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4968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绑线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绑线机,包括:线引导轨道布置(10),可以利用线引导轨道布置(10)引导线以两个环围绕一空间,该空间配置成接纳待绑定的一个或多个物体;以及扭线头(32),其可旋转以通过扭转将所述线的重叠线部分绑在一起并且其包括在彼此旁边在扭线头的前端处穿过扭线头延伸的三个线引导通道(33a,33b,33c)。线引导轨道布置包括:引导装置(20),其用来在已围绕所述空间以第一环引导线时将线的前端引导到所述线引导通道之一(33c)内并且在已引导线在以随后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时将线的前端引导至所述线引导通道的另一通道(33b)内。
【专利说明】绑线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所述的绑线机。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呈许多不同配置的自动绑线机,其用来围绕一物体或一束物体以一个或多个环施加线,围绕物体/束而张紧地牵拉线并且之后将重叠线部分系紧到一起以便围绕物体/束而牢固地固定线。不同类型的这样的绑线机例如公开于US 3 052 394 A和US 7 255 135B2中。
[0003]在图1a和图1b中示出了具备先前已知类型的扭线头101的绑线机的一部分。在图1a和图1b中示出了这种先前已知的扭线头101的前端。扭线头101可旋转地安装于外壳中。第一线引导通道102和第二线引导通道103在扭线头的前端延伸穿过扭线头。这些线引导通道102、103在彼此旁边延伸。扭线头101具备用来将接纳于第一线引导通道102中的线部分夹紧并锁定的第一夹紧构件(未图示)和用来将接纳于第二线引导通道103中的线部分夹紧并锁定的第二夹紧构件(未图示)。当线以环围绕被配置成接纳待绑定的物体或一束物体的空间施加时,线被进给通过扭线头的第一线引导通道102,到线引导布置(未图示)内,沿着线引导布置围绕所述空间并且最终到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103内。然后促动第二夹紧构件以将接纳于第二线引导通道103中的线的前端夹紧从而将线的前端锁定到扭线头101。之后收回线并且围绕接纳于所述空间中的一物体/束张紧地牵拉线,之后促动第一夹紧构件以将接纳于第一线引导通道102中的线的部分夹紧从而将这个线部分锁定到扭线头101上。之后,旋转扭线头101以便通过扭转将接纳于线引导通道102、103中的重叠线部分绑在一起从而将线环牢固地固定到物体/束上,之后促动夹紧构件以从扭线头101释放所述线部分。当扭线头101开始旋转时,从第一线引导通道102朝向绑线机的进给装置延伸的线的部分被切削刃切断,切削刃邻近第一线引导通道102的入口开口设置于扭线头与上文提到的外壳之间的接口处。
[0004]当围绕所述空间以两个连续环施加线时,向前推引导轨104到扭线头101前方的位置,如图1b所示。在此情况下,线被进给通过扭线头的第一线引导通道102,到线引导布置内,沿着线引导布置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到引导轨104的引导轨道105内,到线引导布置内,沿着线引导布置以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并且最终到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103内。在使扭线头101旋转以便通过扭转将接纳于线引导通道102、103中的重叠线部分绑在一起之前,引导轨104必须从扭线头前方的区域收回,即从图1b所示的前移位置到图1a所示的收回位置。因此,每次线以两个连续环围绕待绑定的一物体或一束物体牢固地固定时,引导轨104必须从收回位置移动到前移位置并且然后回到收回位置。

【发明内容】

[0005]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颖并有利设计的绑线机,利用这种绑线机能以简单并且快速方式围绕一物体或一束物体以两个连续环牢固地固定线。

【发明内容】

[0006]根据本发明,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特点的绑线机实现了这个目的。
[0007]根据本发明的绑线机包括:
-线引导轨道布置,可以利用该线引导轨道布置来围绕一空间以两个连续环引导线,该空间被配置成接纳待绑定的一个或多个物体;以及
-扭线装置,其包括外壳和可旋转地安装于外壳中的扭线头,扭线头可旋转以通过扭转而将所述线的重叠线部分绑在一起从而围绕所述一个或多个物体来牢固地固定线,其中该扭线头具备:
?第一线引导通道,其在扭线头的前端延伸穿过该扭线头,以及?第二线引导通道,其在第一线引导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旁边在扭线头的前端延伸穿过该扭线头;以及
-进给装置,其用于进给线通过扭线头的第一线引导通道,到线引导布置内,沿着线引导布置围绕所述空间并且到 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内并且随后收回线以围绕接纳于所述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物体来张紧地牵拉它。
