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287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包括:第一缓冲体,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端相连的第二缓冲体,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三缓冲体,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缓冲体的另一端均通过连接热封边相连的悬吊层;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三缓冲体均向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三缓冲体共同构成一U型结构;所述悬吊层位于所述U型结构内,形成一U型容置空间。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快速充气,设有悬吊层结构用以容置一外物,以提供抗震缓冲的效果,且由于有两层外膜不易被尖锐外物刺破,达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运输抗震缓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电子及通讯产品的构造越来越精密,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平面液晶电视等,相对地,为确保产品货物在后端交货过程不受装箱或运输而伤害到内部物品,对于产品的包装与容置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早期保护包装物是利用泡棉等软性物质散置于箱内提供抗震缓冲效果,但效果非常有限且泡棉无法被均匀置放,更易散落四处。
[0003]为克服前述缺点,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灌充气体的空气套作为一种包装防震材,该空气套为一片体状,具有复数气柱,该空气套可置于物品或包装盒的四周,但仅能提供物品单一面向的保护,换言之,容置物的四周需同时放入多片空气套才能达到完善的抗震缓冲效果,但置放多片空气套的过程相当麻烦,且各片空气套之间并无固定,容易位移,再说,传统空气套由薄膜充气填充而成,直接贴靠容置物,一旦容置物或包装箱具有尖锐外物,如装订针或物品本身有尖物,则会刺破空气套的薄膜,尤其是用于承载容置物的底部,使空气套内的气体泄出而失去作用,且刺破过程可能发生于运送搬动中,即使空气套被刺破也无法得知,内置物品势必因此受到损坏。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产品货物在后端交货过程不受装箱或运输而造成伤害的保护结构易被刺破失去保护作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由两层外膜制成,包括:
[0006]第一缓冲体,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端相连的第二缓冲体,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三缓冲体,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缓冲体的另一端均通过连接热封边相连的悬吊层;
[0007]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三缓冲体均向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三缓冲体共同构成一 U型结构;所述悬吊层位于所述U型结构内,形成一 U型容置空间。
[0008]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体包括多个并排的气柱,所述气柱的两侧均由热封线连接着所述两层外膜。
[0009]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气柱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冲体和所述第三缓冲体连接的连接节点,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三缓冲体均以所述连接节点为支轴向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侧弯折。
[0010]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和所述第三缓冲体均包括多个充气壁柱,所述充气壁柱通过所述连接热封边连接在一起。
[0011]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三缓冲体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连接处均设有一气流通道。
[0012]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和所述第三缓冲体上均设有多个对齐排列的以热封成型的转折节块。
[0013]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的转折节块与所述连接热封边之间、所述第三缓冲体的转折节块与所述连接热封边之间均为垂壁,且所述垂壁以所述转折节块为支轴向所述U型容置空间内弯折。
[0014]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的转折节块与所述连接节点之间、所述第三缓冲体的转折节块与所述连接节点之间均为支撑部,所述垂壁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
[0015]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悬吊层包括两个延伸部,一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缓冲体端的连接热封边为一体;另一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三缓冲体端的连接热封边为一体;且两个所述延伸部热封为一体构成缓冲部。
[0016]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缓冲部具有至少一个延伸热封边。
[0017]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的第一侧和与该侧对应的所述第三缓冲体的第一侧分别延伸多个所述充气壁柱并相互热封为一体以形成一限位壁。
[0018]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上与所述限位壁相对的一侧具有一连通于所述U型容置空间的端口。
[0019]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缓冲部位于距所述第一缓冲体第一距离的位置。
[0020]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缓冲部热封接于所述第一缓冲体上。
[0021]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三缓冲体的高度不相等。
[0022]上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中,所述外膜的材质为塑料,所述悬吊层由一层所述外膜制成;或者由两层所述外膜贴合形成;或者由一层或两层所述外膜延伸出所述第二缓冲体端/第三缓冲体端的所述连接热封边而形成。
