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料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877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料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料输送领域,公开了一种粉料输送系统,包括:导轨、行走支架、输料斗、驱动轴、动力装置、至少4个行走轮、阀门及振动器;行走支架设置在导轨上;输料斗设置在行走支架上;2个行走轮分别设置在输料斗的两端,且位于输料斗和行走支架的连接处,且在导轨上;驱动轴设置在行走支架上,另外2个行走轮分别设置在驱动轴的两端,且在导轨上;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轴连接;阀门设置在输料斗的输出端;振动器设置在输料斗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装置带动驱动轴运动,使行走轮沿着导轨前进和后退,驱使输料斗到达预定工位;再打开阀门和振动器,使粉料抖落进入混合机中,从而避免了粉料残留在输料斗中,提高了粉料的添加精度。
【专利说明】一种粉料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料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料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饲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各种各样的少量的粉体原料,以改善饲料的营养结构和口感,从而增强动物消化吸收能力和抗病毒能力。由于这些粉体原料的添加量很少,只有0.01%到3%之间,因此要保证饲料中这些粉体原料的添加精度。这就对输送这些原料的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0003]目前饲料厂主要有以下几种粉体输送装置:
[0004]刮板机:这种输送设备主要是用于对大的原料如玉米、豆柏等的输送,对于粉体小料的输送,刮板机根本满足不了配料精度要求。
[0005]绞龙:绞龙输送简单方便,但是绞龙的加工比较复杂。输送角度不能倾斜太大,否则存在粉料残留和回料的问题,也无法满足配料精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料输送系统,它避免了粉料的残留,提闻了粉料的添加精度。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料输送系统,包括:导轨、行走支架、输料斗、驱动轴、动力装置、至少4个行走轮、阀门及振动器;所述行走支架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输料斗设置在行走支架上;2个所述行走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输料斗的两端,且位于所述输料斗和所述行走支架的连接处,且在所述导轨上;所述驱动轴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另外2个行走轮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且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输料斗的输出端;所述振动器设置在所述输料斗上。
[0008]进一步,还包括:齿条;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行走支架设置在所述齿条上;所述行走轮在所述齿条上。
[0009]进一步,还包括:输料斗安装轴和至少4个外球面轴承座;所述外球面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输料斗通过所述输料斗安装轴穿过所述2个外球面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驱动轴穿过另外2个外球面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
[0010]进一步,还包括:至少2个卡簧;所述2个行走轮通过所述卡簧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
[0011]进一步,还包括:动力装置安装架;所述动力装置安装架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并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0012]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减震板、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套管、第一丝杆、第一螺母、第一垫片、第一防脱轮、第二减震板、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套管、第二丝杆、第二螺母、第二垫片及第二防脱轮;所述导轨为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减震板为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板上,且竖直向下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垫片设置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一折弯板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套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防脱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上,并将所述导轨的上臂卡住;所述第二减震板为折弯板;所述第二折弯板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上,且竖直向下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垫片设置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二折弯板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套在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防脱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杆上,并将所述导轨的上臂卡住。
[0013]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安装架与所述电机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料输送系统,通过动力装置带动驱动轴运动,使行走轮沿着导轨前进和后退,驱使输料斗往返于小料配料称和混合机之间,当输料斗到达预定工位时,打开阀门和振动器,使粉料抖落进入混合机中,从而避免了粉料残留在输料斗中,提高了粉料的添加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料输送系统的俯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料输送系统的左视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料输送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0019]其中,1-动力装置安装架,2-动力装置,3-第一减震板,4-第二减震板,5-行走支架,6-外球面轴承座,7-行走轮,8-输料斗安装轴,9-输料斗,10-第二防脱轮,11-第一防脱轮,12-振动器,13-导轨,14-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粉料输送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0021]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料输送系统,包括:导轨13、行走支架5、输料斗9、驱动轴、动力装置2、动力装置安装架1、至少4个行走轮7、阀门、振动器12、至少2个卡簧、第一减震板3、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套管、第一丝杆、第一螺母、第一垫片、第一防脱轮11、第二减震板4、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套管、第二丝杆、第二螺母、第二垫片及第二防脱轮10 ;行走支架5设置在导轨13上;输料斗9设置在行走支架5上;2个行走轮7分别设置在输料斗9的两端,且位于输料斗9和行走支架5的连接处,且在导轨13上;驱动轴设置在行走支架5上,另外2个行走轮7分别通过卡簧设置在驱动轴的两端,且在导轨13上;动力装置2的输出端与驱动轴连接;动力装置安装架I设置在行走支架5上,并与动力装置2连接。