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运输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5487发布日期:2020-10-20 13:1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运输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运输罐。



背景技术:

液态沥青灌装至沥青罐,运输过程中,沥青逐渐凝固,因此,沥青到达目的地卸货时,需要对沥青进行加热。目前,沥青加热主要采用盘管或喷火方式,且需要整体加热,造成能量浪费。同时,由于沥青导热性差,对沥青罐进行整体加热时,易导致部分沥青过热,使沥青改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现提供一种新型运输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运输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进口和出口,所述罐体内部沿着竖直方向至少设置一层加热温区,所述加热温区内设置多个加热片,所述加热片上设置有便于导热的翅片,位于同层加热温区内的加热片之间互相连接。

进一步,述位于同层加热温区的加热片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热片为金属制成,所述加热片的一侧与翅片连接,且加热片的另一侧与位于同层加热温区的加热片相对设置,以形成容纳发热体的空间,所述发热体两端设置接线端子,相邻发热体的接线端子端部的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发热体为加热电阻丝或石墨烯碳纤维束。

进一步,所述加热温区设置在罐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加热温区沿着罐体的高度方向均布。

进一步,所述罐体外壁设置减震层和保温层。

进一步,每层加热温区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小于等于加热片的数量。

进一步,位于同层加热温区的加热片串联并与罐体外侧的电线连接,所述电线汇总于罐体侧壁上的电线接口,且电线接口连接控制终端,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终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终端还设有数个温区控制模块,温区控制模块数量与加热温区的数量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罐体内部设置加热温区,通过加热片发热加热罐体内物质,能够使罐体内物质受热均匀。

2、由于发热体的韧性很高,不会因反复弯折而变形损坏,可适应各种形状的罐体,操作方便,节省能源,应用范围更广泛。

3、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罐体内物质温度,保证温度适中,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合理利用电能,避免浪费,加热合理,避免过热,保证罐体内物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热温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罐体、2-加热温区、3-进口、4-出口、5-加热片、6-翅片、7-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

本技术: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创造。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运输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设置进口3和出口4,用于罐体1内物质的装卸,所述罐体1内部包括至少一层加热温区2,所述加热温区2设置进口相对罐体1出口方向倾斜,便于罐体内物质从出口方向流出,所述加热温区2内包括多个加热片5,所述加热片5上设置有便于导热的翅片6,所述加热片5设置在罐体1内部,位于同层加热温区2的加热片5之间互相电性连接。罐体1内部的加热温区2沿着罐体1的高度方向均布,且加热温区2之间相互平行,以便使罐体1内部的温度均匀分布。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温区2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片5为金属制成,所述加热片5的一侧与便于导热的翅片6连接,翅片6增加了罐体1内物质的受热面积,使罐体1内物质快速融化,且加热片5的另一侧与位于同层加热温区2的加热片5相对设置,以形成容纳发热体的空间,所述空间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或者石墨烯碳纤维束。加热电阻丝或者石墨烯碳纤维不直接接触罐体1内物质,当加热电阻丝或者石墨烯碳纤维发热时,由包裹石墨烯碳纤维或者加热电阻丝的导热金属板将热量传递给罐体1内物质。所述发热体两端设置接线端子7,相邻发热体的接线端子7端部的电极电连接,相邻接线端子7的连接处设置保护绝缘层,防止接线端子7被罐体1内物质损坏或者腐蚀。

每层所述加热温区2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加热片5的数量,温度传感器接触罐体1内物质,用于感测罐体1内物质的当前温度。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片5上设置的一个温度传感器。

位于同层加热温区2的加热片5串联并与罐体1外侧的电线连接,所述电线汇总与罐体1侧壁上的电线接口,且电线接口连接控制终端(图中未示出),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从温度传感器接收罐体1内物质的当前温度信号。所述控制终端还设有数个温区控制模块,温区控制模块数量等于所述加热温区2的数量。此外,所述罐体1外壁设置减震层和保温层。

控制终端通过温区控制模块控制罐体1内的加热温区2,例如,控制加热温区2的打开或关闭,控制终端接通电源,罐体1与控制终端电联接,控制终端从每个温度传感器接收罐体1内物质的当前温度,分析计算每层加热温区2的当前平均温度值并通过控制终端显示出数据,根据罐体1内物质融化的熔点,控制终端设定温度值,随后温区控制模块发送加热命令,控制罐体1内相应的加热温区2,加热片5开始加热,随之温度传感器实时的传送回罐体1内物质的加热温度,传送给温区控制模块,通过温区控制模块将加热温度传送给控制终端,达到设定温度值时,停止加热命令。罐体1内物质融化,从出口4卸出,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终端关闭相应已融化完毕的加热温区,当罐体1内物质卸货完毕,则关闭所有加热温区2。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运输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进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沿着竖直方向至少设置一层加热温区,所述加热温区内设置多个加热片,所述加热片上设置有便于导热的翅片,位于同层加热温区内的加热片之间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同层加热温区的加热片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为金属制成,所述加热片的一侧与翅片连接,且加热片的另一侧与位于同层加热温区的加热片相对设置,以形成容纳发热体的空间,所述发热体两端设置接线端子,相邻发热体的接线端子端部的电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加热电阻丝或石墨烯碳纤维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温区设置在罐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温区沿着罐体的高度方向均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外壁设置减震层和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罐,其特征在于,每层加热温区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小于等于加热片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罐,其特征在于,位于同层加热温区的加热片串联并与罐体外侧的电线连接,所述电线汇总于罐体侧壁上的电线接口,且电线接口连接控制终端,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终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还设有数个温区控制模块,温区控制模块数量与加热温区的数量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运输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进口和出口,所述罐体内部沿着竖直方向至少设置一层加热温区,所述加热温区内设置多个加热片,所述加热片上设置有便于导热的翅片,位于同层加热温区内的加热片之间互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罐体内部设置加热温区,通过加热片加热,能够使罐体内物质受热均匀,同时,由控制终端控制每层加热温区的温度,可以实时掌握罐体内物质的温度,操作方便,节省能源,应用范围更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崔建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