; 枢转地附接至所述容器本体的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包括内封闭件表面以及从所述封闭件向上凸出的环形脊; 设置在所述内封闭件表面上的盛S器皿保持器; 从所述侧壁共同向下延伸的侧板,所述侧板定向在大体上与所述侧壁相同的局部平面内;以及 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内模制标签。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侧板和侧壁限定所述容器本体的外表面区域;并且 所述内模制标签包括光滑表面精加工并且覆盖所述外表面区域的至少大约百分之九十五。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盛S器皿保持器进ー步包括 从所述内封闭件表面向外凸出的第一凸缘; 从所述内封闭件表面向外凸出并且与所述第一凸缘横向对准的第二凸缘; 从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第二凸缘凸出的第一凸缘肋;以及 从所述第二凸缘朝向所述第一凸缘凸出的第二凸缘肋,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肋横向对准并且限定它们之间的锥形间隙。
18.—种用于存储材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 限定用于存储材料的内部区域的容器本体; 接合所述容器本体的封闭件; 设置在所述内部区域中的盛S器皿,所述盛S器皿包括具有把手厚度的器皿把手;以及 设置在所述封闭件上的器皿把手保持器,所述器皿把手保持器包括从所述封闭件凸出的第一和第二对置凸缘,所述第一和第二凸缘限定它们之间的锥形保持器间隙,所述锥形保持器间隙包括最小间隙宽度, 其中所述器皿把手保持器限定等于把手厚度除以最小间隙宽度的把手过盈率, 其中所述把手过盈率大于大约I. O。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把手过盈率在大约I.O与大约I. 2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锥形保持器间隙包括定位在所述最小间隙宽度与所述封闭件之间的发散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设置有容器本体(12)和封闭件(14)的改进容器(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盛舀器皿保持器(20)设置在封闭件上。所述盛舀器皿保持器包括从封闭件表面(18)凸出的对置凸缘(30,32)。凸缘肋(34)从第一凸缘(30)凸出到凸缘间隙中,并且从所述封闭件表面延伸至所述凸缘的远侧端。锥形保持器间隙(42)设置在凸缘之间,用于弹性地夹紧盛舀器皿(22)的把手(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闭件可包括构形成当两个类似容器沿竖向堆叠时接合类似容器上的向下延伸的侧板(98)的环形脊(1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附接至大体上直的侧壁并且覆盖容器本体的外表面区域的至少大约95%的内模制标签(124)。
文档编号B65D51/24GK102791591SQ201180013989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J.米内特, R.朱利安, R.维金斯, T.C.霍尔顿 申请人:美赞臣营养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