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461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包括收容腔主体和盖体,收容腔主体和盖体为型面配合的连接结构,在收容腔主体一侧壁的上端设倒置的梯形槽口;梯形槽口的内侧型面上设剪切部,剪切部含V型刃口,在盖体上与收容腔主体设有梯形槽口的侧壁对应一端的端部设密封部,密封部垂直盖体下端面向下延伸;密封部厚度小于梯形槽口厚度;密封部与梯形槽口的外侧型面间采型面配合。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性高,能有效避免收集针头时的误伤、误扎,降低医护工作人员的感染机率,其自身密封防护结构的设置,使医护人员不再需要额外采取防护措施,保证安全可靠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对收集后的针头的转移消毒处理过程更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属于医疗用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医疗领域产生的锐器废物(针头、穿刺针等)逐渐增加,由于它们属于有可能造成感染的特殊废物,因此被禁止露天存放,对其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原则上需要用安全容器密封盛装、转移,然后集中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因此,该盛装、转移容器必须是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容器。
[0003]用过的输液器针头在与其连接的软管分离后,应立刻置于坚固、防渗漏及耐穿刺的收集容器中。在目前操作中,通常是将用过的与软管分离后的输液器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后,丢入如塑胶桶之类的废弃锐器专用收集容器中。
[0004]上述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
[0005]首先,将针头重新套入针头套时,由于针头套的口径较小,所以操作人员不容易对准,继而会对操作(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操作人员不得不特别注意,以防止被被污染的针头划伤或刺伤而被感染。由于长时间工作难免会有疲劳,所以现实中进行上述操作时被感染的危险概率较高,所以目前操作人员必须采取繁杂的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将针头重新套入针头套时免受针扎危险。其次,将输液器针头放置在收集容器内之前,有一个单独的针头与软管的分离步骤,该步骤的操作具体为,首先用镊子将与软管连接的针头夹起,同时另一只用手剪刀将软管剪断,而后再将针头放入收集容器中,操作比较繁杂,所以降低了输液器针头的收集处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增加安全隐患存续时间。最后,将分离后的针头丢掷在如塑胶桶之类的废弃锐器专用收集容器中后,众多个针头错综交叉放置,在将废弃针头由收集容器中倒出进行销毁处理时,又会给废弃锐利物回收销毁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较大的感染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各器。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包括收容腔主体和盖体,所述收容腔主体和盖体为一体连接结构,该二者之间为型面配合;在所述收容腔主体一侧壁的上端部设有倒置的垂直向下延伸的梯形槽口 ;在所述梯形槽口的内侧型面上设有金属材质的剪切部,所述剪切部上设有V型刃口,该V型刃口的内侧边为对应的剪切刃;在所述盖体上,与所述收容腔主体设有梯形槽口的侧壁对应的一端端部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垂直所述盖体的下端面向下延伸;所述密封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梯形槽口的厚度;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梯形槽口的外侧型面之间采型面配合。
[0008]进一步,所述收容腔主体的内腔呈扁平状,且该扁平状腔体的宽度尺寸大于输液器针头的最大径向尺寸1_至2_,同时该扁平状腔体的长度尺寸还大于输液器针头的最大轴向尺寸1.5mm至3mm。
[0009]进一步,在所述剪切部V型刃口的上端,分别设置平行向外侧延伸的嵌装臂;在所述收容腔主体设有梯形槽口的一侧壁上,对应所述梯形槽口的内侧型面于该侧壁设置卡装槽;所述卡装槽贯穿所述梯形槽口所在侧壁的整个宽度方向;所述卡装槽由所述梯形槽口所在侧壁的上端面垂直向下延伸,且卡装槽的垂向尺寸小于所述梯形槽口的垂向尺寸;所述剪切部V型刃口的上端设置的嵌装臂嵌装连接在所述卡装槽内,且各嵌装臂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梯形槽口所在侧壁的宽度向的两端面。
[0010]进一步,在所述各嵌装臂的端部分别设置紧固部,所述紧固部螺纹连接于嵌装臂端部且紧固部的径向尺寸大于嵌装臂的径向尺寸。
