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169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接收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收管,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旁通装置,所述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分布,所述旁通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管增加了旁通装置,使传输过程所需要的气体产生相对流动,传输时的气体压力减小。
【专利说明】接收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物流传输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接收管。
【背景技术】
[0002]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是集合先进的现代通讯技术、光电一体化技术,以空气压缩机抽取及压缩空气动力,在密闭的管道中自动传送物品。物品一般置于传输瓶中传输。传统的接收管一般采用两层管道结构,传输时,气流从出气口进入两层管道之间的空隙循环流动。这种接收管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传输时需要较大的压力。此外,接收管一般采取挡板拦截方式拦截传输瓶。传输瓶撞击在挡板上,容易造成传输瓶内物品的损坏以及对接收管和传输瓶的磨损。如果没有及时取走传输瓶,传输瓶还将一直与挡板摩擦,使接收管和传输瓶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收管,可以使传输过程所需要的气体产生相对流动,传输时的气体压力减小。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接收管,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旁通装置,所述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分布,所述旁通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
[0006]进一步:所述旁通装置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管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0007]进一步:所述旁通装置为四方形。
[0008]进一步:所述管道为单层管道。
[0009]进一步:所述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制动安装板。
[0010]进一步:所述制动安装板下面安装有制动板。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气口设置在所述制动安装板的上侧。
[0012]进一步:所述第二通气口设置在所述制动安装板的下侧。
[00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4]1、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管增加了旁通装置,可以使传输过程所需要的气体产生相对流动,传输过程所需要的气体压力减小。
[0015]2、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管增加了旁通装置,便于接收管的安装和修理。
[0016]3、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管设置有制动板,具有减震的功能并且减少接收管与传输瓶的摩擦。
[0017]4、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管的旁通装置采用焊接方式与管道连接,焊接牢固,气密性良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管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参考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管的结构包括管道1、旁通装置2、制动安装板3和制动板
4。本实用新型的管道I的材质为铝合金。管道I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口 51和第二通气口 52。第一通气口 51和第二通气口 52沿管道I的轴向分布。管道I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旁通装置2。旁通装置2连接第一通气口 51和第二通气口 52。旁通装置2可以焊接在管道I的外表面上,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在管道I的外表面上,使旁通装置2和管道I之间密封严密,气密性好。旁通装置2是气流的传输通道。旁通装置2优选为四方形。由于增加了旁通装置2,因此管道I的管道为单层管道。管道I的一端设置有制动安装板
3。制动安装板3可以通过螺钉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管道I上。制动安装板3的形状和大小与管道I的内径相吻合,使制动安装板3和管道I之间密封良好。制动安装板3下面安装有制动板4。制动板4可以通过螺钉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制动安装板3上。第一通气口51设置在制动安装板3的上侧。第二通气口 51设置在制动安装板3的下侧。当传输瓶到达指定位置时,传输瓶的下端位于第二通气口 52的上方,绝大部分气流从第二通气口 52处进入到旁通装置2,然后从第一通气口 51排出继续循环使用。接收传输瓶时,制动安装板3用于拦截传输瓶,防止传输瓶传输到其他位置。传输瓶被制动安装板3拦截时,撞击到制动板4上。此外,传输瓶在运动到指定位置后,风机仍然会传输气流保持压力,使传输瓶的上端始终和制动板4接触,直到传输瓶被取走。制动板4的材质为橡胶,具有缓冲减震作用,减小传输瓶和制动安装板之间的冲击力和摩擦力。
[0022]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工作时,风机向管道I内传送气流。气流推动传输瓶到指定位置后,传输瓶被制动安装板3拦截,传输瓶的上端恰好顶在制动板4处;传输瓶的下端恰好位于第二通气口 52的上缘。风机持续向管道I内传送气流,使传输瓶保持在指定位置处直到被接收。多余的气流从第二通气口 52处进入到旁通装置2,然后从第一通气口 51排出继续循环使用。当接收传输瓶时,管道I转动到指定角度和接收站连通,风机停止传送气流,传输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接收站内,完成接收的过程。
[00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独立的旁通装置作为气体的传输通道,不仅使传输过程所需要的气体压力减小,并且便于接收管的安装和修理。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接收管,包括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旁通装置,所述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分布,所述旁通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装置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管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装置为四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单层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制动安装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安装板下面安装有制动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口设置在所述制动安装板的上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口设置在所述制动安装板的下侧。
【文档编号】B65G51/18GK203624574SQ201320705621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1日
【发明者】韩春光, 钟国胜, 魏茂斌 申请人:青岛三维新动力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