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顶盖以及开顶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177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顶盖以及开顶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顶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顶盖以及开顶集装箱。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市场上对重砂、煤矿及矿石等货物的运输需求的增加,对于开顶集装箱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使用开顶集装箱进行运输的物流过程一般为到达矿区后先卸下开顶集装箱的顶盖,通过装载的车辆或专用设备进行装载货物,随后将顶盖安装好,然后运送开顶集装箱到码头或指定的目的地。在到达目的地后取下顶盖,通过专用的设备或机械,对开顶集装箱进行翻转180°卸料,然后安装好顶盖,照此反复。在上述的物流过程中,对顶盖的起吊操作通常使用叉车或使用吊车及吊具等,这样的方式需要配备专用的吊车、起重机等大型机械,成本较高,而且工作效率也较低。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顶盖以及开顶集装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方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基板的下方可旋转地设置有吊装套筒,所述吊装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并且在所述吊装套筒的外壁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优选地,所述伸缩装置为油缸、气缸以及真空吸盘中的一种。优选地,在所述吊装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吊装凸起。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所述顶盖用于在起吊状态下与上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连接,在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顶盖吊装件,所述顶盖吊装件构造为在所述起吊状态下所述顶盖吊装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吊装套筒的所述容纳空间中。优选地,所述顶盖吊装件包括锁紧块和与所述锁紧块连接的连接杆,其中,所述锁紧块构造为在与所述吊装套筒连接时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通过,在起吊状态下容纳在所述吊装套筒的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且不能从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连接杆用于与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连接。优选地,所述顶盖吊装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之间。优选地,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顶盖与开顶集装箱的箱体锁紧的顶盖锁具,所述顶盖锁具与所述顶盖吊装件的所述锁紧块相邻设置。优选地,在所述吊装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吊装凸起,所述顶盖吊装件包括: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和用于与所述吊装凸起连接的第一凹口 ;拨板,所述拨板枢接在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上,所述拨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挡块,所述挡块用于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拨板连接,所述挡块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拨板的第二凹口;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柱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柱连接。优选地,在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优选地,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梁。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的上方连接有上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优选地,所述顶盖包括顶盖门框和内边框,所述顶盖门框的边缘处形成向下弯折的外边框,所述内边框连接在所述顶盖门框的下表面而形成封闭的截面,并且所述外边框与所述内边框之间具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内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箱体的顶侧梁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间隙连接的对接件。优选地,所述对接件为角钢或者钢板。优选地,在所述开顶集装箱的端壁上设置有加固组件。优选地,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多个水平设置在所述端壁上的水平端壁梁。优选地,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两个倾斜设置在所述端壁上的倾斜端壁梁以及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倾斜端壁梁之间的水平端壁梁。优选地,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倾斜端壁梁。优选地,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端壁梁和竖直设置的竖直端壁梁。