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梯对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570发布日期:2020-05-22 21:1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高速电梯对重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高速电梯对重架。



背景技术:

对重装置是电梯曳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减少曳引驱动功率和曳引轮、蜗轮上的力矩。它平衡了轿厢的重量与部分载荷重量,减小电机功率损耗。对重装置一般由对重架与对重块组成,在对重装置运行时,对重块会在对重架中发生窜动因而产生噪音,而高速电梯速度一般会超过3m/s,因此对重架紧固装置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低速电梯对重装置多为单排对重块,这种布置方式的缺陷在于当对重块数量过多时,整个对重装置的重心会过高,其紧固装置失效的风险也会增加,而电梯处于超高速运行时,这种风险会成倍增加。与此同时,为了平衡曳引机两侧的张力差,在对重装置与轿厢底部一侧通常会安装补偿装置,但是一般的补偿装置在电梯高速运行时会使对重装置下部产生一个拉力使得对重装置向轿厢倾斜,不仅会带来噪声,而且随着这使用次数的增减,还会降低对重装置上很多部件的使用寿命。还有,超高速电梯所在楼层相对也比较高,由于钢丝绳的延展性,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缓冲空间不够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普通对重架在超高速电梯运行时出现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良好可靠性,易于安装,容错率高的超高速电梯对重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高速电梯对重架,包括长方形框架,其特征是在所述长方形框架上部正中部位设有对重轮,在对重轮下方由中横梁和中立梁把框架分隔成两个并列布置的对重块容置区,并在与对重块容置区相对应的框架两边立柱上及中立梁上分别设有高度可调的对重压板,在所述框架底部与对重轮同中心线位置设有补偿绳头连接架,且在框架底部以补偿绳头连接架对称布置设有两处可拆卸缓冲座。

前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中,作为优选,在与对重块容置区相对应的框架两边立柱上段、以及中立梁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组上下等距排列的压板定位孔,所述对重压板通过压板定位孔固定。

前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中,作为优选,所述可拆卸缓冲座由若干层单座组成,若干层单座通过螺栓连接。

前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中,作为优选,所述对重压板包括l形支架,l形支架的竖边设有与框架两边立柱上或中立梁对应部位的压板定位孔配合的连接孔,l形支架横边上设竖直安装的调节螺杆。

前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中,作为优选,在框架中,沿对重轮的外围安装有防护装置及挡绳装置。

前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中,作为优选,所述长方形框架上部正中部位具有完全容纳对重轮的容置空间。

前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中,作为优选,所述上下等距排列的压板定位孔,其相邻两排孔之间的距离与对重块厚度相等。

本技术方案以传统的长方形框架为基础,把对重轮嵌装在长方形框架上部正中部位,利用中横梁和中立梁把框架下部分隔成两个对称布置的对重块容置区,因对重架中安装的对重块一般均为水泥混凝土等,所需体积较大,在有限的空间体积下会出现对重架重心过高现象,因此双排结构可避免对重块叠层过高,降低对重架重心。在与对重块容置区域顶部,也就是符合对重架配重方案要求的大约位置设计一组上下方向等距排列的压板定位孔,通过该定位孔装配对重压板,从而满足不同配重要求(配重块总体高度)对重块的固定,方便现场安装,减小高速电梯运行过程中的窜动。

与对重轮同中心线布置的补偿绳头连接架以扩以补偿绳头连接架对称分配的缓冲座使得整个对重架平衡性好,避免左右受力不均导致的对重架斜偏,且居中布置后,因底坑补偿装置的作用可使得对重作业时刻保持垂直状态。

缓冲座是一种可拆卸式设计,即由多个单座通过螺栓连接。对重架中的对重轮与机房副梁侧放下的钢丝绳配合组成一种动滑轮机构在井道内上下运动,同时由于本对重架适用于高速电梯,钢丝绳长度较长,其延展性成为影响对重缓冲距的主要因素,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初始计算的对重缓冲距会明显缩小,此时维保人员只需进入底坑拆除缓冲座来恢复理论上所需要的对重缓冲距即可,从而符合运行安全标准。