[0008]扭线头还包括第三线引导通道,第三线引导通道在第一线引导通道和第二线引导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旁边并且在第一线引导通道和第二线引导通道之间的区域中在扭线头的前端横穿扭线头延伸。而且,线引导轨道布置包括引导装置,当由线引导轨道布置引导线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时,可利用该引导装置来将线的前端引导至扭线头的第三线引导通道内,并且当由线引导轨道布置引导线以随后的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时由该引导装置将线的前端引导至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内。
[0009]在本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扭线头的“前端”指朝向被配置成接纳待绑定的一个或多个物体的空间的扭线头端部。
[0010]扭线头的上文所提到的第三线引导通道和上文所提到的引导装置使得能围绕一物体或一束物体以两个连续环来绑线,而无须在每个绑定顺序期间移动任何引导轨或其它引导构件进出扭线头前方的区域。由此,围绕一物体或一束物体以两个连续环来绑线可以以比上文关于每次绑定顺序期间引导轨重复移动的情况更简单并且更快速的方式来进行。而且,通过在第一线引导通道和第二线引导通道旁边在扭线头中布置所述第三线引导通道,可以使线的前端进入到与第一环相同水平的第二环并且线的前端因此可以以相同方式在两个环的开始处被引导。由此,简化了线引导布置的设计。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引导构件,可移动的引导构件可相对于扭线装置的外壳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在第一位置,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当由线引导轨道布置引导线以第一环围绕空间时引导线的前端到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内;以及
?在第二位置,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当由线引导轨道布置引导线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时将线的前端引导至扭线头的第三线引导通道内并且当由线引导轨道布置引导线以随后的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时引导线的前端到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内。
[0012]因此当可移动的引导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线围绕所述空间以单个环引导,并且当可移动的引导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线围绕所述空间以两个连续环引导。因此,可移动的引导构件使得能以简单方式在其中线以单个环围绕一物体或一束物体绑定的绑定顺序与其中线以两个连续环围绕一物体或一束物体绑定的绑定顺序之间切换。
[00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可移动的引导构件安装到或构成引导板的端部段,引导板以围绕所述空间的曲线延伸。由此可以将可移动的引导构件以简单并且节省空间的方式整合到该线引导布置中。
[0014]根据本发明的绑线机的另外的优点以及有利特点从下文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
将显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参考附图,下面是列举为示例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附图中:
图1a为先前已知类型的绑线机的一部分的透视图,观察到引导轨处于收回位置;
图1b为对应于图1a的透视图,观察到引导轨处于前移位置;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绑线机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绑线机的一部分的纵截面图;
图4为从包括于图2的绑线机中的扭线装置下方观察的平面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扭线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一纵截面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扭线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纵截面图;
图7为图4所示的扭线装置的第三纵截面图;
图8a为在图4中示出的扭线装置和相邻的引导装置的透视图,示出引导装置的可移动的引导构件处于第一位置;以及
图Sb为对应于图8a的透视图,但其中可移动的引导构件处于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绑线机I的一部分。绑线机I包括:线引导轨道布置10,可以利用线引导轨道布置10引导线以一个环或两个连续环来围绕空间3,空间3被配置成接纳待绑定的一个或多个物体4。引导轨道布置10包括引导板11,引导板11以围绕所述空间3的曲线延伸。板形和弯曲的第一引导元件12安装到引导板11上其第一侧并且板形和弯曲的第二引导元件(未图示)安装到引导板11上其相反侧上。第一引导元件和第二引导元件12沿着引导板11彼此平行地延伸。弯曲的第一引导轨道14a在引导板11的一侧形成于引导板11与第一引导元件12之间以引导线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3,并且弯曲的第二引导轨道14b(参看图7)在引导板11的另一侧形成于引导板11与第二引导元件之间以引导线以随后的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3。引导辊15可旋转地安装于引导板11与相应引导元件12之间。这些引导辊15沿着相应引导轨道14a、14b分布。