[0011]进一步,在所述盖体上的设有密封部的一端处设置凸状部,该凸状部向盖体的外侧方向延伸。
[0012]进一步,所述收容腔主体和盖体均采用耐高温水的聚丙烯塑料材料制作。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成本低,采购价格便宜,使用安全可靠性高,能够有效避免收集针头时的误伤、误扎,有效降低了医护工作人员的感染机率,操作正规时以致使误伤、误扎引起的感染概率接近为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自身密封防护结构的设置,使得医护工作人员不再需要额外采取防护措施,保证安全可靠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自身密封防护结构的设置还使对收集后的针头的转移消毒处理过程更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放大
[0015]图2为剪切部安装于前臂梯形槽口内时于卡装槽处的右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剪切部安装于收容腔主体上的局部放大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前臂沿前后方向上的垂直中面剖开后其上的梯形槽口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收容腔主体,11右壁,111梯形槽口,112卡装槽,2盖体,21密封部,3剪切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 ]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包括收容腔主体I和盖体2,所述收容腔主体I和盖体2为一体连接结构,该二者之间为型面配合,即收容腔主体I和盖体2构成一掀盖式的关联结构,且为紧密连接形式。具体言,可以采用在盖体2下端面设置内敛的倒锥形的环形结构与收容腔主体I的端口配合。在所述盖体2的右端处设置右凸状部,该凸状部由盖体2的右端向外侧方向延伸,其设置方便打开收容腔主体I和盖体2的连接,使盖体2的打开更方便、省力。
[0022]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所述收容腔主体I右壁11 (即与盖体2的连接端对应的自由端所对应的收容腔主体I上的一侧壁)的上端部设有倒置的梯形槽口 111,在所述梯形槽口 111的左侧部分(即内侧)的型面上设有金属材质的剪切部3 (所谓左侧部分,即右壁11沿左右向的厚度上,靠近右壁11的内侧面的方向),所述剪切部3包括一 V型刃口,该V型刃口的内侧边为对应的剪切刃。需要理解的是,所述V型刃口应采较狭长的尺寸结构,且V型刃口的夹角要尽可能小,最好控制在5°至25°的范围内。
[0023]使用时,输液器针头置于收容腔主体I内,使输液器针头处的连接的软管对应所述剪切部3的剪切刃口,通过将输液器针头处的连接的软管相对剪切部3向下拉动,最终输液器针头处的连接的软管被剪切刃口切断,同时输液器针头落入所述收容腔主体I的内腔中。因为所述收容腔主体I的的上端口较大,所以输液器针头很容易被放入,即在放入过程中不存在对准要求,不会造成失误扎伤,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0024]在所述盖体2的右端部设有密封部21,且所述密封部21垂直盖体2的下端面向下延伸。所述密封部21的前后型面(所述前后方向指附图的主视方向)与所述梯形槽口 111的左侧部分(即内侧)的型面之间采型面配合,所以所述密封部21的厚度必然小于所述梯形槽口 111的厚度。具体为:所述密封部2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梯形槽口 111上,剪切部3的右侧面到右壁11的外(右)侧面之间的厚度距离。
[0025]输液器针头与其连接软管被分离后被置于收容腔主体I内,并最终通过所述盖体2密封盛装,所以减小被感染的可能性,即收容器自身设计了预防措施,使感染源得以安全隔离。需要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收容腔主体I的内腔大小,可以实现一个收容器能够用于收集一个或多个输液器针头。具体而言之:在一对一使用时,对收容腔主体I的内腔于左右向及垂向的尺寸均无特别要求,只要大于各针头的最大径向尺寸及最大轴向尺寸即可;在一对多使用时,即一个收容器用于收集多个输液器针头时,对收容腔主体I的内腔于左右向及垂向的尺寸均有特别要求,即该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均要大于各针头的最大轴向尺寸,一般要多出针头的最大轴向尺寸1.5mm至5mm,且随着盛装的输液器针头的数目的增力口,上述多出余量要相应变大。
[0026]进一步优化,使所述收容腔主体I的内腔呈扁平状腔体,且该扁平状腔体的宽度(前后方向)尺寸大于输液器针头的最大径向尺寸Imm至2_,同时该扁平状腔体的长度(左右方向)尺寸还大于输液器针头的最大轴向尺寸1.5_至3_。这样针头落入收容腔主体I的内腔中时,会按照一定的方向有次序地排列不会过于凌乱,各针头尖锐端位于同一侧,连接软管端位于同一侧,所以给针头的倒出销毁处理带来方便,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刺伤。需要理解的是,最好使输液器针头收容器的内腔分别对应应用于各种型号的针头,此时扁平状腔体的宽度尺寸大于输液器针头的径向尺寸1mm,长度尺寸大于输液器针头的轴向尺寸
1.5mm即可。
