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8939发布日期:2020-04-21 17:52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



背景技术:

电梯对重是电梯曳引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导靴沿着导轨作上下运动,其作用是平稳轿厢的重量。但由于轿厢内负载的大小是经常变化的,而对重在电梯安装调试完毕后已经固定、不能随时改变。为使电梯的运行基本上接近于理想的平衡状态,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平衡系数k。按照国标要求,电梯平衡系数应在0.4~0.5之间,实际应用中,电梯厂家通常规定电梯平衡系数在0.46~0.5之间。

平衡系数k的计算公式如下:k=(w1-w)/q,其中k表示平衡系数,w1表示对重重量,w表示轿厢自重,q表示额定载重。通过平衡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在电梯安装调试现场,由于轿厢自重和额定载重已经确定,平衡系数k的调整,需要通过改变对重重量w1来实现,即改变w1/q。

在额定载重q较小的家用电梯上,例如额定载重q为300kg,每块正常对重块的重量为15kg,则增加或减少1块对重块对电梯平衡系数的影响为15/300=0.05,该数值相对于平衡系统的可调区间0.46~0.5(可调区间范围总共才0.05)来说,太大了,不容易获得一个理想的平衡系数。并且,增减对重块需要在轿顶完成,并且需要先拆掉对重块压板,增加或减少对重块后,再把对重块压板装上,工作程序繁琐,工作位置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增减对重块程序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包括上梁、下梁和立设的两根立柱,上梁、下梁与立柱围成对重框架,对重框架中上下叠放有多块对重块,所述上梁和/或下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前后贯通设置,且在安装孔的前后两端的孔口沿处于下口沿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卡台;安装孔中安装有小对重块且其高度大于小对重块的高度,小对重块的重量小于所述对重块的重量,所述小对重块的下端前后间隔地设置有两道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相应卡台的宽度以卡在所述卡台上,小对重块的前端设置有供手持施力的施力部,小对重块与上梁和/或下梁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小对重块的连接件。

所述安装孔开设在下梁上。

所述卡槽的槽深等于相应卡台的高度。

所述下梁为空心结构,被安装孔贯通的下梁的前侧壁形成前端的卡台、被安装孔贯通的下梁的后侧壁形成后端的卡台。

所述连接件包括螺钉,小对重块上开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距小对重块底部的距离小于卡槽的高度,下梁上设置有与所述螺钉孔位置对应以供螺钉安装的适配孔,所述适配孔位于安装孔的下方。

所述螺钉孔为沉头孔,所述螺钉为沉头螺钉。

所述施力部包括凹陷设置在小对重块前侧面上的工艺孔。

所述下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中可向安装孔中安装重量小于对重块重量的小对重块实现对电梯平衡系数的微调,可以获得一个理想的平衡系数。安装小对重块时,通过施力部手持小对重块,将其置于安装孔中,并使小对重块下端的两道卡槽分别卡在安装孔前后孔口沿处的卡台上,卡槽与卡台相卡合可限制小对重块沿安装孔深度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起到定位小对重块的作用,配合连接件即可将小对重块的全部自由度限制死,从而将其稳固地固定在上梁和/或下梁上,能够满足需要运动的对重框的性能需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孔开设在下梁上,增减小配重块的工作可以在底坑完成,相较于在轿顶,工作位置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小对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上梁1、下梁2和立设的两根立柱3,上梁1、下梁2与立柱3围成对重框架,对重框架中上下叠放有多块对重块4。

下梁2上开设有安装孔5,对重安装孔5中安装有小对重块6,小对重块6的结构如图3所示,整体呈方块形,其质量小于对重块4的质量,所以可通过小对重块4平缓地调节电梯平衡系数k。本实施例中,小对重块6的质量优选为6kg,在下梁2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4个安装孔5,每个安装孔中均可以安装一个小对重块6。所以每增减一块小对重块6,电梯平衡系数k的变化值仅为0.02,实现了对电梯平衡系数k的微调,可以获得一个理想的平衡系数。

在其他实施例中,小对重块6的质量还可以更小;安装孔5还可以按照其他方式排布在下梁2上。

下梁2为空心结构,安装孔5贯通下梁2的前后两侧壁。小对重块6的前后端均开设有卡槽61,卡槽61设置在小对重块6的下端,且其宽度与下梁2的相应侧壁适配,小对重块6安装到位后,前端的卡槽61卡在下梁2的前侧壁上、后端的卡槽61卡在下梁2的后侧壁上。卡槽61与下梁2的相应侧壁相卡合,可限制小对重块6沿安装孔5深度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起到定位小对重块6的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下梁2也可以不是空心结构,此时需要开设的安装孔5为台阶孔,具体是需要开设前后端孔高小于中部孔高的安装孔以在安装孔5的前、后口沿处形成上凸的卡台,卡台的厚度需要与卡槽61厚度适配以供所述卡槽61卡装,且卡台的高度需要与卡槽61的高度适配。

要实现对小对重块6的自由装卸,安装孔5的孔高大于小对重块6的高度,且在小对重块6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供手持施力的工艺孔62,可通过工艺孔62手持小对重块6实现小对重块6的装卸。在其他实施例中,工艺孔62还可以被外凸的凸块、提手等可供手持施力的施力部代替。但采用这种结构设计时,对重框的整体厚度会增大。

小对重块6的前侧面上还设置有沉头孔63,沉头孔63距小对重块6底部的距离小于卡槽61的高度,下梁2的前侧面上于安装孔5的下方对应设置有适配孔21,在沉头孔63与适配孔21中安装沉头螺钉7以将小对重块6固定在下梁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普通的螺钉将小对重块6固定在下梁2上,此时沉头孔63可被普通的螺钉孔代替。

在其他实施例中,沉头螺钉还可以被开口销等其他的能将小对重块6固定在下梁上的连接件代替;安装孔也可以开设在上梁上,或是同时开设在上梁与下梁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包括上梁、下梁和立设的两根立柱,上梁、下梁与立柱围成对重框架,对重框架中上下叠放有多块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和/或下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前后贯通设置,且在安装孔的前后两端的孔口沿处于下口沿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卡台;安装孔中安装有小对重块且其高度大于小对重块的高度,小对重块的重量小于所述对重块的重量,所述小对重块的下端前后间隔地设置有两道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相应卡台的宽度以卡在所述卡台上,小对重块的前端设置有供手持施力的施力部,小对重块与上梁和/或下梁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小对重块的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开设在下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深等于相应卡台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为空心结构,被安装孔贯通的下梁的前侧壁形成前端的卡台、被安装孔贯通的下梁的后侧壁形成后端的卡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钉,小对重块上开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距小对重块底部的距离小于卡槽的高度,下梁上设置有与所述螺钉孔位置对应以供螺钉安装的适配孔,所述适配孔位于安装孔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孔为沉头孔,所述螺钉为沉头螺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包括凹陷设置在小对重块前侧面上的工艺孔。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调整电梯平衡系数的对重框中可向安装孔中安装重量小于对重块重量的小对重块实现对电梯平衡系数的微调,可以获得一个理想的平衡系数。安装小对重块时,通过施力部手持小对重块,将其置于安装孔中,并使小对重块下端的两道卡槽分别卡在安装孔前后孔口沿处的卡台上,卡槽与卡台相卡合可限制小对重块沿安装孔深度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起到定位小对重块的作用,配合连接件即可将小对重块的全部自由度限制死,从而将其稳固地固定在上梁和/或下梁上,能够满足需要运动的对重框的性能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召军;卢尧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8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