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8235发布日期:2020-08-21 15:46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救援设备专用领域,具体是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剪叉式升降机是靠剪刀式支承架的展开与折叠来完成货物平台的升降,其动力是通过油缸的伸缩来推动剪刀的展开与折叠,它的剪叉机械结构,使升降台起升有较高的稳定性,宽大的作业平台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使高空作业范围更大、并适合多人同时作业。它使高空作业效率更高,安全更保障,但是当剪叉式升降机到达极限高度时,承重能力也达到最大高度,容易使得剪叉式升降机自身受到损伤,因此在极限状态下需要对剪叉式升降机进行支撑以保证剪叉式升降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

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气囊的上托架、与上托架配合的下托架、设置在下托架上的滑动轮、设置在上托架与下托架之间的升降机,还包括:

支撑装置,设置在上托架与下托架之间,用于对极限状态下的升降机提供外力支撑;

转动装置,设置在下托架上且与滑动轮配合,实现滑动轮的收缩便于移动。

所述的上托架上设置有防止气囊掉落的护栏。

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分别与上托架、下托架配合的上承力柱、下承力柱、设置在上承力柱与下承力柱之间的保护套、设置在保护套上的若干组插销孔。

所述的上承力柱、下承力柱均通过铰链分别与上托架、下托架实现转动配合。

所述的上承力柱、下承力柱为同等尺寸的方形柱体,所述的上承力柱、下承力柱凹凸配合。

所述的下承力柱上设置有防止保护套掉落的方块。

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托架上的固定耳、与固定耳转动配合的转动块,所述的滑动轮设置在转动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传统仅仅依靠升降机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同等尺寸的上承力柱、下承力柱凹凸配合进行纵向支撑,将原本承重为两吨的升降机提升至二十吨,大大提高了承受效率,减少了升降机因负载过大造成的损坏,降低了成本支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气囊1的上托架2、与上托架2配合的下托架7、设置在下托架7上的滑动轮6、设置在上托架2与下托架7之间的升降机15,还包括:

支撑装置3,设置在上托架2与下托架7之间,用于对极限状态下的升降机15提供外力支撑;

转动装置,设置在下托架7上且与滑动轮6配合,实现滑动轮6的收缩便于移动。

未使用状态下,上承力柱9与下承力柱11通过铰链12分别与上托架2、下托架7平行配合。

相对于传统仅仅依靠升降机15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同等尺寸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凹凸配合进行纵向支撑,将原本承重为两吨的升降机15提升至二十吨,大大提高了承受效率,减少了升降机15因负载过大造成的损坏,降低了成本支出。

所述的上托架2上设置有防止气囊1掉落的护栏8。

所述的支撑装置3包括分别与上托架2、下托架7配合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设置在上承力柱9与下承力柱11之间的保护套5、设置在保护套5上的若干组插销孔4。

所述的插销孔4上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

所述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均通过铰链12分别与上托架2、下托架7实现转动配合。

所述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为同等尺寸的方形柱体,所述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凹凸配合。

所述的下承力柱11上设置有防止保护套5掉落的方块10。

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托架7上的固定耳13、与固定耳13转动配合的转动块14,所述的滑动轮6设置在转动块14上。

在不需要移动时,人工通过掰动转动块14使得滑动轮6倾斜不干扰整车移动;需要使用时,人工通过掰动转动块14使得滑动轮6与地面进行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需要使用时,将气囊1放置在上托架2上,当升降机15在极限状态时,将保护套5放置在下承力柱11上并把倾倒状态下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人工配合,随后在插销孔4上插上定位销进行定位,需要滑动移动位置时,手动翻转转动块14上的滑动轮6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气囊(1)的上托架(2)、与上托架(2)配合的下托架(7)、设置在下托架(7)上的滑动轮(6)、设置在上托架(2)与下托架(7)之间的升降机(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装置(3),设置在上托架(2)与下托架(7)之间,用于对极限状态下的升降机(15)提供外力支撑;

转动装置,设置在下托架(7)上且与滑动轮(6)配合,实现滑动轮(6)的收缩便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架(2)上设置有防止气囊(1)掉落的护栏(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3)包括分别与上托架(2)、下托架(7)配合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设置在上承力柱(9)与下承力柱(11)之间的保护套(5)、设置在保护套(5)上的若干组插销孔(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均通过铰链(12)分别与上托架(2)、下托架(7)实现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为同等尺寸的方形柱体,所述的上承力柱(9)、下承力柱(11)凹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承力柱(11)上设置有防止保护套(5)掉落的方块(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托架(7)上的固定耳(13)、与固定耳(13)转动配合的转动块(14),所述的滑动轮(6)设置在转动块(14)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救援顶升气囊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气囊的上托架、与上托架配合的下托架、设置在下托架上的滑动轮、设置在上托架与下托架之间的升降机,还包括:支撑装置,设置在上托架与下托架之间,用于对极限状态下的升降机提供外力支撑;转动装置,设置在下托架上且与滑动轮配合,实现滑动轮的收缩便于移动,相对于传统仅仅依靠升降机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同等尺寸的上承力柱、下承力柱凹凸配合进行纵向支撑,将原本承重为两吨的升降机提升至二十吨,大大提高了承受效率,减少了升降机因负载过大造成的损坏,降低了成本支出。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宇;胡文涛;孙广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航翼集成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9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