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206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它由上盖与下盖两部分组成,所述下盖上部设有挡片,挡片通过易断点与下盖连接;所述上盖下部与挡片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挡片缺口。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既能够在开启时留下明显的开启痕迹,又不会因为消费者无意识的误旋而将开启标志毁坏,能够在帮助使用者判断开启与否的同时降低厂家产品的市场破损率。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开启标志的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

JHL O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市售酒类产品,许多产品都在瓶盖上设置防伪须,开启时将防伪须折断作为瓶子已开启的证明。这种技术由于制造简单,开启标志直观明了,而被诸多生产企业采纳。然而,这种结构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因防伪须的使命就是在瓶子开启时被折断,故在设计制造时其强度必须以一个普通人能够轻易拧断作为标准。如此就带来了一个负面的问题:有些消费者在拿着该类产品观察时,经常会因一不小心的误旋而将防伪须折断,这种误旋往往是习惯性的,一方面可能是对此种瓶盖的结构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可能是源于一般人对于旋开式瓶盖的下意识反应。因此,被无意折断防伪须的该产品,虽然事实上并没有被真正的打开,但对于了解此类产品结构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会认为这个瓶子曾经被开启过,由此使得该产品无法继续销售。
[0003]有鉴于此,寻求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该防伪瓶盖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既能够在开启时留下明显的开启痕迹,又不会因为消费者无意识的误旋而将开启标志毁坏。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它由上盖(I)与下盖(2)两部分组成,所述下盖(2)上部设有挡片(23),挡片(23)通过易断点(24)与下盖(2)连接;
[0007]所述上盖(I)下部与挡片(2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挡片缺口(12)。
[0008]所述下盖(2)上部还设有防伪须(25);所述上盖(I)下部与防伪须(25)相对应位置处设有防伪须缺口(13)。
[0009]所述上盖(I)内壁设有在与瓶颈瓶扣(31)相互作用时能阻止上盖(I)被直接拔出瓶颈(3)的上盖扣(11);
[0010]所述下盖(2 )内壁设有在与瓶颈锁口箍(32 )相互作用时能阻止下盖(2 )向上移动的下盖扣(22 ),下盖(2 )内壁还设有在与瓶颈防转筋(33 )相互作用时能阻止下盖(2 )左右旋转的下盖防转筋(21);
[0011]所述上盖扣(11)和下盖扣(22)的纵切面呈倒三角形。
[0012]所述下盖(2)内侧设有内下盖(5),内下盖(5)内壁设有在与瓶颈锁口箍(32)相互作用时能阻止内下盖(5)向上移动的内下盖盖扣(52),内下盖(5)内壁还设有在与瓶颈防转筋(33)相互作用时能阻止内下盖(5)左右旋转的内下盖防转筋(51);[0013]所述内下盖盖扣(52)的纵切面呈倒三角形;
[0014]所述内下盖(5 )上部设有便于引导瓶内液体倒出的瓶嘴(54 ),瓶嘴(54 )外侧设有瓶嘴螺纹(55);
[0015]所述上盖(I)内侧设有内上盖(4),内上盖(4)内侧设有与瓶嘴螺纹(55)相配合的内上盖螺纹(41),内上盖(4)通过螺纹与瓶嘴(54)连接;
[0016]所述上盖(I)、下盖(2)分别与内上盖(4)、内下盖(5)固定连接。
[0017]所述下盖(2)上部还设有防伪须(25);所述上盖(I)下部与防伪须(25)相对应位置处设有防伪须缺口(13)。
[0018]所述内下盖(5)内侧还置有密封件(53)。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瓶盖上盖和下盖分别与瓶颈固定连接,上盖下部有一缺口,下盖侧面有一挡片,挡片通过易断点与下盖连接,挡片的上部高出下盖上端水平面并置于上盖缺口之中。设计挡片时将其宽度设计得足够宽,以一般人的力量旋转上盖不能切向将其折断为标准。瓶盖与瓶颈完成装配后,下盖被固定于瓶颈,不能相对瓶颈上下移动和左右旋转;上盖只有通过旋转后上拔才可以离开瓶颈完成开启。在挡片未被破坏的情况下,因为它的阻挡作用,上盖无法旋转。如要实现上盖的自由旋转,则必须将挡片取下。被取下的挡片无法复原,给再次使用该产品者显示此瓶已被开启过的明确提示。由于这样设计的挡片并非一个简单的下意识的动作所能破坏,从而避免了因误旋而将瓶子开启的情况发生。
[0020]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既能够在开启时留下明显的开启痕迹,又不会因为消费者无意识的误旋而将开启标志毁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的第一实施例装配图。
