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1498发布日期:2020-09-25 18:0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满足汽车消费者广泛而多样化的需求,适应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依靠先进自动化及智能技术、不断缩短车型变换周期、加快车型的更新。从汽车工业的焊装车间发展趋势来看,焊装生产线将向自动化和柔性化生产系统发展。

在汽车焊装生产线中,对于外形不规则、无合适的输送基面的工件,通常工件装在随行夹具上定位和输送,随行夹具是依据滑橇与摩擦轮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输送。传统的摩擦轮驱动摩擦轮位置固定,两摩擦轮之间的间隙恒定,在多工位长距离输送过程中,摩擦轮与滑橇之间的摩擦为硬接触或存在小间隙,进而导致依靠接触正压力传递的摩擦力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提出气缸+弹簧浮动装置共同作用,弹簧浮动装置可以根据滑橇实际加工尺寸实时调整,能够很好地改进摩擦式传动结构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弹簧浮动装置、气缸、摆臂、限位块,其特征在于:电机通过电机输出轴轴接主动轮,位于主动轮一侧设有从动轮,从动轮的下方通过转轴轴接摆臂的一端,所述的摆臂呈y型结构,摆臂的一端轴接从动轮,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件连接气缸,摆臂的腰部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板连接;位于主动轮及从动轮的下部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弹簧浮动装置。

所述的弹簧浮动装置包括螺杆、弹簧、缓冲块、固定块、锁紧螺母,摆臂的一端通过缓冲块连接螺杆的一端,螺杆的另一端套设有锁紧螺母,位于缓冲块及锁紧螺母之间的螺杆上分别套设有弹簧及固定块,所述的弹簧的一端抵接缓冲块,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固定块。

位于摆臂一侧的安装板上设有限位块。

所述的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块与安装板连接。

位于主动轮及从动轮之间输送滑橇,滑橇的顶部设有定位销,位于滑橇的前部一侧设有z向导向轮,滑橇的后部一侧设有y向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提出气缸+弹簧浮动装置共同作用,弹簧浮动装置可以根据滑橇实际加工尺寸实时调整,能够很好地改进摩擦式传动结构的稳定性。

电机和安装块一起作可旋转连接,气缸+弹簧浮动装置,实现摩擦轮与滑橇之间的摩擦压力动态可调,避免滑橇与摩擦轮直接硬接触,提高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实现有效减小气缸的规格,节省空间滑橇与安装base之间的空间;对于外形不规则,无合适输送基面的工件,该设备可进行输送;对于不同车型,只需更换滑橇上方随行夹具快速切换,提高生产节拍,实现多车型混线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机与主动轮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4为从动轮与弹簧浮动装置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5为电机与安装块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5,1为电机,2为主动轮,3为从动轮,4为弹簧浮动装置,5为弹簧,6为气缸,7为限位块,8为滑橇,9为定位销,10为y向导向轮,11为z向导向轮,12为螺杆,13为固定块,14为锁紧螺母,15为缓冲块,16为电机安装块,17为安装板,18为摆臂,19为转轴,20为气缸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电机1通过电机输出轴轴接主动轮2,位于主动轮2一侧设有从动轮3,从动轮3的下方通过转轴19轴接摆臂18的一端,所述的摆臂18呈y型结构,摆臂18的一端轴接从动轮3,摆臂18的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件20连接气缸6,摆臂18的腰部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板17连接;位于主动轮2及从动轮3的下部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弹簧浮动装置4。

弹簧浮动装置4包括螺杆、弹簧、缓冲块、固定块、锁紧螺母,摆臂18的一端通过缓冲块15连接螺杆12的一端,螺杆12的另一端套设有锁紧螺母14,位于缓冲块15及锁紧螺母14之间的螺杆12上分别套设有弹簧5及固定块13,所述的弹簧5的一端抵接缓冲块15,弹簧5的另一端抵接固定块13。

位于摆臂18一侧的安装板17上设有限位块7。

电机1通过电机安装块16与安装板17连接。

位于主动轮2及从动轮3之间输送滑橇8,滑橇8的顶部设有定位销9,位于滑橇8的前部一侧设有z向导向轮11,滑橇8的后部一侧设有y向导向轮10。

如图1,图2所示,动作过程:依靠电机1,驱动主动轮2,作顺时针旋转运动,从动轮3与主动轮2之间的设计间距小于中间行走滑橇8的宽度,带动中间滑橇8向前运动,滑橇8带动从动轮3,作逆时针旋转运动。