[0023]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可快速充气,设有悬吊层结构用以容置一外物,以提供抗震缓冲的效果,且由于有两层外膜不易被尖锐外物刺破,达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示意图一;
[00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示意图二 ;
[00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平面展开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示意图三;
[002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示意图四;
[003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示意图五;[003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容置外物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0-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1-第一缓冲体;IO-U型容置空间;101-第一外膜;102-第二外膜;103_端口 ;11_气柱;12_热封线;13_连接节点;14_气流通道;2-第二缓冲体;20_第一充气壁柱;21_第二缓冲体的支撑部;22_第二缓冲体端的连接热封边;23-第二缓冲体的转折节块;24_第一垂壁;25_限位壁;3_第三缓冲体;30_第二充气壁柱;31-第三缓冲体的支撑部;32_第三缓冲体端的连接热封边;33_第三缓冲体的转折节块;34-第二垂壁;4_悬吊层;41_延伸部;42_缓冲部;421_延伸热封边;5_外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5]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中用于产品货物在后端交货过程不受装箱或运输而造成伤害的保护结构易被刺破失去保护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100,如图1所示,由两层外膜(第一外膜101和第二外膜102)制成,包括:
[0036]第一缓冲体1,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体I的一端相连的第二缓冲体2,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体I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三缓冲体3,与所述第二缓冲体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缓冲体3的另一端均通过连接热封边相连的悬吊层4 ;第二缓冲体2端的连接热封边22设于所述第二缓冲体2的最末端,第三缓冲体3端的连接热封边32设于所述第三缓冲体3的最末端;
[0037]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2与所述第三缓冲体3均向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缓冲体1、所述第二缓冲体2与所述第三缓冲体3共同构成一 U型结构;所述悬吊层4位于所述U型结构内,形成一 U型容置空间10。
[003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可快速充气,设有悬吊层结构用以容置一外物,以提供抗震缓冲的效果,且由于有两层外膜不易被尖锐外物刺破,达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0039]具体的,如图2至图5所示,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体I包括多个并排的气柱11,所述气柱11的两侧均由热封线12连接着所述两层外膜(第一外膜101和第二外膜102);所述气柱11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冲体2和所述第三缓冲体3连接的连接节点13,所述第二缓冲体2与所述第三缓冲体3均以所述连接节点13为支轴向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二缓冲体2和所述第三缓冲体3均包括多个充气壁柱(第一充气壁柱20和第二充气壁柱30),所述充气壁柱通过所述连接热封边连接在一起(第一充气壁柱20通过第二缓冲体2端的连接热封边22连接在一起,第二充气壁柱30通过第三缓冲体3端的连接热封边32连接在一起)。
[0040]如图2至图7所示,所述第二缓冲体2与所述第一缓冲体I的连接处、所述第三缓冲体3与所述第一缓冲体I的连接处均设有一气流通道14。所述第二缓冲体2和所述第三缓冲体3上均设有多个对齐排列的以热封成型的转折节块。所述第二缓冲体2的转折节块23与所述连接热封边(第二缓冲体2端的连接热封边22)之间、所述第三缓冲体3的转折节块33与所述连接热封边(第三缓冲体3端的连接热封边32)之间均为垂壁(第一垂壁24位于第二缓冲体2上,第二垂壁34位于第三缓冲体3上),且所述垂壁以所述转折节块(第二缓冲体2的转折节块23/第三缓冲体3的转折节块33)为支轴向所述U型容置空间10内弯折。其中,第二缓冲体2的转折节块23/第三缓冲体3的转折节块33均可单排设置或多排设置,目的在于使第二缓冲体2/第三缓冲体3可以据此转折,第二缓冲体2的转折节块23/第三缓冲体3的转折节块33的大小决定着第二缓冲体2/第三缓冲体3转折的角度。且,第二缓冲体2的转折节块23/第三缓冲体3的转折节块33分别对应设于第一充气壁柱20/第二充气壁柱30,而每一个第二缓冲体2的转折节块23/第三缓冲体3的转折节块33和每一个第一充气壁柱20/第二充气壁柱30的热封线12相互间隔,以形成未被热封的气流通道14,使气流可由第一缓冲体I流至第二缓冲体2/第三缓冲体3。
[0041]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7所示,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2的转折节块23与所述连接节点13之间、所述第三缓冲体3的转折节块33与所述连接节点13之间均为支撑部(第二缓冲体2的支撑部21/第三缓冲体3的支撑部31),所述垂壁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即第二缓冲体2弯折后形成第一垂壁24和支撑部21,第三缓冲体3弯折后形成第二垂壁34和支撑部31,第一垂壁24的高度小于第二缓冲体2的支撑部21的高度,第二垂壁34的高度小于第三缓冲体3的支撑部31的高度,且第一垂壁24/第二垂壁34弯折的角度视第二缓冲体2的转折节块23/第三缓冲体3的转折节块33的大小决定。所述悬吊层4包括两个延伸部41,一个所述延伸部41与所述第二缓冲体2端的连接热封边22为一体;另一个所述延伸部41与所述第三缓冲体3端的连接热封边32为一体;且两个所述延伸部41热封为一体构成缓冲部42。
[0042]为了增加缓冲部的宽度和悬吊层的宽度,如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100中所述缓冲部42具有至少一个延伸热封边421。可视实际需求调整延伸热封部421的宽度,以提供适当空间容置外物5。
[0043]如图5和图7所示,为了提供外物容置后端部的定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100中所述第二缓冲体2的第一侧和与该侧对应的所述第三缓冲体3的第一侧分别延伸多个所述充气壁柱(第一充气壁柱20和第二充气壁柱30)并相互热封为一体以形成一限位壁25。