[0017]在图示实施例中,固持器单元16安装到引导板11上以便在随后围绕一个或多个物体拉紧线期间固持并且随后释放线2。这些固持器单元16的设计和功能更详细地描述于欧洲专利申请N0.1 I 169754.6中。
[0018]扭线装置30位于引导板11的端部之间。此扭线装置30包括外壳31和可旋转地安装于外壳中的扭线头32。扭线头32可由马达6 (例如,呈电动马达或液压马达的形式)旋转以便通过扭转将线2的重叠线部分绑在一起从而以围绕接纳于上文提到的空间3中的一个或多个物体4的一个或两个环牢固地固定线。
[0019]扭线头32具备:
-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其在扭线头的前端延伸穿过扭线头,以及-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其在第一线引导通道33a的至少一部分旁边在扭线头的前端延伸穿过扭线头;以及
-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其在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和第二线引导通道33b的至少一部分的旁边并且在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和第二线引导通道33b之间的区域中在扭线头的前端横穿扭线头延伸;以及
-第一夹紧构件34a(参看图5),其用来将接纳于第一线引导通道33a中的线部分夹紧并锁定;以及
-第二夹紧构件34b(参看图6),其用来将接纳于第二线引导通道33b中的线部分夹紧并锁定。
[0020]第一线引导通道33a、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和第三线弓I导通道33c优选地彼此平行延伸,如图4所示。
[0021]相应夹紧构件34a和34b可以在收回线释放位置与前移线夹紧位置之间来回移位,在收回线释放位置,线2自由通过相关联的线引导通道33a、33b并且可以从它释放,在前移线夹紧位置,线2固持在相关联的线引导通道33a、33b中并且防止从线引导通道释放。在图示实施例中,相应夹紧构件34a,34b可以在扭线头32的轴向方向上移位并且可以克服来自弹簧构件35a、35b的弹簧力的作用从收回线释放位置移位到前移线夹紧位置。夹紧构件34a、34b优选地被液压地或气动地促动。
[0022]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在第一端具有入口开口 36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出口开口 37,如图5所示。入口开口 36连接到线入口通道38,线入口通道38延伸穿过外壳31。切削刃形成于扭线头32中第一线引导通道33a的入口开口 36处或者外壳31中线入口通道38的出口开口 39处。当扭线头32相对于外壳31旋转时,此切削刃将在第一线引导通道33a与线入口通道38之间的接口处切断线。最靠近入口开口 36的第一线引导通道33a的部分被结构部分40a覆盖,结构部分40a形成第一夹紧构件34a的相配构件。第一线引导通道33a的其余部分并未被覆盖并且因此朝向扭线头32的前端敞开。第一线引导通道的出口开口37连接到设置于外壳31中的引导凹槽41。通过此引导凹槽41,线2的前端从第一线引导通道33a朝向引导轨道布置10的第一引导轨道14a导向。
[0023]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在第一端具有入口开口 42。止挡表面43设置于第二线引导通道的另一端,如图6所示。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具备出口开口 44并且所述止挡表面43设置于朝向所述出口开口的所述外壳31的一部分上。作为替代,止挡表面43可以整合到扭线头32中并且形成在第二线引导通道33b中的端表面。在最后提到的情况下,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将不具有所述出口开口 44。最靠近止挡表面43的第二线引导通道33b的部分被结构部分40b覆盖,结构部分40b形成第二夹紧构件34b的相配构件。第二线引导通道33b的其余部分并未被覆盖并且因此朝向扭线头32的前端敞开。第二线引导通道的入口开口 42连接到设置于外壳31中的引导凹槽45。通过此引导凹槽45,线2的前端被导向至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0024]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在第一端具有入口开口 46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出口开口 47,如图7所示。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并未被覆盖并且因此沿着其整个长度朝向扭线头32的前端敞开。第三线引导通道的入口开口 46连接到设置于外壳31中的引导凹槽48。通过此引导凹槽48,线2的前端被导向至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内。第三线引导通道的入口开口47连接到设置于外壳31中的另一引导凹槽49。通过此引导凹槽49,线2的前端从第三线引导通道33c朝向引导轨道布置10的第二引导轨道14b导向。
[0025]绑线机I还包括进给装置5 (参看图3),进给装置5用来将线2进给到所述线引导布置10内并且沿着该线引导布置以一个或两个环围绕所述空间3并且随后收回线以围绕接纳于所述空间3中的一个或多个物体4张紧地牵拉它。进给装置5有利地具备电动马达或液压马达(未图示)用来进给线和拉线。在每个环的开始和末端处,线的前端被引导至扭线头32的线引导通道33a、33b、33c之一内。
