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93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自动对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筒节接长用的对口装置,特别是一种钢制筒节的立式接长自动对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钢板卷制成型的筒节多用专用组对机进行筒节间接口的组对,其缺点是:设备价格高、需在专用轨道上配合移动滚轮架等设备工作且工作效率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使筒节间的接口对齐的自动对口装置,该装置具有移动方便、作业效率高、投入成本低且适合施工现场使用等优点。

本发明是由弧形顶板、轴一、联板一、轴二、联板二、轴三、挂钩、轴四、电动推杆、轴五、钢链构成;其特征是:联板一与联板二的几何形状相同且为三孔非等距式;联板一与联板二的中部通过轴二铰接成X形,第一个X形上的联板一的大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二个X形上的联板二大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一铰接于第一个弧形顶板,第二个X形上的联板一的大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三个X形上的联板二大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一铰接于第二个弧形顶板,照此顺次联结各X形直到最后一个X形上的联板一的大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一个X上形的联板二的大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一铰接于最后弧形顶板;第一个X形上的联板二的小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二个X形上的联板一的小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三铰 接,第二个X形上的联板二的小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三个X形上的联板一的小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三铰接,照此顺次联结各X形直到最后一个X形上的联板二的小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一个X上形的联板二的小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一铰接;各X形顺序联结成封闭环;电动推杆的一端由轴四替换轴三与两个相邻X形铰接,另一端由轴五替换轴三与对角的两个相邻X形铰接;挂钩通过钢链联结于弧形板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卷制完毕并焊好纵缝的筒节以轴线垂直地面的方式放置于水平板上作为下筒节等待对口;将自动对口装置吊入另一节预对口的筒节内作为上筒节,将自动对口装置的电动推杆收回使弧形顶板所形成的圆与筒节间有约50毫米的间隙,调整好铁链的长度,使自动对口装置的弧形顶板的径向中心面位于上筒节的下环口,将挂钩均匀挂在上筒节的上环口;利用三个钢板竖吊钳将上筒节连同自动对口装置一同平稳吊起后对准下筒节缓慢放下,直到上筒节的下环口与下筒节的上环口间的间隙约为30毫米时停止下降;将电动推杆推出使自动对口装置的弧形板紧贴于上筒节和下筒节的内壁;由于电动推杆的作用使上筒节和下筒节自动对口;缓慢落下上筒节,在重力的作用下便可使上下筒节自动对严,再继续推出电动推杆使弧形顶板顶紧上下筒节的内壁使上下筒节对齐,从而达到自动对口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装置移动方便,作业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对口前的工作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对口后的工作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对口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4自动对口后本发明的工作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中1弧形顶板,2轴一,3联板一,4轴二,5联板二,6轴三,7挂钩,8轴四,9电动推杆,10轴五,11钢链,12上筒节,13下筒节,14钢板竖吊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中可以看出,自动对口装置由弧形顶板1、轴一2、联板一3、轴二4、联板二5、轴三6、挂钩7、轴四8、电动推杆9、轴五10及钢链11构成;联板一3与联板二5的几何形状相同且为三孔非等距式;联板一3与联板二5的中部通过轴二铰接成X形,第一个X形上的联板一3的大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二个X形上的联板二5大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一2铰接于第一个弧形顶板1,第二个X形上的联板一3的大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三个X形上的联板二5大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一2铰接于第二个弧形顶板1,照此顺次联结各X形直到最后一个X形上的联板一3的大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一个X上形的联板二5的大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一2铰接于最后弧形顶板1;第一个X形上的联板二5的小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二个X形上的联板一3的小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三6铰接,第二个X形上的联板二5的小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三个X形上的联板一3的小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三6铰接,照此顺次联结各X形直到最后一个X形上的联板二5的小相邻孔距端头与第一个X上形的联 板一3的小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一2铰接;各X形顺序联结成封闭环;电动推杆9的一端由轴四8替换轴三6与两个相邻X形铰接,另一端由轴五10替换轴三6与对角的两个相邻X形铰接;挂钩7通过钢链11联结于弧形板上。

其工作原理是:当电动推杆9伸长时,通过轴四8及轴五10将推力传递给联板一3及联板二5,而相邻的X形的联板一3及联板二5中部有轴二4的约束,联板一3及联板二5的大相邻孔距端头由轴一2约束并与弧形顶板1铰接;因联板一3及联板二5彼此铰接形成不稳定的四边形结构,在电动推杆9的推动下轴四8及轴五10沿径向外移动时,各联板一3及联板二5沿轴一2、轴二4、轴三6、轴四8及轴五10反向转动的同时带动弧形顶板1沿径向向外移动,从而使弧形顶板1均匀顶紧在圆筒的内壁。

具体的实施过程叙述如下(参见图3~4):

将卷制完毕并焊好纵缝的筒节垂直放置于水平板上作为下筒节13等待对口;将自动对口装置吊入另一节预对口的筒节内作为上筒节12,将自动对口装置的电动推杆9收回使弧形顶板1所形成的圆与上筒节12间有约50毫米的间隙,调整好铁链11的长度,使自动对口装置上弧形顶板1的径向中心面位于上筒节12的下环口,将三个挂钩7均匀挂在上筒节12的上环口;利用三个钢板竖吊钳14将上筒节12连同自动对口装置一同平稳吊起后对准下筒节13缓慢放下,直到上筒节12的下环口与下筒节13的上环口间的间隙约为10~30毫米时停止下降;将电动推杆9推出使自动对口装置的弧形板1紧贴于上筒节12 和下筒节13的内壁;由于电动推杆9的作用使上筒节12和下筒节13自动对口;缓慢落下上筒节12,在重力的作用下便可使上筒节12与下筒节13自动对严,再继续推出电动推杆9使弧形顶板9顶紧上筒节12及下筒节13的内壁使上筒节12与下筒节13对齐,从而达到自动对口的目的。

对口完毕进行封底焊接后,收回电动推杆,使自动对口装置缩回,从筒节中吊出再放入下一筒节,为下一节的对口做好准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