[0044]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100上与所述限位壁25相对的一侧具有一连通于所述U型容置空间的端口 103。外物5由端口 103及上方置入U型容置空间。延伸热封边由该端口向后(限位壁)延伸。
[0045]为了进一步提供外物置放后的缓冲空间,提供较好的抗震缓冲功效,如图1、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100中所述缓冲部42位于距所述第一缓冲体I第一距离的位置。第一距离可视实际情况而定。
[0046]如图5所示,为了提供较好的避震缓冲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其中,所述缓冲部42热封接于所述第一缓冲体I上。由于悬吊层位于第一缓冲体的上方而可避免第一缓冲体因尖锐外物被刺破。
[0047]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100中所述第二缓冲体2与所述第三缓冲体3的高度不相等,使得外物可由第三缓冲体上方侧向置入U型容置空间,以方便不同类型的外物置入。
[0048]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外膜的材质为塑料,所述悬吊层由一层所述外膜制成;或者由两层所述外膜贴合形成;或者由一层或两层所述外膜延伸出所述第二缓冲体端/第三缓冲体端的所述连接热封边而形成。
[0049]当外物置于悬吊层时,悬吊层受第一垂壁和第二缓冲体的支撑部以及第二垂壁和第三缓冲体的支撑部的双重支撑,而承载外物,因受力关系,悬吊层略向下凹沉,但是悬吊层为不充气的热片构成,不会因外物的尖锐部分而被刺破,进而提供稳固的支撑效果。
[0050]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可快速充气膨胀形成一抗震缓冲构造,并弯折形成一具有一端或二端开口之U型四角套体,即利用第二缓冲体及第三缓冲体的弯折分别形成第一垂壁及第二,再于第一垂壁及第二垂壁一端一体延伸形成不充气之悬吊层,其上方可容纳置放一外物,利用第二缓冲体及第三缓冲体分别和第一垂壁及第二垂壁形成侧向的保护作用,而底部则利用悬吊层和第一缓冲体形成受力缓冲及保护作用,因此,外物的各面可稳固安全地受到本发明提供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的抗震缓冲保护,不会因搬运移动而受损;同时,本发明悬吊层的设置可避免第一缓冲体因尖锐外物而被刺破,而影响使用效果,且其制作简单,符合成本效益,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可多个同时搭配使用,以更完善保护容置物。
[0051]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由两层外膜制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缓冲体,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端相连的第二缓冲体,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三缓冲体,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缓冲体的另一端均通过连接热封边相连的悬吊层; 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三缓冲体均向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三缓冲体共同构成一U型结构;所述悬吊层位于所述U型结构内,形成一 U型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体包括多个并排的气柱,所述气柱的两侧均由热封线连接着所述两层外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冲体和所述第三缓冲体连接的连接节点,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三缓冲体均以所述连接节点为支轴向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侧弯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和所述第三缓冲体均包括多个充气壁柱,所述充气壁柱通过所述连接热封边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三缓冲体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连接处均设有一气流通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和所述第三缓冲体上均设有多个对齐 排列的以热封成型的转折节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转折节块与所述连接热封边之间、所述第三缓冲体的转折节块与所述连接热封边之间均为垂壁,且所述垂壁以所述转折节块为支轴向所述U型容置空间内弯折。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转折节块与所述连接节点之间、所述第三缓冲体的转折节块与所述连接节点之间均为支撑部,所述垂壁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层包括两个延伸部,一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缓冲体端的连接热封边为一体;另一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三缓冲体端的连接热封边为一体;且两个所述延伸部热封为一体构成缓冲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具有至少一个延伸热封边。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第一侧和与该侧对应的所述第三缓冲体的第一侧分别延伸多个所述充气壁柱并相互热封为一体以形成一限位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上与所述限位壁相对的一侧具有一连通于所述U型容置空间的端口。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位于距所述第一缓冲体第一距离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热封接于所述第一缓冲体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闻度不相等。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的材质为塑料,所述悬吊层由一层所述外膜制成;或者由两层所述外膜贴合形成;或者由一层或两层所述外膜延伸出所述第二 缓冲体端/第三缓冲体端的所述连接热封边而形成。
【文档编号】B65D81/03GK103991633SQ201410199072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廖耀鑫, 廖耀全, 廖国雄, 简婉慈 申请人: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廖耀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