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侧梁设置为L形底侧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在基板的上方设置有伸缩装置,在基板的下方设置有吊装套筒,这就为起吊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创造了条件,在起吊顶盖时只需要将顶盖起吊装置安装在专用的设备或者车辆上,通过伸缩装置自身的运动就可以完成顶盖的起吊,不需要使用叉车、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节省了成本,还实现了在物流过程中对顶盖的自动化操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吊装套筒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顶盖起吊装置与顶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顶盖吊装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锁紧块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0032]图6为根据顶盖吊装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锁紧块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顶盖吊装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锁紧块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根据顶盖吊装件与吊装套筒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吊装件与吊装套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根据顶盖吊装件与吊装套筒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吊装套筒与顶盖吊装件和顶盖锁具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0为根据顶盖吊装件与吊装套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吊装件与吊装套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为顶盖吊装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根据顶盖吊装件与吊装套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吊装套筒与顶盖吊装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开顶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顶盖与箱体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6为顶盖与箱体的第二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7为顶盖与箱体的第三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8为顶盖与箱体的第四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9为顶盖与箱体的第五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0为端壁的加固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端壁的加固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端壁的加固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端壁的加固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箱体的底侧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如图1所示,该顶盖起吊装置30包括基板31,在基板31的上方设置有伸缩装置35,该伸缩装置35可以优选地采用油缸、气缸以及真空吸盘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其它伸缩装置。在基板31的下方设置有吊装套筒33,该吊装套筒33需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知晓的方式和结构可旋转地安装在基板31的下方,例如使用旋转气缸,并且在吊装套筒33的底部还设置有容纳空间311,而在吊装套筒33的外壁底部则设置有与容纳空间331连通的第一开口。吊装套筒33的结构可以参见图2,在吊装套筒33的筒壁上还可以设置吊装凸起33,用来与其它部件配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在基板的上方设置有伸缩装置,在基板的下方设置有吊装套筒,这就为起吊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创造了条件,在起吊顶盖时只需要将顶盖起吊装置安装在专用的设备或者车辆上,通过伸缩装置自身的运动就可以完成顶盖的起吊,不需要使用叉车、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节省了成本,还实现了在物流过程中对顶盖的自动化操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参见图3),该顶盖10用于在起吊状态下与上述的顶盖起吊装置30连接(参见图4),通过上述的顶盖起吊装置30实现与开顶集装箱的箱体的拆卸和组装。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顶盖10的上表面设置有顶盖吊装件11,在起吊状态下,该顶盖吊装件11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吊装套筒33的容纳空间331中,使顶盖10与顶盖起吊装置30连接为一体,这样顶盖10才可以在顶盖起吊装置30的作用下被吊起。这样,吊装件11得以与吊装套筒33充分地接触,从而使顶盖10与顶盖起吊装置30得以牢固可靠地连接。图5至图7示出了三种顶盖吊装件11的实施方式,在这些实施方式中,顶盖吊装件11包括锁紧块111和连接杆113。其中,锁紧块111在与吊装套筒33连接时能够从第一开口通过,在起吊状态下,锁紧块111容纳在吊装套筒33的容纳空间331中,并不得从第一开口通过。连接杆113的一端可以以焊接或者螺接的方式与锁紧块111连接,连接杆113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顶盖10的上表面上。图5所示的锁紧块111采用长方体的结构,图6所示的锁紧块111采用两个长方体交叉的结构,而在图7中,锁紧块111采用了圆盘状的结构,对于这种圆盘状的锁紧块11,还需在吊装套筒33的容纳空间331内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夹紧装置(未示出)以将圆盘状的锁紧块11固定在吊装套筒33的容纳空间331中。当然,图5至图7中只是示例性地示出了三种锁紧块111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的启示而采用其它结构的锁紧块111。在图5至图7中示出的顶盖吊装件11还优选地包括了支撑板115,连接杆113焊接在支撑板115的上表面,随后通过支撑板115的下表面与顶盖10的焊接而连接在顶盖10上,这样的设置使顶盖吊装件11与顶盖10的接触面积更大,连接也更加牢固。在顶盖吊装件11与吊装套筒33连接时,先将吊装套筒33套装在顶盖吊装件11上,使顶盖吊装件11容纳在吊装套筒33的容纳空间331中,随后旋转吊装套筒33即可使顶盖吊装件11无法从吊装套筒33中脱离,从而达到将顶盖10与顶盖起吊装置30牢固连接的目的。