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217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波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袋,特别是一种适合于重物包装的微波包装袋。
背景技术
用微波加热密封包装袋内的食品时,食品中的水分汽化会造成包装袋膨胀,达到一定压力时产生爆裂,因此,普通的食品包装袋不能直接用于微波加热,通常需要预先开口,防止包装袋爆裂,使用不够方便。目前,已开发出在微波加热时能自动开口的包装袋,这些袋子大部分是应用热熔胶或热封刀设计或其他方式改变封边某点的强度,制造封边热封强度薄弱点,使微波加热产生的气体容易从该薄弱点处冲出,达到自开口的目的。由于包装袋封边薄弱点的强度较低,在承装的食品重量较重或受到一定的外力冲击时,包装袋容易在薄弱点处破漏,导致包装袋泄漏,影响食品安全,可靠性较差,因此这类微波包装一般只
适合包装重量较轻食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承载重量大、受热自动开口的微波包装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微波包装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袋体封边处的两结合膜之间设有热收缩膜,三者之间通过热压结合成一体。所述的袋体,在其顶部封边处或底部封边处或中间封边处或两侧封边处的两结合膜之间设有热收缩膜,三者之间通过热压结合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将热收缩膜设置在包装袋的封边处,热压封口,承载强度大,不易破漏,不设影响封边的薄弱点,使用安全可靠。微波加热时,袋体封边处的热收缩膜受热收缩,在袋体封边处产生孔隙,实现袋内气体通过孔隙自动排放,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图I、2所示,包装袋I为三封袋,其顶部和左右两侧设有热压封边2,热收缩膜3设置在顶部热压封边的中间位置处的上下结合膜4、5之间,三者之间通过热压结合成一体。[0014]图3所示的包装袋I为立体袋,其周边设有热压封边2,热收缩膜3设置在底部封边处的两结合膜之间,三者之间的结合与实施例I相同。图4所示的包装袋I为背封袋,其顶部和底部以及中间设有热压封边2,热收缩膜3设置在中间热压封边的中间位置处的两结合膜之间,三者之间的结合与实施例I相同。图5所示的包装袋I为立体袋,其周边设有热压封边2,热收缩膜3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封边上,三者之间的结合与实施例I相同。本实用新型热收缩膜的形状和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微波包装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袋体封边处的两结合膜之间设有热收缩膜,三者之间通过热压结合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波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体,在其顶部封边处或底部封边处或中间封边处或两侧封边处的两结合膜之间设有热收缩膜,三者之间通过热压结合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包装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袋体封边处的两结合膜之间设有热收缩膜,三者之间通过热压结合成一体。将热收缩膜设置在包装袋的封边处,热压封口,承载强度大,不易破漏,不设影响封边的薄弱点,使用安全可靠。微波加热时,袋体封边处的热收缩膜受热收缩,在袋体封边处产生孔隙,实现袋内气体通过孔隙自动排放,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文档编号B65D33/16GK202704129SQ2012203895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邱英华, 邢顺川, 孙德武, 广勇, 李铎, 董春莹, 孙智明, 吴孝俊, 于乔盛, 张令令 申请人:大连大富塑料彩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