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样品瓶扩散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624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样品瓶扩散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型实验室用品领域,涉及一种清洗样品瓶扩散盖,尤其是涉及一种减缓清洗样品瓶中的有机洗针溶液挥发,及避免交叉污染的扩散盖。



背景技术:

在分析实验室常用仪器(例如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的自动液体进样器中,清洗瓶不可缺少,用于储存洗针溶液。清洗样品瓶扩散盖,通常放置于清洗样品瓶瓶口,由空心螺纹盖固定,起到减少洗针溶液在空气中挥发的作用。

检查清洗样品瓶中的洗针溶液是否用完或被污染,是每次使用仪器前的必要检查程序。由于,每次进样前均需对进样针进行清洗过程,且洗针溶液常为易挥发有机溶液。在实际操作中,需时刻注意清洗样品瓶中是否有适量且未被污染的洗针溶液。但有时会出现未及时添加洗针溶液或仪器长时间不间断、过夜使用时洗针溶液挥干等现象。此类现象可导致进样针无法及时润洗,造成样品的交叉污染,出现假阳性的实验结果;并且还有可能造成进样针干涩,影响进样的准确性,严重的会造成进样针堵塞污染,干涩的情况可造成断针等现象,影响检测进程。

通常,实验室实际操作时,清洗样品瓶和螺纹空心盖中间带有样品瓶硅橡胶隔垫,或样品瓶扩散盖。在第一次使用清洗样品瓶隔垫时,其隔垫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大大减少了洗针溶液挥发和防止污染的问题。但是在后期使用时,由于进样针通过隔垫反复进出清洗样品瓶,可能使隔垫上出现多个小孔或小孔直径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步扩大,使洗针溶液长时间与暴露在空气中,导致洗针溶液挥发过快。

常规的样品瓶扩散盖是聚丙烯(PPE)材质的倒锥中空结构,进样针自中空处进出,该类型扩散盖能起到一定的密封防挥发的作用,但毕竟是一个贯通的体系,还是无法避免洗针液和空气的长时间直接接触,尤其是对于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项目检测时,可能会造成洗针液吸收该种物质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的现象。

因此,一种可以减缓洗针溶液挥发、延长清洗溶液使用时间,以及降低洗针溶液被污染几率的清洗样品瓶扩散盖有助于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仪器自动液体进样器上清洗样品瓶中洗针溶液挥发过快和容易被空气污染的问题,发明出一种清洗样品瓶扩散盖,有效的减缓洗针溶液挥发,减少添加和更换洗针溶液的次数,使实际操作更为简化方便;同时,降低洗针溶液被污染几率,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信。

为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清洗样品瓶扩散盖,其特征在于:

(1)一种清洗样品瓶扩散盖,包含上层空心圆柱、圆柱形平面、中层空心圆台和下层半空心圆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中层空心圆台连接上层空心圆柱和下层半空心圆柱,上层空心圆柱、中层空心圆台和下层半空心圆柱自上而下相互连接,整体为上宽下窄的空心圆柱设计,当样品针进入下层半空心圆柱底部时可推开,拔出后可恢复密封,且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成的一个整体实验室用品,各个组成部分无法单独拆卸。该清洗样品瓶扩散盖是由聚丙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具有抗强酸碱腐蚀且耐有机溶剂的作用。

(2)一种清洗样品瓶扩散盖可放置在带螺纹空心盖和清洗样品瓶中间。其中,上层空心圆柱的外圆直径需小于带螺纹空心口盖的空心圆直径,圆柱形平面的直径则需在清洗样品瓶瓶口外直径一致,空心圆柱和圆柱形平面的总高度应该与清洗样品瓶瓶口到带螺纹空心盖上表面的高度一致。当带螺纹空心盖拧紧清洗样品瓶,使清洗样品瓶扩散盖固定于两者之间,并且使进样针进出清洗样品时,清洗样品瓶扩散盖不会随进样针的上下移动而改变位置,且与清洗样品瓶和带螺纹空心盖紧密接触,具有一定的密封性。

(3)中层空心圆台是一个上大下小的倒空心圆台。与圆柱体平面和下层半空心圆柱上下链接。中层空心圆台顶面的内外直径与上层空心圆柱相同,其底面的内外直径与下层空心圆柱相同。