导轨13为工字型结构;第一减震板3为折弯板;第一折弯板设置在行走支架5的一端;第一套管设置在第一折弯板上,且竖直向下设置;在第一折弯板上开设有通孔;第一丝杆设置在第一套管内,且一端与第一螺母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垫片设置第一螺母和第一折弯板之间;第一减震弹簧套在第一丝杆上;第一防脱轮11设置在第一丝杆上,并将导轨13的上臂卡住;第二减震板4为折弯板;第二折弯板设置在行走支架5的另一端;第二套管设置在第二折弯板上,且竖直向下设置;在第二折弯板上开设有通孔;第二丝杆设置在第二套管内,且一端与第二螺母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垫片设置第二螺母和第二折弯板之间;第二减震弹簧套在第二丝杆上;第二防脱轮10设置在第二丝杆上,并将导轨13的上臂卡住。阀门设置在输料斗9的输出端;振动器12设置在输料斗9上。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齿条14、输料斗安装轴8和至少4个外球面轴承座6 ;齿条14焊接在导轨13上;行走支架5设置在齿条14上;行走轮7在齿条14上。外球面轴承座6设置在行走支架5上;输料斗9两端焊接输料斗安装轴8,输料斗9通过输料斗安装轴8穿过2个外球面轴承座6设置在行走支架5上;驱动轴穿过另外2个外球面轴承座6设置在行走支架5上。
[0022]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包括:电机和减速机;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平键与驱动轴连接。动力装置安装架I与电机连接。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电机通过减速机减速后,带动驱动轴并使行走轮7沿着齿条14前进和后退,驱使输料斗9往返于小料配料称和混合机之间。当输料斗9抵达混合机上端之后,打开阀门,使粉料落到混合机中。为了保证粉料不残留在输料斗9中,启动安装在输料斗9外侧的振动器12,使粉料抖落在混合机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行走轮7在齿条14上行走时,可以通过减震板、套管、丝杆、减震弹簧、防脱轮和导轨13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防止行走轮7和行走支架5在齿条14上跳动,甚至从齿条14上脱落,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0024]还需要说明的是,导轨13的倾斜角度以及运行支架5之间的距离可以依据现场小料配料称和混合机的安装高度、距离来调整,从而使粉料能够被平稳的输送到预定工位,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粉料输送系统,通过动力装置带动驱动轴运动,使行走轮7沿着齿条14前进和后退,驱使输料斗9往返于小料配料称和混合机之间,当输料斗9到达预定工位时,打开阀门和振动器12,使粉料抖落进入混合机中,从而避免了粉料残留在输料斗中,提高了粉料的添加精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动力装置安装架I的使用,保证了动力装置2在工作时不摆动,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对减震板、减震弹簧、套管、丝杆、螺母、垫片和防脱轮的使用,避免了行走轮7和行走支架5在运行时,在齿条14上跳动,甚至从齿条14上脱落,进一步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调整导轨13的角度,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寻求合理的安装位置,从而使粉料能够被平稳的输送到预定工位,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0026]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粉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行走支架、输料斗、驱动轴、动力装置、至少4个行走轮、阀门及振动器;所述行走支架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输料斗设置在行走支架上;2个所述行走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输料斗的两端,且位于所述输料斗和所述行走支架的连接处,且在所述导轨上;所述驱动轴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另外2个行走轮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且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输料斗的输出端;所述振动器设置在所述输料斗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条;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行走支架设置在所述齿条上;所述行走轮在所述齿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料斗安装轴和至少4个外球面轴承座;所述外球面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输料斗通过所述输料斗安装轴穿过所述2个外球面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驱动轴穿过另外2个外球面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2个卡簧;所述2个行走轮通过所述卡簧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装置安装架;所述动力装置安装架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并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震板、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套管、第一丝杆、第一螺母、第一垫片、第一防脱轮、第二减震板、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套管、第二丝杆、第二螺母、第二垫片及第二防脱轮;所述导轨为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减震板为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板上,且竖直向下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垫片设置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一折弯板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套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防脱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上,并将所述导轨的上臂卡住;所述第二减震板为折弯板;所述第二折弯板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上,且竖直向下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丝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垫片设置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二折弯板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套在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防脱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杆上,并将所述导轨的上臂卡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安装架与所述电机连接。
【文档编号】B65G65/40GK203652815SQ201320630693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余汉林, 周健 申请人:武汉新科谷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