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优选地,可以将设置在顶盖10上表面的顶盖锁具13设置在与图5至图7中示出的顶盖吊装件11的锁紧块111相邻的位置。顶盖锁具13用于将顶盖10与开顶集装箱的箱体锁紧,而将顶盖锁具13与顶盖吊装件11相邻设置是为了在吊装套筒33与顶盖吊装件11连接的同时能够将顶盖锁具13打开以解除顶盖10与箱体的连接。下面参照图8,在图8中示出了顶盖吊装件11、顶盖锁具13以及吊装套筒33。从图8中可以看出顶盖锁具13包括基座131和枢接在基座131上的锁杆133,其中,基座131用于连接在顶盖10上,锁杆133包括用于将顶盖10和箱体锁紧的锁紧端1331和用于与吊装套筒33配合的解锁端1333。[0060]在图9中,吊装套筒33套装在锁紧块111上,将锁紧块111容纳在其容纳空间331内,从而如图1所示使顶盖10和顶盖起吊装置30连接为一体。同时,吊装套筒33的底面与锁杆133的解锁端1333接触,并且随着吊装套筒33的下降,将会带动整个锁杆133在基座131内转动,最终使锁杆133的锁紧端1331与箱体脱离,从而使顶盖10与箱体解锁。随后,就可以通过提升顶盖10和顶盖起吊装置30将顶盖10从箱体上拆下。除了上述在图8和图9中示出的顶盖吊装件11、顶盖锁具13以及吊装套筒33的实施方式外,顶盖吊装件11、顶盖锁具13以及吊装套筒33还可以采用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首先,在图10中,顶盖吊装件11包括吊装板117、拨板119、挡块112以及弹簧114。其中,在吊装板117上设置有第一凹口 1171和第一固定柱1173。拨板119枢接在顶盖10上,并且在拨板119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191 (见图11)。挡块112用于安装在开顶集装箱的箱体上,并与拨板119连接,具体地,挡块112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拨板119的第二凹口 1121,拨板119在与挡块112连接时就置于第二凹口 1121中。至于弹簧114,回到图10,其一端与第一固定柱1173连接,另一端与图11中所示的第二固定柱1191连接。这样,拨板119就在弹簧114的弹力作用下固定在挡块112的第二凹口 1121中,从而使顶盖10固定在开顶集装箱的箱体上。继续参照图10,图10示出了吊装套筒3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在吊装套筒33的筒壁上增设了与第一凹口 1171连接的吊装凸起333。在图12中,吊装套筒33套装在拨板119上,随后转动吊装套筒33带动拨板119转动,将会使拨板119与挡块112脱离。这时,吊装凸起333开始逐渐进入第一凹口 1171中直至完全容纳在第一凹口 1171中。此时,顶盖10与开顶集装箱的箱体之间已处于解锁状态而与顶盖起吊装置30连接为一体,于是,就可以通过提升顶盖10和顶盖起吊装置30将顶盖10从开顶集装箱的箱体上拆下。下面回到图3,为了完善顶盖10的结构,优选地,可以在顶盖10的上表面设置盖板15,这样,就使顶盖10的厚度得到了增加,从而加强了顶盖10的强度。至于盖板15的选用,可以采用波纹板或者平板。而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3所示,还可以在顶盖10的下表面设置多个支撑梁17,以进一步加强顶盖10的强度。支撑梁17可以选用矩形钢管、方钢管、内弯C形梁、C形梁以及Ω形梁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综合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在顶盖的上表面设置与顶盖起吊装置的吊装套筒连接的顶盖吊装件,顶盖吊装件与吊装套筒连接时顶盖吊装件可以容纳在吊装套筒中,得以与吊装套筒充分接触,从而使顶盖能够牢固地与顶盖起吊装置连接,保证了开顶集装箱的顶盖的吊装操作得以平稳顺利地进行,消除了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又公开了一种开顶集装箱,如图14所示,包括箱体50,在箱体50的上方连接有上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具体地,顶盖10通过顶盖10上的顶盖锁具13与箱体50连接。关于顶盖10与箱体50的连接处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5至图19。首先参照图15,顶盖10包括顶盖门框12和内边框14,其中,顶盖门框12的边缘处形成向下弯折的外边框16,内边框14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顶盖门框12的下表面,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截面以增加刚性,在外边框16与内边框14之间具有安装间隙18,该安装间隙18用于与箱体50上的对接件51连接,而为了起到密封的作用,在安装间隙18内还设置有密封条90。对接件51安装在箱体50的顶侧梁上,并且对接件51可以采用图15至图17中所示的角钢,也可以采用图18和图19中所示的钢板,钢板既可以为图18中所示的方形,也可以为图19中所示的L形。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顶盖10的结构刚性更强,更节约材料并且结实耐用,同时在安装顶盖10时还能够获得良好的导向性,便于顶盖10在箱体50上的安装。由于开顶集装箱在卸料时需要翻转,所以在翻转的过程中内部的货物会对开顶集装箱的端壁产生冲击。因此,为了保证开顶集装箱的端壁具有可靠的强度,优选地,如图20至23所示,可以在端壁上设置有加固组件70。图20所示的加固组件70包括多个水平设置在端壁上的水平端壁梁71,具体地,水平端壁梁71焊接在相对的两个角立柱53之间,为了保证焊接强度,优选采用连续焊接的方式,即水平端壁梁71与角立柱53接触的地方都进行焊接。图21所示的加固组件70包括两个倾斜设置在端壁上的倾斜端壁梁73,以及水平设置在两个倾斜端壁梁73之间的水平端壁梁71。两个倾斜端壁梁73焊接在角立柱53和底横梁55上,水平端壁梁71焊接在两个倾斜端壁梁73之间,从而形成一个倒置的A形。图22所示的加固组件70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倾斜端壁梁73,这两个倾斜端壁梁73分别焊接在角立柱53和底横梁55上,形成一个X形。图23所示的加固组件70在图22所示的加固组件70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水平端壁梁71和一个竖直端壁梁75,水平端壁梁71焊接在两个相对的角立柱53之间,竖直端壁梁75焊接在顶横梁57和底横梁55之间,这样两个交叉设置的倾斜端壁梁73与水平端壁梁71和竖直端壁梁75形成一个米字形的加固组件70。上述的水平端壁梁71、倾斜端壁梁73以及竖直端壁梁75可以采用矩形钢管、方钢管、内弯C形梁、C形梁以及Ω形梁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综合使用。进一步优选地,还可以通过改善底侧梁的结构来加强箱体50的强度。在图24中,底侧梁59可以采用L形的截面而形成L形底侧梁,该L形底侧梁的水平部分既可以朝向开顶集装箱的外侧,也可以朝向开顶集装箱的内侧。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方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基板的下方可旋转地设置有吊装套筒,所述吊装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并且在所述吊装套筒的外壁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为油缸、气缸以及真空吸盘中的一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吊装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吊装凸起。
