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7846发布日期:2020-06-20 15:0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车身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使偏离载体中心线的车身重新对中装置,属于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身在输送过程中,经常会在载体或输送线上产生偏离的现象,因此车身在线间转接或者进行工艺操作前,需要对车身重新定位。车身种类多样化,对车身对中装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采用的气缸推进的方式只能实现单品种车身的对中,且对中精度不高;采用夹紧定位装置会对车身造成一定损伤,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高精度的车身对中装置,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不同车身在同一输送线同一工位上都能实现对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对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车身对称轴两侧的支架、均设置在支架上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的用于调整车身相对其对称轴位置的调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调整组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车身一侧的主动推力机构以及设置在车身另一侧的被动推力机构或对称设置在车身两侧的主动推力机构;其中,所述的主动推力机构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车身的位置数据并根据该数据调整主动推力机构,使车身位于中心位置。

主动推力机构包括伺服电缸、设置在导轨上的滑动推力组件以及尼龙推头组件;其中,伺服电缸与滑动推力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滑动推力组件沿导轨移动;滑动推力组件面向车身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车身施力的尼龙推头组件;伺服电缸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被动推力机构包括套筒、设置在套筒内的弹簧、设置在套筒端部的活塞杆以及设置在活塞杆输出端的尼龙推头组件;其中,所述的套筒的开口端设置有内凸台阶,用于防止活塞杆脱出。

有益效果:伺服电缸能在任意位置精确停位,能够使输送线上不同种类、不同尺寸的车身在偏离输送线或载体中心线时重新对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侧均为主动推力机构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被动推力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具体实施例i:如图1~2,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车身对称轴两侧的支架1、均设置在支架1上的导轨2、设置在导轨2上的用于调整车身相对其对称轴位置的调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调整组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组件3包括对称设置在车身两侧的主动推力机构。

其中,所述的主动推力机构包括伺服电缸31、设置在导轨2上的滑动推力组件33以及尼龙推头组件34;其中,伺服电缸31驱动滑动推力组件33沿导轨2移动;滑动推力组件33面向车身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车身施力的尼龙推头组件34;伺服电缸31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的伺服电缸31为直线伺服电机,其可带动滑动推力组件33在导轨2上来回移动。

控制系统一方面要检测车身相对支架1的距离,同时根据上述检测的距离控制伺服电缸31驱动滑动推力组件33运动,从而利用尼龙推头组件34将车身控制在中心线上。

所以,控制系统包括红外传感器和控制系单元;其中,支架1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与控制系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同时采集车身与两侧支架1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该距离数据,控制伺服电缸31驱动滑动推力组件33运动相应的距离,可以是一侧的尼龙推头组件34推出,另一侧的尼龙推头组件34缩回,从而达到车身位于设定的中心线上;或者,设置车身与支架1之间的距离值,然后将测得的距离值与设定值进行比对,然后进行调整,直到两个距离值相等。

具体实施例ii:如图2~3,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车身对称轴两侧的支架1、均设置在支架1上的导轨2、设置在导轨2上的用于调整车身相对其对称轴位置的调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调整组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组件3包括设置在车身一侧的主动推力机构以及设置在车身另一侧的被动推力机构或;其中,所述的主动推力机构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车身的位置数据并根据该数据调整主动推力机构;被动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架1上的套筒35、设置在套筒35内的弹簧36、设置在套筒35端部的活塞杆37以及设置在活塞杆37输出端的尼龙推头组件34;其中,所述的套筒35的开口端设置有内凸台阶,用于防止活塞杆37脱出。

控制系统一方面要检测车身相对支架1的距离,同时根据上述检测的距离控制伺服电缸31驱动滑动推力组件33运动,从而利用尼龙推头组件34将车身控制在中心线上。

控制系统包括红外传感器和控制系单元;其中,设置有主动推力机构的支架1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与控制系单元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车身与两侧支架1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该距离数据,控制伺服电缸31驱动滑动推力组件33运动相应的距离,从而达到车身位于设定的中心线上;或者,设置车身与支架1之间的距离值,然后将测得的距离值与设定值进行比对,然后进行调整,直到两个距离值相等。

在具体实施例i与ii中所述的尼龙推头组件34包括杆部341和设置在杆部341端部的尼龙头342;其中,杆部341上设置有锥形孔;尼龙头342与杆部341的连接端为锥形并利用紧定套筒3a进行连接。为了保护车身,尼龙头342接触的车身的一端为半球体或弧形凸起或平面。

同时,为了调整方便,适合多种车身的尺寸,支架1包括架体11和设置在架体11与地面之间的连接部12;其中,所述连接部12与架体11固定连接;连接部12上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连接的长孔,用于调整安装位置。

同时,为了安装方便,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伺服电缸31的支撑座36;在滑动推力组件33外侧设置有护板37。

本实用新型不改变以往的生产线6,在车身载体5的两侧设置支架1,在支架1上设置调整组件,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保证了车身4的可调,使其位于中心位置,方便工艺程序的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变化或替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车身(4)对称轴两侧的支架(1)、均设置在支架(1)上的导轨(2)、设置在导轨(2)上的用于调整车身(4)相对其对称轴位置的调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调整组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组件(3)包括设置在车身(4)一侧的主动推力机构以及设置在车身(4)另一侧的被动推力机构或对称设置在车身(4)两侧的主动推力机构;

其中,所述的主动推力机构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车身(4)的位置数据并根据该数据调整主动推力机构,使车身(4)位于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动推力机构包括伺服电缸(31)、设置在导轨(2)上的滑动推力组件(33)以及尼龙推头组件(34);

其中,伺服电缸(31)与滑动推力组件(33)连接,用于驱动滑动推力组件(33)沿导轨(2)移动;滑动推力组件(33)面向车身(4)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车身(4)施力的尼龙推头组件(34);伺服电缸(31)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被动推力机构包括套筒(35)、设置在套筒(35)内的弹簧(36)、设置在套筒(35)端部的活塞杆(37)以及设置在活塞杆(37)输出端的尼龙推头组件(34);

其中,所述的套筒(35)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且其开口端设置有内凸台阶,用于防止活塞杆(37)脱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尼龙推头组件(34)包括杆部(341)和设置在杆部(341)端部的尼龙头(342);

其中,杆部(341)上设置有锥形孔;尼龙头(342)与杆部(341)的连接端为锥形其用于接触的车身(4)的一端为半球体或弧形凸起或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1)包括架体(11)和设置在架体(11)与地面之间的连接部(12);

其中,所述连接部(12)与架体(11)固定连接;连接部(12)上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连接的长孔,用于调整安装位置。


技术总结
为解决不同车身在同一输送线同一工位上都能实现对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对中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车身对称轴两侧的支架、均设置在支架上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的用于调整车身相对其对称轴位置的调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调整组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车身一侧的主动推力机构以及设置在车身另一侧的被动推力机构或对称设置在车身两侧的主动推力机构;其中,所述的主动推力机构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车身的位置数据并根据该数据调整主动推力机构,使车身位于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的伺服电缸能在任意位置精确停位,能够使输送线上不同种类、不同尺寸的车身在偏离输送线或载体中心线时重新对中。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坤;赵茂松;姚得强;陈显;魏辉;王维明;王祥;高春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汽昌兴(洛阳)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6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