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卷用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2047发布日期:2020-05-12 18:2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带卷用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具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铜带卷用吊具。



背景技术:

铜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退火操作,退火操作则需要将铜卷吊装及搬运,方便操作;但是现有的吊具大多仅能吊装一个铜带卷,工作效率交底;一些可吊装多个铜卷的则一般是通过堆叠的方式,造成铜卷重叠部位较多,导致退火效果不完全,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其结构新颖,可同时放置多个铜带卷,防止铜带卷的堆叠,保证热量流通,使得铜带卷受热均匀、保证退火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包括承托底盘及位于所述承托底盘上方的吊挂盘,所述吊挂盘与所述承托底盘之间通过多条第一吊索连接,所述吊挂盘顶部设有多条第二吊索,且所述第二吊索远离所述吊挂盘的一端均与吊环连接;所述承托底盘上设有第一通孔及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承托底盘的中部,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侧;所述承托底盘的边缘设有多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绕所述承托底盘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各所述插孔处均插设有限位柱。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托底盘的边缘固定设有多个挂耳,多个所述挂耳绕所述承托底盘的圆心成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吊挂盘的边缘固定设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挂耳一一对应,所述挂耳上设有第一挂环,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及顶部分别设有第二挂环及第三挂环,所述第一吊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挂环挂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挂环挂扣连接,所述第二吊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挂环挂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环挂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顶部朝向所述吊挂盘的顶部上方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柱包括柱体及固定设于所述柱体底端的插柱,所述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插孔的直径,所述插柱的直径与所述插孔的直径相适配、且所述插柱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孔的深度,所述限位柱通过所述插柱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圆形状的板体及固定设于所述板体边缘的多条架板,所述架板远离所述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其结构新颖,承托底盘的设置可用于放置多个铜带卷,防止铜带卷出现堆叠;且承托底盘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用于热量的流通,从而使铜带卷受热均匀,保证退火质量;再者,承托底盘边缘插设有多个限位柱,用于阻挡铜带卷,防止铜带卷的掉落,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铜带卷用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承托底盘的俯视图。

图中:

100、承托底盘;110、第一通孔;120、第二通孔;130、插孔;140、挂耳;200、吊挂盘;210、连接板;310、第一吊索;320、第二吊索;400、吊环;500、限位柱;510、柱体;520、插柱;610、第一挂环;620、第二挂环;630、第三挂环;710、板体;720、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包括承托底盘100及位于所述承托底盘100上方的吊挂盘200,所述吊挂盘200与所述承托底盘100之间通过多条第一吊索310连接,所述吊挂盘200顶部设有多条第二吊索320,且所述第二吊索320远离所述吊挂盘200的一端均与吊环400连接;所述承托底盘100上设有第一通孔110及多个第二通孔120,所述第一通孔110位于所述承托底盘100的中部,所述第二通孔120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0的外侧;所述承托底盘100的边缘设有多个插孔130,多个所述插孔130绕所述承托底盘100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各所述插孔130处均插设有限位柱500。

上述的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其结构新颖,承托底盘100的设置可用于放置多个铜带卷,防止铜带卷出现堆叠;且承托底盘1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20,用于热量的流通,从而使铜带卷受热均匀,保证退火质量;再者,承托底盘100边缘插设有多个限位柱500,用于阻挡铜带卷,防止铜带卷的掉落,提高使用安全性;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铜带卷吊挂时,需要将部分限位柱500拆除,然后将多个铜带卷放置在承托底盘100上,之后再将限位柱500插上;最后通过吊挂设备将整个吊具吊起、移送至退火炉中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底盘100的边缘固定设有多个挂耳140,多个所述挂耳140绕所述承托底盘100的圆心成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吊挂盘200的边缘固定设有多个连接板210,所述连接板210与所述挂耳140一一对应,所述挂耳140上设有第一挂环610,所述连接板210的底部及顶部分别设有第二挂环620及第三挂环630,所述第一吊索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挂环610挂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挂环620挂扣连接,所述第二吊索3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挂环630挂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环400挂扣连接;该结构设计可提供稳定的吊挂支撑,防止出现倾倒,确保稳定的吊挂承托多个铜带卷,提供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210顶部朝向所述吊挂盘200的顶部上方倾斜;该结构设计方便第二吊索320的汇集,提供吊挂点,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500包括柱体510及固定设于所述柱体510底端的插柱520,所述柱体510的直径大于所述插孔130的直径,所述插柱520的直径与所述插孔130的直径相适配、且所述插柱520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孔130的深度,所述限位柱500通过所述插柱520与所述插孔130插接配合;该结构设计方便限位柱500与插孔130的配合,拆装方便,可便于铜带卷的取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110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圆形状的板体710及固定设于所述板体710边缘的多条架板720,所述架板720远离所述板体7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10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

本技术:
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承托底盘(100)及位于所述承托底盘(100)上方的吊挂盘(200),所述吊挂盘(200)与所述承托底盘(100)之间通过多条第一吊索(310)连接,所述吊挂盘(200)顶部设有多条第二吊索(320),且所述第二吊索(320)远离所述吊挂盘(200)的一端均与吊环(400)连接;

所述承托底盘(100)上设有第一通孔(110)及多个第二通孔(120),所述第一通孔(110)位于所述承托底盘(100)的中部,所述第二通孔(120)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0)的外侧;所述承托底盘(100)的边缘设有多个插孔(130),多个所述插孔(130)绕所述承托底盘(100)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各所述插孔(130)处均插设有限位柱(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底盘(100)的边缘固定设有多个挂耳(140),多个所述挂耳(140)绕所述承托底盘(100)的圆心成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吊挂盘(200)的边缘固定设有多个连接板(210),所述连接板(210)与所述挂耳(140)一一对应,所述挂耳(140)上设有第一挂环(610),所述连接板(210)的底部及顶部分别设有第二挂环(620)及第三挂环(630),所述第一吊索(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挂环(610)挂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挂环(620)挂扣连接,所述第二吊索(3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挂环(630)挂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环(400)挂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210)顶部朝向所述吊挂盘(200)的顶部上方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柱(500)包括柱体(510)及固定设于所述柱体(510)底端的插柱(520),所述柱体(510)的直径大于所述插孔(130)的直径,所述插柱(520)的直径与所述插孔(130)的直径相适配、且所述插柱(520)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孔(130)的深度,所述限位柱(500)通过所述插柱(520)与所述插孔(130)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110)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圆形状的板体(710)及固定设于所述板体(710)边缘的多条架板(720),所述架板(720)远离所述板体(7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10)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带卷用吊具,包括承托底盘及位于所述承托底盘上方的吊挂盘,所述吊挂盘与所述承托底盘之间通过多条第一吊索连接,所述吊挂盘顶部设有多条第二吊索,且所述第二吊索远离所述吊挂盘的一端均与吊环连接;所述承托底盘上设有第一通孔及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承托底盘的中部,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侧;所述承托底盘的边缘设有多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绕所述承托底盘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各所述插孔处均插设有限位柱;其结构新颖,可同时放置多个铜带卷,防止铜带卷的堆叠,保证热量流通,使得铜带卷受热均匀、保证退火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芮万银;郭延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远楚江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