4.一种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用于在起吊状态下与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连接,所述顶盖起吊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方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基板的下方可旋转地设置有吊装套筒,所述吊装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并且在所述吊装套筒的外壁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在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顶盖吊装件,所述顶盖吊装件构造为在所述起吊状态下所述顶盖吊装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吊装套筒的所述容纳空间中。
5.按照权利要求4所 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吊装件包括锁紧块和与所述锁紧块连接的连接杆,其中,所述锁紧块构造为在与所述吊装套筒连接时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通过,在起吊状态下容纳在所述吊装套筒的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且不能从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连接杆用于与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吊装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之间。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顶盖与开顶集装箱的箱体锁紧的顶盖锁具,所述顶盖锁具与所述顶盖吊装件的所述锁紧块相邻设置。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吊装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吊装凸起,所述顶盖吊装件包括: 吊装板,所述吊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和用于与所述吊装凸起连接的第一凹口 ; 拨板,所述拨板枢接在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上,所述拨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 挡块,所述挡块用于安装在开顶集装箱的箱体上并与所述拨板连接,所述挡块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拨板的第二凹口; 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柱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柱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
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梁。
11.一种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上方连接有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顶盖门框和内边框,所述顶盖门框的边缘处形成向下弯折的外边框,所述内边框连接在所述顶盖门框的下表面而形成封闭的截面,并且所述外边框与所述内边框之间具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内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箱体的顶侧梁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间隙连接的对接件。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为角钢或者钢板。
14.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顶集装箱的端壁上设置有加固组件。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多个水平设置在所述端壁上的水平端壁梁。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两个倾斜设置在所述端壁上的倾斜端壁梁以及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倾斜端壁梁之间的水平端壁梁。
17.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倾斜端壁梁。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端壁梁和竖直设置的竖直端壁梁。
19.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侧梁设置为L形底侧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顶盖以及开顶集装箱。该顶盖起吊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方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基板的下方可旋转地设置有吊装套筒,所述吊装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并且在所述吊装套筒的外壁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开顶集装箱的顶盖起吊装置,在基板的上方设置有伸缩装置,在基板的下方设置有吊装套筒,在起吊顶盖时只需要将顶盖起吊装置安装在专用的设备或者车辆上,通过伸缩装置自身的运动就可以完成顶盖的起吊,不需要使用叉车、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节省了成本,还实现了在物流过程中对顶盖的自动化操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5D90/54GK203020842SQ20122062320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
发明者王丙亮, 邬勇辉, 姚通运 申请人:大连中集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