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472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属于传输机构及组装【技术领域】;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底板、侧板和滚筒,所述快装结构包括设置于侧板底边一组朝向一致的“L”型卡齿,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一组与“L”型卡齿位置相匹配的卡孔,所述侧板的一端部设置有连接片,另一端部设置有与连接片位置配合的连接孔;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其快装结构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高了传输单元的装配、调试和维护效率,各个传输单元之间的连接无缝且精确可靠,提高了血液赋码系统传输机构的可扩展性。
【专利说明】一种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装结构,特别是一种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属于传输机构及组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血液赋码系统中是根据血袋标贴的原始随机采集码进行扫描,并对血袋的血液详细生化指标进行查询,再将查询结果通过打印贴标设备打印后再贴在血袋上。血液赋码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将血袋放置在血液赋码系统的传输机构上,随传输机构的传输路径完成血袋原始码的扫描、打印和贴标过程。传输机构由于长度需根据系统容量需求独立设计,传输机构的一体式的安装结构需要多颗螺钉安装,安装、调试和维护过程费时费力,且传输机构的可扩展性能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单元结构连接而成的传输机构,各个传输单元之间连接简单,且传输单元本身的快速安装结构简单可靠,有效提高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效率,且通过这种快装结构能够提高血液赋码系统的容量扩展能力。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底板、侧板和滚筒,所述侧板通过快装结构设置于底板上,所述滚筒设置于侧板上,所述快装结构包括设置于侧板底边一组朝向一致的“L”型卡齿,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一组与“L”型卡齿位置相匹配的卡孔,所述侧板的一端部设置有连接片,另一端部设置有与连接片位置配合的连接孔。
[0006]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所述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能够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快装结构安装,相邻的传输单元通过设置于邻近的连接片和配合的连接孔采用螺母进行无缝的连接,连接结构简单可靠,而传输单元本身的快装包括“L”型卡齿和底板上与“L”型卡齿位置相匹配的卡孔,安装中只需将“L”型卡齿插入卡孔内再向前一推,则完成侧板和底板的装配过程,“L”型卡齿的卡合缝与底板的厚度相匹配,提高了安装精度,这种快装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底板与侧板的螺钉连接减少了安装的程序,且可以通过增加传输单元的数量来扩展传输机构的容量,提高了传输机构的可扩展性能。
[0007]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所述侧板的一端部还设置有限位板。
[0008]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所述限位板能够对相邻单元间的连接进行限位,通过限位板的抵挡,配合连接孔和“L”型卡齿位置的固定,提高单元与单元间的连接精度。
[0009]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所述侧板的一端部设置有两块限位板,且限位板对称设置于连接片或连接孔的两侧位置。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两块限位板对称设置于连接片或连接孔的两侧,配合连接片和连接孔的螺钉连接,进一步提高了限位性能。
[0011]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所述连接片和限位板均设置于两侧板间的内侧面。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设置于内侧面的连接片和限位板能够将其隐藏于两侧板间的空间内,保证传输机构外侧的一致和整洁,由于滚筒对侧板的上部具有拉紧作用,连接片和限位板均还能起到配合限位的作用。
[0013]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所述底板为“凸”型结构,所述侧板设置于底板的凸平面。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所述“凸”型结构的底板能够利用凸起结构下方所形成的空间容纳“L”型卡齿突出于底板平面的部分,使得底板能够安装机架的水平面,同时“凸”型结构底板还能有效的提闻板体的机械强度。
[0015]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所述传输单元端部还设置有端部固定板。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端部固定板用于传输机构两端部传输单元的定位,防止传输单元由于运转震动而使得安装精度降低,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所述端部固定板设置于两端部传输单元外端的底板上。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高了传输单元的装配、调试和维护效率,各个传输单元之间的连接无缝且精确可靠,提高了血液赋码系统传输机构的可扩展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传输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输单元的侧板结构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点放大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传输机构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B点放大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2和图4装配后连接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C点放大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1_底板、2-侧板、3-滚筒、4- “L”型卡齿、5_卡孔、6_连接片、7_连接孔、8-限位板、9-端部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0028]本实用新型中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机构,结构示意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传输机构由一组直线连接的传输单元构成,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底板I和设置于的底板I上的两平行布置的侧板2,所述侧板2上部设置有一组滚筒3,所述滚筒3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及传动结构未在图中示意出);所述传输单元和底板、各传输单元之间通过快装机构连接,所述快装机构包括设置于侧板2底边的一组朝向一致的“L”型卡齿4,所述底板I两侧设置有一组与“L”型卡齿4位置和大小相匹配的卡孔5,所述侧板2的一端部设置有连接片6,另一端部设置有与连接片6位置配合的连接孔7 ;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机构,所述侧板2与底板I通过“L”型卡齿4和卡孔5连接,将“L”型卡齿4对准于卡孔5位置放入,再向前推进进行卡住即完成装配,各传输单元之间则通过连接片6和对应侧相邻的连接孔7采用螺钉进行连接,装配快速方便,所述底板I为“凸”型结构,所述侧板2设置于凸平面上,凸机构下部的空间够避让“L”型卡齿4的伸出部分,同时这种结构还能够提高底板I的机械强度。
[0029]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所述侧板2的一端部还设置有位于侧板2内侧的两块限位板8,其分别对称设置于连接片6或连接孔7所在侧板2上,在“L”型卡齿4、卡孔5和滚筒3对侧板2的拉紧作用下,限位板8能够对侧板2起到限位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单元端部还设置有端部固定板9,分别位于传输机构的首尾两端部的传输单元底端,对整个传输机构起到进一步的稳定作用,防止应为运转震动导致对整体机构的不利影响。
[0030]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其快装结构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高了传输单元的装配、调试和维护效率,各个传输单元之间的连接无缝且精确可靠,提高了血液赋码系统传输机构的可扩展性。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底板(I)、侧板(2)和滚筒(3),所述侧板(2)通过快装结构设置于底板(I)上,所述滚筒(3)设置于侧板(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装结构包括设置于侧板(2)底边一组朝向一致的“L”型卡齿(4),所述底板(I)两侧设置有一组与“L”型卡齿(4)位置相匹配的卡孔(5),所述侧板(2)的一端部设置有连接片(6),另一端部设置有与连接片(6)位置配合的连接孔(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的一端部还设置有限位板(8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的一端部设置有两块限位板(8),且限位板(8)对称设置于连接片(6)或连接孔(7)的两侧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6)和限位板(8)均设置于两侧板(2)间的内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为“凸”型结构,所述侧板(2 )设置于底板(I)的凸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血液赋码系统传输单元的快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端部还设置有端部固定板(9 )。
【文档编号】B65G13/11GK203461406SQ201320530546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李连晋 申请人:四川首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