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及给料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1803发布日期:2018-12-19 05:43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及给料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及给料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质发电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技术核心的秸秆燃烧技术经过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努力,通过大量的完善改进已渐趋成熟,但与燃烧设备配套的炉前给料环节却始终是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建设的第一批生物质发电项目由于没有任何经验,配套给料系统以国外技术直接引进以及自行设计的未经验证的试验方案为主,由于引进技术无法应对我国生物质燃料普遍存在的品种杂、水分高、杂质多、预处理程度差等现状,投运后多发生卡死、堵塞等影响给料连续性、甚至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普通的旋转给料阀由于隔仓在经过落料区后堆满物料,在桨叶继续旋转至与壳体契合处会因物料的溢出而形成卡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及给料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其组成包括:给料阀壳体,所述的给料阀壳体内安装有旋转桨叶中心轴,所述的旋转桨叶中心轴上安装有旋转桨叶,所述的旋转桨叶末端与柔性密封片连接,所述的柔性密封片与所述的给料阀壳体严密接触,所述的给料阀壳体上具有落料口,所述的落料口设置在旋转桨叶上行的一侧,落料口与所述的给料阀壳体连接处设有过渡斜坡。

所述的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所述的旋转桨叶叶片数量为4-8个。

所述的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所述的落料口对应的所述的给料阀壳体开口角度为40-80°。

所述的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所述的落料口斜坡段对应的扩展角为15-30°。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的给料方法,

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的旋转桨叶和柔性密封片安装在给料阀壳体内,旋转桨叶绕旋转桨叶的中心轴转动,每两个桨叶形成的扇形空间作为一个隔仓,生物质物料经给料阀壳体上的落料口落入旋转桨叶的隔仓内,随着旋转桨叶的转动,隔仓旋转至出料口,生物质物料经出料口排出,如此循环往复实现连续给料。

有益效果:

本发明每两个桨叶形成的扇形空间作为一个隔仓连续给料,落料口位置须保证每个隔仓在旋转经过落料区后不能将整个隔仓装满;落料口与壳体连接处设有过渡斜坡,避免桨叶与壳体的契合点过于接近落料区,导致物料在契合点处造成卡涩;旋转桨叶末端与柔性密封片连接,柔性密封片与壳体严密接触,保证给料阀密封。同时,柔性密封片具有较强的塑性,避免密封片与壳体契合点发生卡涩。

本发明系统简单可靠,给料稳定,不易发生卡涩问题;物料适用性广,适用于稻壳、生物质压块、生物质颗粒等;系统密封性好,适用于对密封性要求较高的正压给料系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一。

附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其组成包括:给料阀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给料阀壳体内安装有旋转桨叶中心轴,所述的旋转桨叶中心轴上安装有旋转桨叶2,所述的旋转桨叶末端与柔性密封片3连接,所述的柔性密封片与所述的给料阀壳体严密接触,所述的给料阀壳体上具有落料口,所述的落料口设置在旋转桨叶上行的一侧,落料口与所述的给料阀壳体连接处设有过渡斜坡。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所述的旋转桨叶叶片数量为4-8个。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所述的落料口对应的所述的给料阀壳体开口角度为40-80°。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所述的落料口斜坡段对应的扩展角为15-30°。

实施例5: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的给料方法,

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的旋转桨叶和柔性密封片安装在给料阀壳体内,旋转桨叶绕旋转桨叶的中心轴转动,每两个桨叶形成的扇形空间作为一个隔仓,生物质物料经给料阀壳体上的落料口落入旋转桨叶的隔仓内,随着旋转桨叶的转动,隔仓旋转至出料口,生物质物料经出料口排出,如此循环往复实现连续给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偏置式生物质旋转给料阀及给料方法。普通的旋转给料阀由于隔仓在经过落料区后堆满物料,在桨叶继续旋转至与壳体契合处会因物料的溢出而形成卡涩。本发明组成包括:给料阀壳体(1),所述的给料阀壳体内安装有旋转桨叶中心轴,所述的旋转桨叶中心轴上安装有旋转桨叶(2),所述的旋转桨叶末端与柔性密封片(3)连接,所述的柔性密封片与所述的给料阀壳体严密接触,所述的给料阀壳体上具有落料口,所述的落料口设置在旋转桨叶上行的一侧,落料口与所述的给料阀壳体连接处设有过渡斜坡。本发明用于生物质旋转给料阀给料。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军;于强;胡鹏龙;魏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31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