自稳定结构:主动轮2与滑橇8接触面的正压力,等于气缸6与主动轮2下方的弹簧浮动装置4的弹力之和,滑橇8在行进过程中,若滑橇8受到前后尺寸加工误差或两工位之间安装误差等影响作用,弹簧浮动装置4可以自动调整主动轮2的位置,避免由于主动轮2位置固定,导致滑橇8和主动轮2硬接触。同理,从动轮3下方的弹簧浮动装置可以微调从动轮3的位置,限位块7用于摆臂18的机械限位。

如图1所示,x向滑橇传动机构示意图,依靠主动轮2+从动轮3的作用,带动滑橇8做x向水平传动,其中前后4组的y向导向轮10,起y向限位导向作用,4组z向导向轮11,起z向限位导向作用,两组定位销9,同时插入上方工装托盘的定位孔中,对工装进行定位,上方工装可以根据作业需求进行更换工装托盘,实现工装的柔性切换。

如图3所示,电机1与主动轮2之间通过电机输出轴连接,电机1带动主动轮2转动。

如图4所示,从动轮3与摆臂18相连,浮动弹簧装置由弹簧5、螺杆12、固定块13、锁紧螺母14和缓冲块15组成。缓冲块15作用在摇臂18侧面上,用于从动轮3的位置微调。

如图5所示,电机1、主动轮2、从动轮3、电机安装块16和安装板17安装base。其中,电机安装块16与安装板17连同整个机构安装base之间不是硬连接,与从动轮3的浮动原理一样,可以通过弹簧浮动装置进行浮动。

在滑橇输8送过程中,电机1处于运行状态,带动主动轮2旋转,气缸6的伸缩杆伸出,气缸6处于夹紧状态,和弹簧浮动装置共同作用,给滑橇8提供可浮动正压力(提供摩擦动力);当滑橇8输送到位后,到位传感器指示灯亮,电机1停止工作,滑橇8上方工装base板的x、y、z分别由x向导定位夹紧气缸、y向导向轮和z向导向轮进行定位,气缸6的伸缩杆缩回,气缸6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上部工装(工件)完成定位,滑橇8处于自由状态,工件开始焊接,工件焊接完成后,通过信号反馈,气缸6的伸缩杆自动伸出,气缸6处于夹紧状态,主动轮2和从动轮3抱紧滑橇8,滑橇8处于夹紧状态,等待电机1运转,将工件输送到下一个工位。



技术特征:

1.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弹簧浮动装置、气缸、摆臂、限位块,其特征在于:电机(1)通过电机输出轴轴接主动轮(2),位于主动轮(2)一侧设有从动轮(3),从动轮(3)的下方通过转轴(19)轴接摆臂(18)的一端,所述的摆臂(18)呈y型结构,摆臂(18)的一端轴接从动轮(3),摆臂(18)的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件(20)连接气缸(6),摆臂(18)的腰部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板(17)连接;位于主动轮(2)及从动轮(3)的下部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弹簧浮动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浮动装置(4)包括螺杆、弹簧、缓冲块、固定块、锁紧螺母,摆臂(18)的一端通过缓冲块(15)连接螺杆(12)的一端,螺杆(12)的另一端套设有锁紧螺母(14),位于缓冲块(15)及锁紧螺母(14)之间的螺杆(12)上分别套设有弹簧(5)及固定块(13),所述的弹簧(5)的一端抵接缓冲块(15),弹簧(5)的另一端抵接固定块(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摆臂(18)一侧的安装板(17)上设有限位块(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通过电机安装块(16)与安装板(1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主动轮(2)及从动轮(3)之间输送滑橇(8),滑橇(8)的顶部设有定位销(9),位于滑橇(8)的前部一侧设有z向导向轮(11),滑橇(8)的后部一侧设有y向导向轮(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电机通过电机输出轴轴接主动轮,位于主动轮一侧设有从动轮,从动轮的下方通过转轴轴接摆臂的一端,所述的摆臂呈Y型结构,摆臂的一端轴接从动轮,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件连接气缸,摆臂的腰部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板连接;位于主动轮及从动轮的下部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弹簧浮动装置。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自稳定型摩擦式滑橇传输机构,提出气缸+弹簧浮动装置共同作用,弹簧浮动装置可以根据滑橇实际加工尺寸实时调整,能够很好地改进摩擦式传动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冠致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7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