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939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箱,尤其涉及到一种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
背景技术
垃圾箱(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虽然它藏污纳垢,但是却是人们最不情愿碰触和欣赏的物品。传统垃圾箱(桶)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敞开式的垃圾箱(桶),这种敞开式的垃圾箱(桶)在使用时,污物触目可见,蝇虫飞爬,还散发出异味,极大的污染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另一种是脚踏带盖型的垃圾箱(桶),这种脚踏带盖型的垃圾箱(桶)虽避免了敞开式的垃圾箱(桶)的上述缺点,但它极难清洗,特别是筒盖面和底部,长期使用后,产生的异味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现有的垃圾箱(桶)还需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包括两个外箱体,外箱体内部设有内箱体,内箱体内部设有垃圾袋;所述外箱体为框架结构,外箱体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侧板,外箱体的顶端设有垃圾盒和平拉滑盖,外箱体上设有开盖装置,平拉滑盖通过拉盖绳和轱辘与所述开盖装置连接,外箱体两侧面的底部设有轨道槽;所述内箱体为框架结构,内箱体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有挡板,内箱体的底端设有滑轮,内箱体两侧面底部的框架上设有与所述轨道槽相配合的轨道,所述轨道槽的高度高于所述滑轮的高度。所述外箱体两外侧面的中上部对称设有两个把手,外箱体的外表面设有涂料层;所述外箱体前端面设有内挡杆,内档杆上设有挂锁,所述内箱体的前端面上设有与挂锁相配合的锁吊;所述开盖装置为手推盖、脚踏板或电动感应装置;所述内箱体的端面设有涂料层,内箱体的顶部设有拉盖,内箱体的底部设有与脚踏板连接的脚踏杆,脚踏杆通过绳子与拉盖连接。所述垃圾袋顶部设有铆眼和抽绳,所述内箱体的两侧面上对称设有若干框架钩,所述垃圾袋通过铆眼与所述框架钩的配合固定在内箱体上,所述垃圾袋为防水编制软袋,垃圾袋外表面设有色彩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封闭式设计,降低环境污染;投放垃圾直观方便,便于区分垃圾类别;方便清卸垃圾、清理桶体;垃圾内箱体采用框架结构,垃圾袋采用防水编织软袋,垃圾袋不受内箱体的侧面影响,垃圾袋可任意选择大小,容纳垃圾多,清理垃圾时直接把垃圾袋卸下,便于运输、清洗、可反复使用,减少运输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保持垃圾箱体的清洁卫生,真正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的轨道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的内箱体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的垃圾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使用一个开盖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I、外箱体;2、内箱体;3、垃圾袋;4、垃圾盒;5、平拉滑盖;6、拉盖绳;7、轨道槽;8、内挡杆;9、滑轮;10、轨道;11、拉盖;12、脚踏板;13、铆眼;14、抽绳;15、轱辘;16、脚踏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包括两个外箱体1,外箱体I内部设有内箱体2,内箱体2内部设有垃圾袋3 ;所述外箱体I为框架结构,外箱体I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侧板,外箱体I的顶端设有垃圾盒4和平拉滑盖5,外箱体I上设有开盖装置,开盖装置为手推盖、脚踏板12或电动感应装置,平拉滑盖5通过拉盖绳6和轱辘15与所述开盖装置连接,外箱体I两侧面的底部设有轨道槽7 ;所述内箱体2为框架结构,内箱体2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有挡板,内箱体2的底端设有滑轮9,内箱体2两侧面底部的框架上设有与所述轨道槽7相配合的轨道10,所述轨道槽7的高度高于所述滑轮9的高度。所述外箱体I两外侧面的中上部对称设有两个把手,外箱体I的外表面设有涂料层;所述外箱体I前端面设有内挡杆8,内档杆8上设有挂锁,所述内箱体2的前端面上设有与挂锁相配合的锁吊;所述内箱体2的端面设有涂料层,内箱体2的顶部设有拉盖11,内箱体的底部设有与脚踏板12连接的脚踏杆16,脚踏杆16通过绳子与拉盖11连接。所述垃圾袋3顶部设有铆眼13和抽绳14,所述内箱体2的两侧面上对称设有若干框架钩,所述垃圾袋3通过铆眼13与所述框架钩的配合固定在内箱体2上,所述垃圾袋3为防水编制软袋,垃圾袋3外表面设有色彩层。