[0026]线引导轨道布置10包括引导装置20,当由线引导轨道布置10引导线以第一环围绕上述空间3时,可利用引导装置20来将线2的前端引导至扭线头的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内,并且当由线引导轨道布置引导线以随后的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3时由引导装置20将线2的前端引导至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
[0027]在图示实施例中,引导装置20包括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可相对于扭线装置的外壳3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在第一位置(参看图8a),引导构件21被配置成当沿着引导轨道布置10的第一引导轨道14a引导线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3时引导线2的前端到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以及
?在第二位置(参看8b) ,引导构件21配置成当沿着引导轨道布置10的第一引导轨道14a引导线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3时将线2的前端引导至扭线头的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内并且当沿着引导轨道布置10的第二引导轨道14b引导线以随后的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3时引导线2的前端到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
[0028]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优选地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侧向移位。
[0029]在图示实施例中,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构成引导板11的端部段并且随后整合于引导板中。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可替代地为布置于引导板11的端部与扭线装置30之间的单独零件。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布置于引导板11的“下游端”,在那里,在将线以环围绕上文所提到的空间3进给之后,线的前端离开相应引导轨道14a、14b。在图示实施例中,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可以通过引导板11的所述端部相对于扭线头32在侧向移位而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侧向移位。固定引导板11的另一端,在那里,线2的前端进入相应引导轨道14a、14b。绑线机I具备促动构件22 (在图3中以截面图示出),优选地呈液压缸的形式,用来使所述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在图示实施例中,引导板11的可侧向移动的端部固定到此促动构件22的可移位的部分。
[0030]在图示实施例中,上文提到的引导装置20还包括固定引导构件23,固定引导构件23位于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与扭线头32之间相对于扭线装置的外壳31的固定位置。此固定引导构件23具备:第一线引导通路24a,其形成线从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到扭线头的第三线引导通道21的通路;和,第二线引导通路24b,其形成线从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到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33b的通路。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可以相对于此固定引导构件23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侧向移位。
[0031]将在下文中描述借助于上文所描述的绑线机I围绕物体4来牢固地固定金属线2环的操作顺序。
[0032]如果将线2以单个环围绕物体4绑定,可移动引导构件21定位于上文提到的第一位置(参看图8a)。在第一步骤,进给装置5的马达在第一方向上操作以便从线圈(未图示)向前进给金属线2,通过在扭线头32中的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并且然后进一步通过引导凹槽41并且到第一引导轨道14a内。线2在第一引导轨道14a中以围绕空间3的环向前进给,同时在引导板11与第一引导元件12之间卷绕到引导辊15上。在第一引导轨道14a的端部,线2的前端由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导向至固定引导构件23的第二线引导通路24b内并且然后进一步通过引导凹槽45到扭线头32的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之后,线的前端促动止挡构件(未图示)并且停止进给装置5的马达。之后,第二夹紧构件34b朝向由结构部分40b形成的相配构件移位使得接纳于第二线引导通道33b中的线的部分夹持在第二夹紧构件34b与所述相配构件之间。线2的前端由此锁定到扭线头32上。