[0027]所述收容腔主体I和盖体2除能够采用普通塑料制作外,为了实现循环使用,所述收容腔主体I和盖体2还可以均采用聚丙烯塑料材料(PP材料)制作,材料特性:具有透明性好,光泽度高,色泽白净,耐碎裂,耐高温水消毒。抗折出性能等优越性能;重要参数:熔体流动速率:1.6g/10min缺口冲击强度:70,拉伸强度:28.5MPa,弯曲模量:0.85MPa。采用聚丙烯塑料材料(PP材料)制作的收容腔主体I和盖体2在高温杀菌后能够重复回收使用,从而降低制造时的资源消耗及医院的购材成本,同时消除了生产及处理普通塑料制成的收容腔主体I和盖体2时产生的污染,具有高的环保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0028]所述收容腔主体I和盖体2均采用聚丙烯塑料材料(PP材料)制作时,在所述收容腔主体I右壁11上,梯形槽口 111与剪切部3的结合,可以为固定嵌置或者可拆卸嵌置。为了平衡收容腔主体I (包含盖体2)和剪切部3的使用寿命,避免因收容腔主体I与剪切部3之一达到其使用寿命而报废,而另一个却远远没有到达其使用寿命时,造成的浪费,以发挥两者各自的最大使用价值,节约资源,应优选梯形槽口 111与剪切部3的可拆卸嵌置结合形式。
[0029]选用的梯形槽口 111与剪切部3的可拆卸嵌置结合形式,具体可以为:
[0030]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所述剪切部3上的V型刃口的上端,分别设置平行向外侧延伸的嵌装臂,即所述剪切部3嵌置于收容腔主体I的右壁11上时,剪切部3的嵌装臂是沿前后方向相背延伸的。在所述收容腔主体I的右壁11上,对应所述梯形槽口 111的内侧型面于该右壁11上设置卡装槽112。所述卡装槽112贯穿所述右壁11的整个宽度方向(即前后向),所述卡装槽112由所述右壁11的上端面垂直向下延伸,且卡装槽112的垂向尺寸小于所述梯形槽口 111的垂向尺寸。所述剪切部3的V型刃口的上端设置的嵌装臂嵌装连接在所述卡装槽112内,且各嵌装臂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右壁1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
[0031]为增加嵌置的可靠性,在所述各嵌装臂的端部分别设置紧固部,所述紧固部螺纹连接于嵌装臂端部且紧固部的径向尺寸大于嵌装臂的径向尺寸。通过旋转控制紧固部相对嵌装臂的旋入尺寸,使紧固部的端面压紧在收容腔主体I的外壁上或远离收容腔主体I的外壁,方便了剪切部3的固定和拆卸。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3]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包括收容腔主体和盖体,其特征是: 所述收容腔主体和盖体为一体连接结构,该二者之间采型面配合; 在所述收容腔主体一侧壁的上端部设有倒置的垂直向下延伸的梯形槽口; 在所述梯形槽口的内侧型面上设有金属材质的剪切部,所述剪切部上设有V型刃口,该V型刃口的内侧边为对应的剪切刃; 在所述盖体上,与所述收容腔主体设有梯形槽口的侧壁对应的一端端部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垂直所述盖体的下端面向下延伸; 所述密封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梯形槽口的厚度; 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梯形槽口的外侧型面之间采型面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收容腔主体的内腔呈扁平状,且该扁平状腔体的宽度尺寸大于输液器针头的最大径向尺寸Imm至2mm,同时该扁平状腔体的长度尺寸还大于输液器针头的最大轴向尺寸1.5mm至3_。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其特征是: 在所述剪切部V型刃口的上端,分别设置平行向外侧延伸的嵌装臂; 在所述收容腔主体设有梯形槽口的一侧壁上,对应所述梯形槽口的内侧型面于该侧壁设置卡装槽; 所述卡装槽贯穿所述梯形槽口所在侧壁的整个宽度方向; 所述卡装槽由所述梯形槽口所在侧壁的上端面垂直向下延伸,且卡装槽的垂向尺寸小于所述梯形槽口的垂向尺寸; 所述剪切部V型刃口的上端设置的嵌装臂嵌装连接在所述卡装槽内,且各嵌装臂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梯形槽口所在侧壁的宽度向的两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各嵌装臂的端部分别设置紧固部,所述紧固部螺纹连接于嵌装臂端部且紧固部的径向尺寸大于嵌装臂的径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盖体上的设有密封部的一端处设置凸状部,该凸状部向盖体的外侧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输液器针头收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收容腔主体和盖体均采用耐高温水的聚丙烯塑料材料制作。
【文档编号】B65F1/14GK203699103SQ20142006316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2日
【发明者】张芳, 李肇璇 申请人:张芳, 李肇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