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445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夹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膜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应用在砌块砖生产工艺中的夹膜机构。
背景技术
码垛操作是砌块砖制造中一重要的生产工序,码垛流程中,主要操作是将砌块砖和托板进行分离,将分离的砌块砖上下叠放码垛,为了防止各层砌块砖间相互粘连,码垛的相邻两层砖间均隔设有一薄膜层,操作中通过夹膜装置进行薄膜铺设,即码垛一层砌块砖,夹膜装置控制操作往砌块砖上铺设一层薄膜,如此反复进行。现有所述夹膜装置中,其用于夹持薄膜的夹膜机构结构较复杂,夹持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夹持稳定可靠的夹膜机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夹膜机构,包括滑轨座、夹具、输送链条及驱动该输送链条来回运动的控制驱动机构;所述滑轨座凸设有相对设置的长轨边和短轨边,该长轨边和短轨边间构成第一导槽,短轨边的外侧构成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分为由宽变窄的导入槽和连接在该导入槽窄端的平直槽,该平直槽与导入槽呈上下连通设置;所述输送链条竖立跨设在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夹具固定在所述输送链条上,该夹具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扭簧,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借由扭簧与连接件配合相互连设,所述扭簧的中心轴供所述连接件穿设固定,所述扭簧的两臂分别抵持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各向上延伸出有上端具有夹持部的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该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板设有沿所述长轨边的内侧边沿滑行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能够沿所述短轨边的内外侧边沿滑行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位于所述扭簧中心轴的下方。所述第一滑轮上下设有两个,其中位于下侧的第一滑轮位于所述扭簧中心轴的下方。所述短轨边的外侧边沿呈从上至下往外倾斜延伸设置,并且该短轨边的上端部形成一过渡斜边,该过渡斜边从内侧至外侧往下倾斜设置。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夹膜机构,起始位置时,夹具位于导轨座的下方,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不受外力,扭簧自然伸张,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夹持部呈闭合状态,待铺设的薄膜预垂设在滑轨座的上方,工作时,由控制驱动机构控制输送链条往上移动,带动夹具上移,夹具上移至进入滑轨座时,夹具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沿长轨边、短轨边的内侧边沿向上滑动,当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在导入槽内滑行时,随着槽径的缩小,位于下端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受限制而逐渐靠近,则位于上端的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夹持部逐渐张开,当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滑行至平直槽内后,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夹持部完全张开,随着夹具继续上移,直至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夹持部恰好能够夹到预置的薄膜,此时第二滑轮滑行至短轨边的上端部而得到释放,由扭簧作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夹持部恢复闭合并夹持薄膜,之后由控制驱动机构控制输送链条往下移动,此时第二滑轮在第二导槽内,沿短轨边的外侧边沿往下滑动,最终带动薄膜往下拉动薄膜,完成一次夹膜动作,夹膜机构由此反复进行。

图1是本新型夹膜机构的主视图(未包括控制驱动机构);图2是本新型的俯视图(未包括控制驱动机构);标号说明滑轨座1长轨边11内侧边沿111短轨边12内侧边沿121外侧边沿122过渡斜边123平直槽13导入槽14夹具2第一夹板21第一夹头211第一滑轮212第二夹板22第二夹头221第二滑轮222扭簧23输送链条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2所示为本新型涉及的一种夹膜机构,包括滑轨座1、夹具2、输送链条3及驱动该输送链条来回运动的控制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滑轨座1上凸设有相对设置的长轨边11和短轨边12,该长轨边11和短轨边12间构成第一导槽,短轨边12的外侧构成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分为呈上下连通的平直槽13和导入槽14,导入槽14的槽径从下至上由宽变窄,平直槽13对应连接在导入槽14的窄端。所述输送链条3竖立跨设在第一导槽内,对应输送链条3在左右方向(即垂直于输送链带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排动幅度,夹具2固定在输送链条3上,由此夹具2能够相对滑轨座I在左右方向上有一定的调节幅度。所述夹具2包括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和设置在该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间的扭簧23,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借由扭簧23与连接件配合相互连设,扭簧23的中心轴供连接件穿设固定,扭簧23的两臂分别抵持在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的内侧。所述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的外端各向上延伸出有上端具有夹持部的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该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相对设置,当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不受外力时,扭簧23自然伸张,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的夹持部呈闭合状态。