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324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涉及输送系统;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设有多个体积相对较小的运输罐,并配有输送管道的外加剂输送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包括车辆、输送管道与存储罐;所述车辆上设有至少两个运输罐;所述输送管道上设有成品泵,该输送管道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每个所述运输罐都连接有各自对应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管道并联后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互为并联关系的存储罐,该存储罐和第二管道间设有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混凝土外加剂的运输更为灵活,特别是针对单次需求量不大,但同时需要多种外加剂的客户。
【专利说明】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系统,尤其是一种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液体混凝土外加剂的输送过程中通常采用“管道+泵+汽车”的输送模式。在外加剂运送车辆的选择方面,各大型外加剂厂家纷纷采取大吨位的专业运输罐车。此种罐车只有一个输送罐,每次运输吨位大,适合远距离运输,但也存在造价较高,每次运送外加剂品种单一的缺陷。对于大量存在的小型外加剂复配厂或小型搅拌站而言,其外加剂单次需求量不大,且可能同时需要多个外加剂品种,在此时用只有单个体积较大运输罐的罐车进行运输就显得不够灵活,运输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输车辆设有多个体积相对较小的运输罐,并配输送管道的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包括车辆、输送管道与存储罐;所述车辆上设有至少两个运输罐;所述输送管道上设有成品泵,该输送管道分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每个所述运输罐都连接有各自对应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管道并联后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互为并联关系的存储罐,该存储罐和第二管道间设有第二阀门。
[0005]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道上设有活结。
[0006]进一步的:所述成品泵设于第二管道上;所述活结设在成品泵与第一管道并联接头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运输罐底部还设有潜水泵,该潜水泵与对应的第一管道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为钢丝软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道为PPR管。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混凝土外加剂的运输更为灵活,特别是针对单次需求量不大,但同时需要多种外加剂的客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在车辆和输送管道的示意图;
[0013]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0014]101-运输车辆、102-运输罐、201-潜水泵、202-第一管道、203-第一阀门、204-活结、205-多通道接头、301-存储罐、302-成品泵、303-第二管道、304-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包括车辆101、输送管道与存储罐301 ;所述车辆101上设有至少两个运输罐102 ;所述输送管道上设有成品泵302,该输送管道分为第一管道202和第二管道303 ;每个所述运输罐102都连接有各自对应的第一管道202 ;所述第一管道202上设有第一阀门203,所述第一管道202并联后与第二管道303连接;所述第二管道303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并联关系的存储罐301,该存储罐301和第二管道303间设有第二阀门304。
[0017]每个所述运输罐102都连接有各自对应的第一管道202,所以第一管道202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且等于或大于运输罐102的数量。所述第一管道202可以通过多通道接头205并联,也可以将多根第一管道202直接连接在一起后与第二管道303连接。为保证灌装和输出时不同的外加剂介质进入相应的罐,第一通道202上设有第一阀门203,第二管道303和存储罐301间设有第二阀门304。灌装运输罐102时调整对应的第一阀门203和第二阀门304的开闭合状态,将需要输出的存储罐301和需要灌装的运输罐102连通后,开启成品泵302,在成品泵302的作用下液体混凝土外加剂通过输送管道从存储罐301移至运输罐102。本实施例中存储罐30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存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加剂;运输罐102的数量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按需要在单次运输中运输不同种类的外加剂。与现有的只搭载有一个体积较大的运输罐,一次运输只能输送一种外加剂的罐车相t匕,本实用新型因为同时搭载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容量相对较小的运输罐102,运输方法显得更灵活,运输效率较高。
[0018]为提高运输罐102的灌装效率,本实施例在运输管道上设有活结204。该活结204将输送管道分成两部分,存储罐301 —端的输送管道可以埋设在灌装现场的地下或建筑物墙体内部,运输罐102 —端的输送管道可以设置在车辆101上。活结204是快速接头,可以快速连通或拆分输送管道。灌装过程中,活结204可以减少连通运输罐102和存储罐301需要的时间,提高灌装速度,并减少车辆101在存储罐301前的逗留时间。
[0019]因为成品泵302是存储罐301必要输出设备,成品泵302应该设置在主管道即第二管道303上。设置活结204的位置可以在第一管道202上、成品泵302与第一管道202并联接头之间、成品泵302和存储罐301之间。如果将活结204设置在第一管道202上,因为此一部分的输送管道是由多根第一管道202并联,要完全将输送管道拆开需要设置多个活结204,会提高成本并增加拆装时的工作量。还是因为成品泵302是存储罐301必要输出设备,每次灌装都要使用,所以在成品泵302和存储罐301之间设置活结204虽然可以也分拆输送管道,但是实际作用不大。本实施例优选将所述活结204设在成品泵302与第一管道202并联接头之间。所述第一管道202并联接头为两根或两根以上第一管道202汇合处。将活结204设置在成品泵302与第一管道202并联接头之间,要完全拆分输送管道只需要设置一个活结204,不但成本更低,安装时也更便捷。从运输罐102到活结204部分的运输管道可以安装在车辆101上,在需要灌装运输罐102时,只需要将活结204安装到对应的位置,并调节对应的阀门203便可快速连通相应的运输罐102和存储罐301,灌装结束后关闭阀门203,再拆开活结204。
[0020]需要从运输罐102向外输出外加剂时可以外接输出设备,也可以将输出设备设置在车辆101上。使用外加剂的客户往往是一些工地、混凝土厂等单位,作业现场相对杂乱、空间也十分有限。为减少车辆101在作业现场的逗留时间,可将输出设备设置在车辆10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运输罐102底部设置有潜水泵201,该潜水泵201与对应的第一管道202连接。需要输出外加剂时开启对应的潜水泵201和第一阀门203即可,这样设置可以减少在现场安装输出设备的时间,从而减少车辆101在作业现场的逗留时间,缓解现场停车、空间有限的问题。
[0021 ] 所述第一管道202所处位置往往需要折弯,部分第一管道202还需要卷起收纳,所以本实施例将第一管道202设置为钢丝软管。
[0022]所述第二管道303往往埋设在建筑物墙体内部或地下,所以对于第二管道303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管道防腐、使用寿命的问题,所以本实施例将其材料设置为PPR管。
【权利要求】
1.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包括车辆(101)、输送管道与存储罐(301);所述车辆(101)上设有运输罐(102);所述输送管道上设有成品泵(30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101)上设有至少两个运输罐(102);输送管道分为第一管道(202)和第二管道(303),每个所述运输罐(102)都连接有各自对应的第一管道(202);所述第一管道(202)上设有第一阀门(203),所述第一管道(202)并联后与第二管道(303)连接;所述第二管道(303)上连接有至少两个互为并联关系的存储罐(301),该存储罐(301)和第二管道(303)间设有第二阀门(3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上设有活结(2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泵(302)设于第二管道(303)上;所述活结(204)设在成品泵(302)与第一管道(202)并联接头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罐(102)底部还设有潜水泵(201),该潜水泵(201)与对应的第一管道(202)连接。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202)为钢丝软管。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液体混凝土外加剂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303)为PPR管。
【文档编号】B67D7/78GK203653226SQ20142003433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0日
【发明者】李萍, 蔡其全, 李俊平, 陈军超, 杨钊, 何洪刚 申请人: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