(4)下层半空心圆柱由4个的独立的扇形柱体组成。其中,四个扇形柱体的两侧柱身部分相互接触,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每一个扇形柱体的上半部分被截去一个倒扇形椎体的形状,使四个扇形柱体在相互接触时,形成一个倒圆锥体凹槽。该倒圆锥体凹槽顶面圆形直径与中层空心圆台下边缘空心圆环内径一直,且相互链接。当进样针进入到圆锥体锥尖部分,由于倒圆锥体凹槽的设计,使进样针可顺畅地向四周推开四个扇形柱体,准确的进入清洗样品瓶内并吸取适量洗针溶液。在进样针拔出后,四个扇形柱体将恢复原有状态,柱体两侧相互接触保持较好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验室常规操作需求,将一般样品瓶隔垫进行结合创新,设计成一个防止洗针溶液挥发和被污染的清洗样品瓶扩散盖。相比较其它种类的清洗样品瓶扩散盖,该发明底部四个扇形柱体的密封设计,更有效的防止清洗液挥发现象,减少添加清洗液次数, 节约实际实验操作时间。相比较常用的样品瓶隔垫,该发明的空心圆柱设计,使进样针直接进入清洗样品瓶,防止残留液体附着在隔垫或扩散盖上导致交叉污染;底部倒锥体凹槽和扇形柱体的密封设计,使清洗液只有在进样针进出时,才暴露在空气中,更进一步的降低了交叉污染的几率;且其制作材料表面光滑、硬度高,可使进样针准确且顺畅的进出清洗样品瓶。

附图说明

图1,清洗样品瓶扩散盖结构图。

其中:1,清洗样品瓶扩散盖;2,上层空心圆柱;3,圆柱形平面;4,中层空心圆台;5,下层半空心圆柱;6,扇形柱体;8,倒圆锥体凹槽。

图2,扇形柱体结构图。

其中:7,倒扇形椎体。

图3,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其中:9,带螺纹空心盖;10,清洗样品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清洗样品瓶扩散盖1是由聚丙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具有抗强酸碱腐蚀且耐有机溶剂的作用;并采用模压成型技术制成,自上而下包含上层空心圆柱2、圆柱形平面3、中层空心圆台4和下层半空心圆柱5组成。

其中,圆柱形平面3的直径大于清洗样品瓶10瓶口,可将清洗样品瓶扩散盖1可放置在清洗样品瓶10瓶口上,再由带螺纹空心盖9旋转拧紧固定(图3)。由于上层空心圆柱2与圆柱形平面3的总高度与带螺纹空心盖9顶面到清洗样品瓶10瓶口的高度一致(图3),使上层空心圆柱2柱身与带螺纹空心盖9内壁紧密接触,增加其密封效果。

其中,下层半空心圆柱5被平均分为四个独立的扇形柱体6。每一个扇形柱体6的上半部分被截去一个倒扇形锥体7形状(见图2),当四个扇形柱体6合并在一起时,下层半空 心圆柱的上半部分形成一个倒圆锥体凹槽8。余下扇形柱体的两侧柱身相互紧密接触,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当进样针进入洗针瓶后,进入到倒圆锥体凹槽8锥尖部分时,由于四个扇形柱体6是独立且相互接触的,并结合倒圆锥体凹槽8的设计,进样针可以顺畅的向四周推开扇形柱体部分,进入清洗样品瓶中,吸取适量的洗针溶液。在进样针抽离出倒圆锥体凹槽8锥尖部分后,四个扇形柱体恢复原有的密封状态。有效的减少洗针溶液和空气的接触时间,减缓洗针溶液在不用时挥发的现象,以及避免空气中或实验中的不慎操作带来的污染进入清洗样品瓶。

倒圆柱体凹槽8的顶面圆形直径应小于上层空心圆柱2内圆直径,因此,当进样针进入清洗样品瓶瓶时,尽可能的减小洗针溶液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且下层半空心圆柱5的高度可在1-3mm之间,使进样针更易向周围推开扇形柱体6,并且在不使用时依然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延长洗针溶液的使用时间。

清洗样品瓶扩散盖1适用于自动液体进样器中直型和锥型的聚四氟乙烯(PTFE)进样针针头以及手动进样针针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