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可移动式配重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38242发布日期:2018-12-11 22:4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可移动式配重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可移动式配重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起重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整机稳定性是影响起重机械吊重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在不考虑强度等问题时,单纯的增大配重就能够实现吊重量的提升(起重机实际是利用杠杆原理)。在实际设计时,往往受限于gb1589《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对整车重量以及轴荷(即单个车轴所能承载的最大质量)的限制,配重的增加是有限的。因此在应用上往往采用分体配重的设计,即在道路行驶时配重由其他车辆载运,起重作业时再将其安装在起重机械上。

回归到杠杆原理来考虑,真正影响起重性能的并不是配重质量,而是配重对回转中心(起重机械等均能够实现回转功能,回转机构的虚拟中心被称为回转中心)产生的力矩。那么在不增加配重质量的情况下,增加该配重的重心和回转中心的距离同样可以实现增加整车稳定性、提高起重量的能力。

目前在行业内已经存在一些采用这种原理设计的机构,称为可移动式配重,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导轨上的滑移,另外一种是连杆的。连杆式相对来说实现的方式比较多,如附图1所示,为一种利用连杆实现配重平动的方式,该设计方案沿车体左右对称,共需要两个油缸1,四根连杆2。理论上配重为平动,但实际上由于各部件尺寸公差及部件间装配间隙等,在实际动作过程中并不会是严格意义上的平动。另外对于一个平面来说,最多只能有三个支撑点(三点决定一面),那么当四根连杆共同支撑一个平面(所示配重4的上表面)时,就必然会有一个是虚约束,那么两侧连杆的受力就会不同,长期工作的情况下由于连杆蠕变、铰接处的磨损等原因,机构会产生偏斜。该机构的另一个问题是,机构过于复杂,加工制造的成本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连杆机构中存在的两个缺陷:一个是连杆虚约束,造成左右两侧受力不均,进而造成机构的严重偏斜;另外一个是机构过于复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可移动式配重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仅以两根连杆及一根油缸实现配重的移动,并且借助转台结构的限位实现了运动过程及锁止状态的姿态控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可移动式配重机构,包括油缸和两根连杆,油缸一端和转台底部的铰点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底端的铰点连接;

两根连杆分别设置在转台的左、右侧面上(以行车方向为正前方来定义起重车辆的左右方向),两根连杆的上端铰接于转台侧面,两根连杆的下端与配重的顶部铰点连接;

所述配重在油缸推动下移动,连杆及转台保证了配重移动方向的可控。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与油缸的延长线所成夹角不大于180°;不然油缸的活塞杆收缩后不能将配重完全贴在转台底面。

所述驱动油缸通过铰链将配重收紧使之上平面贴合在转台的底面。

所述配重通过铰链与连杆相连,连杆的上端通过铰链与转台铰接。

所述配重在油缸推动下移动时,配重的一个角沿转台底部滑动。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用于工程机械的可移动式配重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始状态(即行车状态),配重通过铰链c与连杆相连,同时驱动油缸通过铰链b将配重收紧使之上平面贴合在转台底面;连杆另一端通过铰链d与转台铰接;驱动油缸分别与转台和配重铰接;

(2)运动过程状态:当驱动油缸活塞杆向外伸出时,连杆沿铰链d转动,配重开始运动,配重移动过程中,配重的一个角在转台底部滑动;

(3)驱动油缸持续动作,直至配重在连杆的作用下移动到另一端,此时配重上平面再次与转台下平面贴合,由于结构限制难以继续运动,此状态即为该机构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配重移动上,仅采用两根连杆和一个驱动油缸实现(油缸布置在对称位置也可以偏置),机构简单有效;

2)本发明将两根连杆布置在卷扬马达等机构的中间位置,避开结构干涉,因此在转台上只需要增加连杆的铰接点即可,不需要额外的悬臂机构;

3)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转台结构本身的限位机构,保证了配重运动及锁止状态下的姿态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配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式配重机构的初始状态(行驶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式配重机构的运动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式配重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中:1为转台(包括卷扬箱),2为油缸,3为配重,4为左侧连杆,4’为右侧连杆;a为第一铰链,b为第二铰链,c为第三铰链,d为第四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附图2~5所示,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可移动式配重机构,包括油缸2和两根连杆,油缸2一端和转台1底部的铰点连接,另一端与配重3底端的铰点连接;

两根连杆:左侧连杆4和右侧连杆4’分别设置在转台1的左、右侧面上(以行车方向为正前方来定义起重车辆的左右方向),两根连杆的上端铰接于转台1侧面,两根连杆的下端与配重3的顶部铰点连接;

所述配重3在油缸2推动下移动,连杆及转台1保证了配重3移动方向的可控。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与油缸2的延长线所成夹角不大于180°;不然油缸2的活塞杆收缩后不能将配重完全贴在转台底面。

所述驱动油缸2通过铰链将配重3收紧使之上平面贴合在转台的底面。

所述配重3通过铰链与连杆相连,连杆的上端通过铰链与转台铰接。

所述配重3在油缸推动下移动时,配重的一个角沿转台底部滑动。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用于工程机械的可移动式配重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始状态(即行车状态),配重通过第三铰链c与连杆相连,同时驱动油缸通过第二铰链b将配重收紧使之上平面贴合在转台底面;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四铰链d与转台铰接;驱动油缸分别与转台和配重铰接;

(2)运动过程状态:当驱动油缸活塞杆向外伸出时,连杆沿第四铰链d转动,配重开始运动,配重移动过程中,配重的一个角在转台底部滑动;

(3)驱动油缸持续动作,直至配重在连杆的作用下移动到另一端,此时配重上平面再次与转台下平面贴合,由于结构限制难以继续运动,此状态即为该机构的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可移动式配重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油缸和两根连杆,油缸前后铰点分别与转台底部及配重底部铰接;两根连杆分别设置在转台的侧面上,两根连杆的上端铰接在转台侧面,两根连杆的下端与配重的上铰点连接;所述配重在油缸推动下移动,两连杆及转台保证了移动过程中配重的姿态。本发明在配重移动上,仅采用两根连杆和一个驱动油缸实现,机构简单有效;将两根连杆布置在卷扬马达等机构的中间位置,避开结构干涉,因此在转台上只需要增加连杆的铰接点即可,不需要额外的悬臂机构;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转台结构本身的限位机构,保证了配重运动及锁止状态下的姿态可控。

技术研发人员:申世英;卢寿丽;高芳芳;白迎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协和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09.21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