进一步,对重压板设计成简捷的l形支架结构,构成直角形连接件,竖边与框架立柱或中立梁连接,横边设有顶紧配重块的调节螺杆。因对重架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震动情况,因而导致噪音以及对重块上下运动,因此提前按照对重块厚度布置压板定位孔,以确保不同高度的对重块都可以被压紧。本方案中对重轮也是整个布置在框架上部正中部位,并通过防护装置进行外部保护,使用挡绳装置进行钢丝绳导向,使对重架整体结构紧凑、结构强度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紧凑强度大,满足不同对重块高度配置的防窜压紧,具有良好的平衡性,能随时保证对重架在井道中的垂直度;可拆卸缓冲座使压紧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随时可调,避免因钢丝绳延展所导致的井道空间不够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m处局部放大结构示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n处局部放大结构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补偿绳头连接架及缓冲座部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101.中横梁,102.中立梁,103.压板定位孔,2.对重轮,3.对重压板,4.补偿绳头连接架,5.缓冲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图3、图4,本实施例一种高速电梯对重架,采用工字钢、折弯板制作一副长方形框架1,框架1厚度大于对重轮2厚度,使框架1上部正中部位具有一个完全容纳对重轮2的容置空间,然后在该空置空间内安装对重轮2,并在框架1上沿对重轮2的外围安装防护装置以及挡绳装置。

在框架1内的对重轮2下方由中横梁101和中立梁102把框架1分隔成两个以框架1中心线对称布置(并列)的对重块容置区;在与对重块容置区相对应的框架1两边立柱以及中立梁102上分别设有高度可调的对重压板3;在框架1底部与对重轮2同中心线位置设有补偿绳头连接架4,并在框架1底部以补偿绳头连接架4对称布置设有两处可拆卸缓冲座5。

参见图2、图5,以对重块容置区为准,在框架1两边槽钢立柱上段、以及中立梁102两侧分别设有一组上下等距排列的压板定位孔103,相邻两排孔之间的距离与对重块的厚度相等,对重压板3通过压板定位孔103选择性连接固定。对重压板3以l形支架为主体,在l形支架的竖边设有与框架1两边立柱上或中立梁102对应部位的压板定位孔103配合的连接孔,在l形支架横边上固定有螺母,通过螺母竖直安装调节螺杆。

可拆卸缓冲座5设有两层单座组成,如图6所示,两层单座通过螺栓连接,可随时拆装。另外,对框架1立柱外四个角部设置四只导靴,以保证对重装架在电梯运行时沿着对重导轨垂直运行。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电梯对重架,包括长方形框架(1),其特征是在所述长方形框架上部正中部位设有对重轮(2),在对重轮下方由中横梁(101)和中立梁(102)把框架分隔成两个并列布置的对重块容置区,并在与对重块容置区相对应的框架两边立柱上及中立梁上分别设有高度可调的对重压板(3),在所述框架底部与对重轮同中心线位置设有补偿绳头连接架(4),且在框架底部以补偿绳头连接架对称布置设有两处可拆卸缓冲座(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其特征在于,在与对重块容置区相对应的框架(1)两边立柱上段、以及中立梁(102)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组上下等距排列的压板定位孔(103),所述对重压板(3)通过压板定位孔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其特征是,所述可拆卸缓冲座(5)由若干层单座组成,若干层单座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其特征是,所述对重压板(3)包括l形支架,l形支架的竖边设有与框架(1)两边立柱上或中立梁(102)对应部位的压板定位孔(103)配合的连接孔,l形支架横边上设竖直安装的调节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其特征是,在框架(1)中,沿对重轮(2)的外围安装有防护装置及挡绳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其特征是,所述长方形框架(1)上部正中部位具有完全容纳对重轮(2)的容置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高速电梯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等距排列的压板定位孔(103),其相邻两排孔之间的距离与对重块厚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电梯对重架,包括长方形框架,其特征是在所述长方形框架上部正中部位设有对重轮,在对重轮下方由中横梁和中立梁把框架分隔成两个并列布置的对重块容置区,并在与对重块容置区相对应的框架两边立柱上及中立梁上分别设有高度可调的对重压板,在所述框架底部与对重轮同中心线位置设有补偿绳头连接架,且在框架底部以补偿绳头连接架对称布置设有两处可拆卸缓冲座。整体结构紧凑强度大,满足不同对重块高度配置的防窜压紧,具有良好的平衡性,能随时保证对重架在井道中的垂直度;可拆卸缓冲座使压紧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随时可调,避免因钢丝绳延展所导致的井道空间不够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沈寅;李齐良;王亮;杜伟;陶忠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