第一夹板21的内端设有第一滑轮212,该第一滑轮212工作时沿长轨边11的内侧边沿111滑行,第二夹板22的内部设有第二滑轮222,该第二滑轮222工作时能够沿短轨边12的内侧边沿121、外侧边沿122滑行。为了便于第二滑轮工作时能够顺畅地从内侧边沿121绕至外侧边沿122,参见图2,将短轨边12的外侧边沿122设计成从上至下往外倾斜延伸设置,并且该短轨边12的上端部形成一过渡斜边123,该过渡斜边123从内侧至外侧往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滑轮222只设一个,其位于扭簧23的中心轴的下方(参见图2),第一滑轮212可以只设一个,较佳地设有两个,其中位于下侧的那个位于扭簧23中心轴的下方。夹具2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滑轮212与第二滑轮222在垂直于上下方向上的间距大于平直槽11的宽度,由此,第一滑轮212与第二滑轮222均滑入平直槽11内时,第一滑轮212和下侧的第二滑轮222受限制而相互靠近,即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的下端部相互靠拢,对应位于上端的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张开。所述导入槽12的宽度没有限定,但为了使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能够逐渐张开并且张开有一定的角度,所述导入槽12的最宽宽度或者腰间宽度小于所述间距(所述第一滑轮212与第二滑轮222在垂直于上下方向上的间距)。由此本新型夹膜机构,工作前,待铺设薄膜预垂设在滑轨座I的上方,夹具位于滑轨座I的下方,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的夹持部呈闭合状态,工作时,由控制驱动机构控制输送链条3上移,带动夹具2上移,夹具2上移至进入滑轨座I时,夹具2的第一滑轮212和第二滑轮222分别沿长轨边11、短轨边12的内侧边沿111、121向上滑动,当第一滑轮212和第二滑轮222在导入槽14内滑行时,随着槽径的缩小,位于下端的第一滑轮212和第二滑轮222受限制而逐渐靠近,则位于上端的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的夹持部逐渐张开,当第一滑轮212和第二滑轮222滑行至平直槽13内后,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的夹持部完全张开(参见图2),随着夹具2继续上移,直至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的夹持部恰好能够夹持到预置的薄膜,此时第二滑轮222滑行至短轨边12的上端部而得到释放,顺着过渡斜边123绕至外侧边沿122,由扭簧23作用,第一夹头211和第二夹头221的夹持部恢复闭合并夹持薄膜,之后由控制驱动机构控制输送链条3往下移动,此时第二滑轮222在第二导槽内,沿短轨边12的外侧边沿122往下滑动,最终带动薄膜往下拉动薄膜,完成一次夹膜动作,夹膜机构由此反复进行。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夹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座、夹具、输送链条及驱动该输送链条来回运动的控制驱动机构;所述滑轨座凸设有相对设置的长轨边和短轨边,该长轨边和短轨边间构成第一导槽,短轨边的外侧构成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分为由宽变窄的导入槽和连接在该导入槽窄端的平直槽,该平直槽与导入槽呈上下连通设置;所述输送链条竖立跨设在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夹具固定在所述输送链条上,该夹具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扭簧,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借由扭簧与连接件配合相互连设,所述扭簧的中心轴供所述连接件穿设固定,所述扭簧的两臂分别抵持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各向上延伸出有上端具有夹持部的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该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板设有沿所述长轨边的内侧边沿滑行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能够沿所述短轨边的内外侧边沿滑行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位于所述扭簧中心轴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上下设有两个,其中位于下侧的第一滑轮位于所述扭簧中心轴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轨边的外侧边沿呈从上至下往外倾斜延伸设置,并且该短轨边的上端部形成一过渡斜边,该过渡斜边从内侧至外侧往下倾斜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夹膜机构,包括滑轨座、夹具、输送链条及驱动该输送链条来回运动的控制驱动机构;滑轨座凸设有长轨边和短轨边,该长轨边和短轨边间构成第一导槽,短轨边的外侧构成第二导槽,第一导槽分为导入槽和平直槽;输送链条竖立跨设在第一导槽内,夹具固定在所述输送链条上,该夹具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扭簧,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借由扭簧与连接件配合相互连设;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各向上延伸出有具有夹持部的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第一夹板设有沿所述长轨边的内侧边沿滑行的第一滑轮,第二夹板上设有能够沿短轨边的内外侧边沿滑行的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位于扭簧中心轴的下方;本案夹膜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易、稳定可靠等特点。
文档编号B65H5/10GK203006555SQ20122067643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傅志昌, 傅清江, 王生劳, 章贤献, 梁海钊, 许赫正, 傅金山 申请人:福建省卓越鸿昌建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