[0022]图2为图1第一实施例的瓶颈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第一实施例的瓶盖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的第二实施例装配图。
[0025]图5为图4第二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6]图6为图4第二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的第三实施例装配图。
[0028]图8为图7第三实施例的瓶颈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图7第三实施例的瓶盖结构剖视图。
[0030]图10为图7第三实施例的外上盖与外下盖配合的分解图。
[00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的第四实施例装配图。
[0032]图12为图11第四实施例的外上盖与外下盖配合的分解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I为上盖,11为上盖扣,12为挡片缺口,13为防伪须缺口 ;
[0035]2为下盖,21为下盖防转筋,22为下盖扣,23为挡片,24为易断点,25为防伪须;
[0036]3为瓶颈,31为瓶扣,32为锁口箍,33为瓶颈防转筋;
[0037]4为内上盖,41为内上盖螺纹;[0038]5为内下盖,51为内下盖防转筋,52为内下盖盖扣,53为密封件,54为瓶嘴,55为
瓶嘴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0]实施例一:
[0041]参看图1和图3,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上盖I和下盖2,其材质为塑料。上盖I内壁设有两个对称的上盖扣11,上盖I下部与上盖扣11呈90°处设有挡片缺口 12。下盖2内壁设有凸出于下盖内壁的防转筋21及下盖扣22,下盖2上部设有高出下盖顶面的挡片23,挡片23通过易断点24与下盖2连接。
[0042]参看图2,图中显示了与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相对应的瓶颈3,瓶颈上部设置了两个对称的瓶扣31,瓶颈下部设置有锁口箍32和防转筋33。上盖扣11与瓶扣31以及下盖扣22与锁口箍32,其纵切面形状分别是两个方向相反的三角形(见图1中所示),上盖扣11与瓶扣31相配合,下盖扣22与锁口箍32相配合。
[0043]装配时,将下盖2自上而下压入瓶颈3,压入时,须使挡片23位于瓶扣31的间隙正中,当下盖扣22滑过瓶颈锁口箍32后,锁口箍32对下盖扣22向上的移动构成限制,下盖2不能被拔出。同时,瓶颈防转筋33对下盖防转筋21左右的旋转构成限制,使其不能自由旋转。于是下盖2被固定于瓶颈3。在下盖2的装配完成后,再将上盖I的挡片缺口 12正对挡片23下压,在上盖扣11滑过瓶扣31后,挡片23置于上盖挡片缺口 12中。瓶扣31对上盖扣11的向上移动形成限制,上盖I不能被直接拔出瓶颈3。由于挡片23的阻挡,上盖I不能自由旋转,瓶子完成封口。如要开启,必须将上盖I的盖扣11与瓶扣31错位后上拔才能将瓶子打开。
[0044]在设计挡片23时,其横向宽度须足够大,使其强度能够足以对抗以一个普通人的力量旋转上盖I而挡片23不能在切向上被折断。在挡片23存在的情况下,上盖I无法旋转。如要旋转上盖1,只需用手向内推压挡片23,使挡片23与下盖2连接的易断点24被破坏,挡片23与下盖2脱离后将其取下,此时上盖I可以自由旋转,使上盖扣11与瓶扣31错位,然后上拔完成开启。被取下的挡片23无法还原,留下永久开启标志。
[0045]为提高装配效率,本实施例还可将上盖I和下盖2预先用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再压入瓶颈3。
[0046]实施例二:
[0047]参看图4、图5和图6,为使瓶盖开启标志更为明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于下盖2的挡片23所处圆周的相对称位置可增设防伪须25,同时在上盖I的下部与防伪须25相对应位置设置防伪须缺口 13。上盖1、下盖2与瓶颈3的装配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装配完成后,下盖2上的挡片23、防伪须25分别置于上盖I的挡片缺口 12及防伪须缺口 13中。开启时,须先将挡片23取下,然后旋转上盖I将防伪须25挤断,使得上盖扣11与瓶扣31错位,然后上拔上盖1,瓶子得以开启。被破坏的挡片23及防伪须25不能复原,于是留下永恒的开启标志。本实施例因其毁坏面大,对于使用者尤其是使用过带有防伪须的瓶盖的使用者来说,提醒作用更为明显。
[0048]实施例三:[0049]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不限于以上简单的单层上下结构的瓶盖,对于目前被广泛运用的双层多件组合的瓶盖同样适用。具体说明如下:
[0050]参看图7至图10,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盖I的下部设有挡片缺口 12,上盖I内侧有一内上盖4置于其中,内上盖4的内侧设有内上盖螺纹41。下盖2上部设有一挡片23,挡片23通过易断点24与下盖2连接。下盖2内侧设有内下盖5,内下盖5的内侧设有凸出于内下盖内壁的防转筋51、内下盖盖扣52及密封件53。内下盖5上部设有便于引导瓶内液体倒出的瓶嘴54,瓶嘴54外侧设有瓶嘴螺纹55,见图7和图9中所示。如图8中所示,在与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相对应的瓶子瓶颈3的上部设有锁口箍32,在锁口箍32下方设有凸出于瓶颈侧面的瓶颈防转筋33。如图7中所示,内下盖盖扣52及瓶颈锁口箍32的纵切面形状为两个方向相反的三角形。上盖1、下盖
