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137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叶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茶叶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包装盒,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包装盒。
背景技术
由于茶叶吸湿性及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外界中的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轻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其中,影响茶叶变质、陈化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早期茶叶大都直接装在茶叶罐(金属罐、塑料罐等)中,这样的贮存很容易导致罐中的茶叶在每次开启茶叶罐时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及异味,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后来,从业者将茶叶以每次可能冲泡的量独立封存于塑料袋或者铝箔袋中以形成袋装茶叶,从而可完全杜绝未使用的茶叶与空气的接触,进而能够减缓茶叶的变质。而为了方便袋装茶叶的收纳与存放,从业者设计了茶叶包装盒,目前的茶叶包装盒通常包括一可折叠一体式的包装盒体、及一用以容置袋装茶叶的容置腔体,其中,包装盒体一般依次包括一外前盖、一上盖、一后盖、一底盖、一内前盖,容置腔体设于底盖的上表面上,且该容置腔体通过该内前盖、一左侧板、该后盖、及一右侧板首尾固定粘接而成,这样结构的茶叶包装盒在未容置袋装茶叶时通常会出现因所占空间较大而导致收纳或运输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包装盒,其能够在未容置袋装茶叶时方便地进行收纳或运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茶叶包装盒,包括一可折叠一体式的包装盒体、及一用以容置袋装茶叶的容置腔体,所述包装盒体依次包括一外前盖、一上盖、一后盖、一底盖、一内前盖,所述容置腔体设于底盖的上表面上,且该容置腔体通过该内前盖、一左侧板、该后盖、及一右侧板首尾相接形成,所述左侧板与内前盖通过一第一折叠部衔接,所述左侧板与后盖通过一第二折叠部衔接,所述右侧板与内前盖通过一第三折叠部衔接,所述右侧板与后盖通过一第四折叠部衔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均为一正方形板,且各正方形板的其中一对角线分别为一折叠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的折叠线分别为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第三折叠线、及第四折叠线,且所述第一折叠部通过该第一折叠线分成第一上部及第一下部、所述第二折叠部通过该第二折叠线分成第二上部及第二下部、所述第三折叠部通过该第三折叠线分成第三上部及第三下部、所述第四折叠部通过该第四折叠线分成第四上部及第四下部,所述第二上部、第四上部均粘接于后盖,所述第一下部、第三下部均粘接于内前盖,所述第二下部、第一上部均与左侧板衔接,所述第四下部、第三上部均与右侧板衔接。[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与左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折叠部、第四折叠部与右侧板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包装盒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的设置,使得左侧板与右侧板能够折盖于底盖上,从而使该茶叶包装盒在未容置袋装茶叶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收纳或运输。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包装盒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包装盒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包装盒收合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包装盒,包括一可折叠一体式的包装盒体1、及一用以容置袋装茶叶的容置腔体2,所述包装盒体I依次包括一外前盖11、一上盖12、一后盖13、一底盖14、一内前盖15,所述容置腔体2设于底盖14的上表面上,且该容置腔体2通过该内前盖15、一左侧板3、该后盖13、及一右侧板4首尾相接形成,所述左侧板3与内前盖15通过一第一折叠部51衔接,所述左侧板3与后盖13通过一第二折叠部52衔接,所述右侧板4与内前盖15通过一第三折叠部53衔接,所述右侧板4与后盖13通过一第四折叠部54衔接。
其中,第一折叠部51、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及第四折叠部54均为一正方形板,且各正方形板使左侧板3与右侧板4能够折盖于底盖14上的对角线为一折叠线,具体地,第一折叠部51、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及第四折叠部54的折叠线分别为第一折叠线511、第二折叠线521、第三折叠线531、及第四折叠线541,且第一折叠部51被第一折叠线511分成第一上部512及第一下部513、第二折叠部52被第二折叠线521分成第二上部522及第二下部523、第三折叠部53被第三折叠线531分成第三上部532及第三下部533、第四折叠部54被第四折叠线541分成第四上部542及第四下部543,第二上部522、第四上部542均粘接于后盖13,第一下部513、第三下部533均粘接于内前盖15,第二下部523、第一上部512均与左侧板3衔接,第四下部543、第三上部532均与右侧板4衔接;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51、第二折叠部52与左侧板3 —体成型,第三折叠部53、第四折叠部54与右侧板4 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在常规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茶叶包装盒的容置腔体2内装满袋装茶叶时,本实用新型的状态如图2所示;而当本实用新型茶叶包装盒的容置腔体2内未容置袋装茶叶时,拉直包装盒体1,使得第一上部512、第三上部532分别沿着第一折叠线511、第三折叠线531折向内前盖15并最终折盖于内前盖15上,且第二下部523、第四下部543分别沿着第二折叠线521、第四折叠线541折向后盖13并最终折盖于后盖13上,于此同时,左侧板3、右侧板4折向底盖14并最终折盖于底盖14上,从而使得整个茶叶包装盒处于收合状态(如图3所示),进而使该茶叶包装盒在未容置袋装茶叶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收纳或运输。
权利要求1.一种茶叶包装盒,包括一可折叠一体式的包装盒体、及一用以容置袋装茶叶的容置腔体,所述包装盒体依次包括一外前盖、一上盖、一后盖、一底盖、一内前盖,所述容置腔体设于底盖的上表面上,且该容置腔体通过该内前盖、一左侧板、该后盖、及一右侧板首尾相接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与内前盖通过一第一折叠部衔接,所述左侧板与后盖通过一第二折叠部衔接,所述右侧板与内前盖通过一第三折叠部衔接,所述右侧板与后盖通过一第四折叠部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均为一正方形板,且各正方形板的其中一对角线分别为一折叠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的折叠线分别为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第三折叠线、及第四折叠线,且所述第一折叠部通过该第一折叠线分成第一上部及第一下部、所述第二折叠部通过该第二折叠线分成第二上部及第二下部、所述第三折叠部通过该第三折叠线分成第三上部及第三下部、所述第四折叠部通过该第四折叠线分成第四上部及第四下部,所述第二上部、第四上部均粘接于后盖,所述第一下部、第三下部均粘接于内前盖,所述第二下部、第一上部均与左侧板衔接,所述第四下部、第三上部均与右侧板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与左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折叠部、第四折叠部与右侧板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叶包装盒,包括一可折叠一体式的包装盒体、及一用以容置袋装茶叶的容置腔体,所述包装盒体依次包括一外前盖、一上盖、一后盖、一底盖、一内前盖,所述容置腔体设于底盖的上表面上,且该容置腔体通过该内前盖、一左侧板、该后盖、及一右侧板首尾相接形成,所述左侧板与内前盖、左侧板与后盖、右侧板与内前盖、右侧板与后盖分别通过一折叠部衔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在未容置袋装茶叶时方便地进行收纳或运输。
文档编号B65D5/36GK203033048SQ2013200106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9日
发明者陈琳, 简沥郦, 季凯闻, 赖丽红 申请人:福建大用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