具体使用时,垃圾袋3采用两种设有不同颜色的防水编织软袋,存放可回收垃圾的垃圾袋3为绿色,存放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袋3为灰色,将内箱体2上的拉盖11拉开,垃圾袋3挂在内箱体2的框架钩上,将内箱体2通过轨道10和轨道槽7的配合推入外箱体I中,轨道槽7的高度高于轨道10,可以使滑轮9离开地面,推入外箱体I中,当内箱体2进入外箱体I后,内箱体I的滑轮9完全离开地面,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滑轮9的磨损,当内箱体2碰到内挡杆8时,内箱体2完全进入到外箱体I,用锁将内箱体2锁在外箱体I上,盛放可回收垃圾的外箱体I涂成绿色,盛放不可回收垃圾的外箱体I涂成灰色,放入外箱体I内的内箱体2设有与外箱体I相同的涂层;当垃圾箱内存放满垃圾时,将内箱体2拉出,若不能及时处理垃圾,可将内箱体2的拉盖11盖上,防止垃圾污染空气,在垃圾运输的过程中,可将垃圾袋3的抽绳14系紧,避免污染空气,由于垃圾袋3采用防水编制软袋,可以清洗,多次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外箱体I上没有平拉滑盖5,开盖装置采用脚踏板12,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外箱体I上设有平拉滑盖5,开盖装置采用手推盖或电动感应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外箱体I上可不设内挡杆8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放置垃圾箱的空间有限时,如在小区内,可以采用一个外箱体I、一个内箱体2和一个垃圾袋3组成的垃圾箱;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外箱体
I、一个内箱体2和两个垃圾袋3组成的垃圾箱,采用一个开盖装置同时打开两个垃圾箱的盖子,箱盖子的打开方向也可以根据需要设为东西方向拉开(如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包括两个外箱体(1),外箱体(I)内部设有内箱体(2),内箱体(2)内部设有垃圾袋(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I)为框架结构,外箱体(I)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侧板,外箱体(I)的顶端设有垃圾盒(4)和平拉滑盖(5),外箱体(I)上设有开盖装置,平拉滑盖(5)通过拉盖绳(6)和轱辘(15)与所述开盖装置连接,外箱体(I)两侧面的底部设有轨道槽(7);所述内箱体(2)为框架结构,内箱体(2)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有挡板,内箱体(2)的底端设有滑轮(9),内箱体(2)两侧面底部的框架上设有与所述轨道槽(7)相配合的轨道(1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I)两外侧面的中上部对称设有两个把手,外箱体(I)的外表面设有涂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I)前端面设有内挡杆(8),内档杆(8)上设有挂锁,所述内箱体(2)的前端面上设有与挂锁相配合的锁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盖装置为手推盖、脚踏板(12)或电动感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体(2)的端面设有涂料层,内箱体(2)的顶部设有拉盖(11),内箱体的底部设有与脚踏板(12)连接的脚踏杆(16),脚踏杆(16)通过绳子与拉盖(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袋(3)顶部设有铆眼(13)和抽绳(14),所述内箱体(2)的两侧面上对称设有若干框架钩,所述垃圾袋(3)通过铆眼(13)与所述框架钩的配合固定在内箱体(2)上,所述垃圾袋(3)为防水编制软袋,垃圾袋(3)外表面设有色彩层。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槽(7)的高度高于所述滑轮(9)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闭式可移动大容量易分类可自洁的公共垃圾箱,包括两个外箱体,外箱体内部设有内箱体,内箱体内部设有垃圾袋;所述外箱体为框架结构,外箱体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侧板,外箱体的顶端设有垃圾盒和平拉滑盖,外箱体上设有开盖装置,平拉滑盖通过拉盖绳和轱辘与所述开盖装置连接,外箱体两侧面的底部设有轨道槽;所述内箱体为框架结构,内箱体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有挡板,内箱体的底端设有滑轮,内箱体两侧面的底部的框架上设有与所述轨道槽相配合的轨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封闭式设计,降低环境污染;投放垃圾直观方便,便于区分垃圾类别;垃圾袋可重复利用;垃圾箱体积小容量大。
文档编号B65F1/06GK202729039SQ20122033625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
发明者李敏 申请人:李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