物体4或一束物体被进给到空间3内,例如由输送器(未图示)。之后,进给装置5的马达反向以便向后拉线2从而围绕物体4拉紧线。固持器单元16被布置成在围绕物体4拉紧线期间逐一连续释放线2,始于最靠近扭线头32定位的固持器单元,如沿着线从扭线头向后的方向中所观察。当围绕物体4张紧地牵拉线2时,第一夹紧构件34a朝向由结构部分40a形成的相配构件移位使得接纳于第一线引导通道33a中的线的部分被夹持在第一夹紧构件34a与所述相配构件之间。线环的尾端由此锁定到扭线头32上。然后使扭线头32旋转以便通过扭转将接纳于扭线头的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和第二线引导通道33b中的重叠线部分绑在一起从而将线环牢固地固定到物体4,之后,收回夹紧构件34a、34b以便从扭线头32释放线环。当扭线头32开始旋转时,设置于第一线引导通道33a的入口开口 36处的切削刃将在第一线引导通道33a与线入口通道38之间的接口处切断线2。
[0033]如果将线2围绕物体4以两个连续环,以双环绑定,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定位于上文提到的第二位置(参看图Sb)。在第一步骤,进给装置5的马达在第一方向上操作以便从线圈(未图示)向前进给金属线2,通过在扭线头32中的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并且然后进一步通过引导凹槽41到第一引导轨道14a内。线2在第一引导轨道14a中以围绕空间3的第一环向前进给,同时在引导板11与第一引导元件12之间卷绕到引导辊I上。在第一引导轨道14a的端部,线2的前端由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导向至固定引导构件23的第一线引导通路24a内并且然后进一步通过引导凹槽48到扭线头32的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内。线2被进给通过第三线弓I导通道33c并且然后进一步通过弓I导凹槽49到第二引导轨道14b内。线2在第二引导轨道14b中以围绕空间3的第二环向前进给,同时在引导板11与第二引导元件之间卷绕到引导辊15上。在第二引导轨道14b的端部,线2的前端由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导向至固定引导构件23的第二线引导通路24b内并且然后进一步通过引导凹槽45到扭线头32的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之后,线的前端促动止挡构件(未图示)并且停止进给装置5的马达。之后,促动第二夹紧构件34b以将接纳于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的线的部分夹紧,由此将线2的前端锁定到扭线头32。一物体4或一束物体被进给到空间3内。之后,进给装置5的马达反向以便向后拉线2从而围绕物体4拉紧线。在这样拉紧线2期间,线从第三线引导通道33c拉出。当围绕物体4张紧地牵拉线2时,促动第一夹紧构件34a以将接纳于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内的线的部分夹紧,由此将两个线环的尾端锁定到扭线头32。然后使扭线头32旋转以便通过扭转将接纳于扭线头的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和第二线引导通道33b中的重叠线部分绑在一起从而将线环牢固地固定到物体4,之后,收回夹紧构件34a、34b以便从扭线头32释放两个线环。当扭线头32开始旋转时,设置于第一线引导通道33a的入口开口 36处的切削刃将在第一线引导通道33a与线入口通道38之间的接口处切断线2。
[0034]当然本发明绝不以任何方式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基本构思的情况下,本发明修改的许多可能性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显然。
【权利要求】
1.一种绑线机,包括: -线引导轨道布置(10),可以利用所述线引导轨道布置(10)来围绕空间(3)以两个连续环来引导线,优选地金属线,所述空间(3)配置成用于接纳待绑定的一个或多个物体, -扭线装置(30),其包括外壳(31)和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外壳中的扭线头(32),所述扭线头(32)可旋转以通过扭转而将所述线的重叠线部分绑在一起从而围绕所述一个或多个物体来牢固固定所述线,其中所述扭线头(32)具备: ?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其在所述扭线头的前端处延伸穿过所述扭线头,以及 ?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其在所述第一线引导通道(33a)的至少一部分旁边,在所述扭线头的前端处延伸穿过所述扭线头;以及 -进给装置(5),其用于进给所述线通过所述扭线头的所述第一线引导通道(33a),到所述线引导布置(10)内,沿着所述线引导布置围绕所述空间(3)并且到所述扭线头的所述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并且随后收回所述线以围绕接纳于所述空间(3)中的一个或多个物体来拉紧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线头(32)包括第三线引导通道(33c),所述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在所述第一线引导通道和第二线引导通道(33a,33b)的至少一部分的旁边并且在介于所述第一线引导通道和第二线引导通道(33a,33b)之间的区域中在所述扭线头的前端处跨整个所述扭线头而延伸;以及 -所述线引导轨道布置(10)包括引导装置(20),当已由所述线引导轨道布置引导所述线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3)时,可利用所述引导装置(20)来引导所述线的前端到所述扭线头的所述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内,并且当已由所述线引导轨道布置引导所述线以随后的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3)时可以利用所述引导装置(20)将所述线的前端引导至所述扭线头的所述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20)包括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所述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可相对于所述扭线装置的所述外壳(3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引导构件(21)配置成当已由所述线引导轨道布置(10)引导所述线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3)时引导所述线的前端到所述扭线头的所述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以及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引导构件(21)配置成当已由所述线引导布置(10)引导所述线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3)时将所述线的前端引导至所述扭线头的所述第三线引导通道(33c)内,并且当已由所述线引导轨道布置(10)引导所述线以随后的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3)时引导所述线的前端到所述扭线头的第二线引导通道(33b)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绑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安装到或构成引导板(11)的端部段,所述引导板(11)以围绕所述空间(3)的曲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绑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可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侧向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绑线机,其特征在于,用于引导所述线以第一环围绕所述空间(3)的弯曲的一种第一引导轨道(14a)设置于所述引导板(11)的第一侧上,并且用于引导所述线以第二环围绕所述空间(3)的所述弯曲的一种第二引导轨道(14b)设置于所述引导板(11)的另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绑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绑线机(I)具备促动构件(22),优选地呈液压缸的形式,用来使所述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绑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20)还包括:固定引导构件(23),其位于所述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与所述扭线头(32)之间相对于所述扭线装置的所述外壳(31)的固定位置,此固定引导构件(23)具备第一线引导通路(24a),所述第一线引导通路(24a)形成用于所述线从所述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到所述扭线头的所述第三线引导通道(33c)的通路;以及,第二线引导通路(24b),其形成所述线从所述可移动的引导构件(21)到所述扭线头的所述第二线引导通道(33b)的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绑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头(32)具备: -第一夹紧构件(34a),其用来将接纳于所述第一线引导通道(33a)中的线部分夹紧并锁定;以及 -第二夹紧构件(34b),其用来将接纳于所述第二线引导通道(33b)中的线部分夹紧并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绑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夹紧构件(34a,34b)可在所述所收回线释放位置与前移线夹紧位置之间来回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绑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夹紧构件(34a,34b)可以克服来自弹簧构件(35a,35b)的所述弹簧力的作用而从所述收回线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前移线夹紧位置。
【文档编号】B65B13/04GK104010941SQ20128004912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5日
【发明者】L.尼尔斯森 申请人:森德·伯斯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