2、内上盖4、内下盖5、密封件55可由塑料注塑而成。
[0051]装配瓶盖时,先将密封件53装入内下盖5,内上盖4通过内上盖螺纹41与瓶嘴螺纹55旋紧,然后于内下盖5外侧套入下盖2,下盖2与内下盖5为紧配合连接,再将上盖I通过紧配合装于内上盖4的外侧,装配时须将上盖I下部的挡片缺口 12正对下盖2上的挡片23,装配完成后,挡片23位于挡片缺口 12中,此时整个瓶盖的各部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0052]将组装完毕的瓶盖压入瓶颈3,当内下盖盖扣52滑过瓶颈锁口箍32后,内下盖5不能被向上拔出,瓶颈防转筋33对内下盖防转筋51的阻挡作用可以限制内下盖5的旋转,此时内下盖5被固定于瓶颈3,且瓶盖整体被固定于瓶颈3上,既不能向上拔出也不能左右旋转。
[0053]如要开启瓶子,使用者只需用手向内推压挡片23,使易断点24断开,挡片23与下盖2脱离后将其取下。在挡片23脱离下盖2后,上盖I与内上盖4可以沿瓶嘴螺纹55向上旋出,瓶子被打开。被取下的挡片23无法再次完好地与下盖2连为一体,起到了对再次使用者的提醒作用。
[0054]实施例四:
[0055]参看图11和图12,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为了加大毁坏面积,使开启标志更加明显,可在下盖2的挡片23之对称位置处设置防伪须25 ;同时于上盖I的下部与防伪须相对应位置处设置防伪须缺口 13。装配过程与实施例三相同。装配完成后,防伪须25位于防伪须缺口 13中,见图11。开启时,仍然是先向内推压挡片23,使易断点24断裂,其后取下挡片23,再旋转上盖I将防伪须25挤断。被取下及挤断的挡片23、防伪须25无法复原,留下永久开启标志。因本实施例有两处开启毁坏痕迹,对于使用者尤其是有过使用防伪须瓶盖的使用者具有更为明显的提示作用。
[0056]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挡片设计是易被径向破坏而不易被切向破坏的,故可以消除因使用者的误旋而将瓶盖毁坏的情况发生。同时在正常开启的情况下,瓶盖必须被破坏,留下开启标志,且无法复原。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不法人员的回收利用。
[0057]综上所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既能够在开启时留下明显的开启痕迹,又不会因为消费者无意识的误旋而将开启标志毁坏,能够在帮助使用者判断开启与否的同时降低厂家产品的市场破损率。
[0058]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它由上盖(I)与下盖(2)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上部设有挡片(23),挡片(23)通过易断点(24)与下盖(2)连接; 所述上盖(I)下部与挡片(2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挡片缺口(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上部还设有防伪须(25);所述上盖(I)下部与防伪须(25)相对应位置处设有防伪须缺口(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Cl)内壁设有在与瓶颈瓶扣(31)相互作用时能阻止上盖(I)被直接拔出瓶颈(3)的上盖扣(11); 所述下盖(2)内壁设有在与瓶颈锁口箍(32)相互作用时能阻止下盖(2)向上移动的下盖扣(22),下盖(2)内壁还设有在与瓶颈防转筋(33)相互作用时能阻止下盖(2)左右旋转的下盖防转筋(21); 所述上盖扣(11)和下盖扣(22)的纵切面呈倒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内侧设有内下盖(5),内下盖(5)内壁设有在与瓶颈锁口箍(32)相互作用时能阻止内下盖(5)向上移动的内下盖盖扣(52),内下盖(5)内壁还设有在与瓶颈防转筋(33)相互作用时能阻止内下盖(5)左右旋转的内下盖防转筋(51); 所述内下盖盖扣(52)的纵切面呈倒三角形; 所述内下盖(5)上部设有便于引导瓶内液体倒出的瓶嘴(54),瓶嘴(54)外侧设有瓶嘴螺纹(55); 所述上盖(I)内侧设有内上盖(4),内上盖(4)内侧设有与瓶嘴螺纹(55)相配合的内上盖螺纹(41),内上盖(4)通过螺纹与瓶嘴(54)连接; 所述上盖(I)、下盖(2)分别与内上盖(4)、内下盖(5)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上部还设有防伪须(25);所述上盖(I)下部与防伪须(25)相对应位置处设有防伪须缺口( 13)。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防止误旋结构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下盖(5)内侧还置有密封件(53)。
【文档编号】B65D51/18GK203381938SQ201320462684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彪 申请人:王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