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2647发布日期:2021-04-02 10:2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属于斜温层储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斜温层储热技术实现同一个储热装置同时盛装冷热介质,大大简化了储能系统的配置和造价,是实现低成本储能的关键技术。但由于斜温层的存在,导致储罐内存在无法有效利用的空间,储罐越大,无效空间绝对值越大;储罐越小,无效空间比例越大。无论是大型斜温层储罐还是小型斜温层储罐,无效空间的存在都大大影响了斜温层储能系统造价和效率。

斜温层储罐斜温层的高度缩减,是提升斜温层储罐效率以及系统造价的关键。这就给斜温层储罐布水器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国际先进的大型斜温层设计厚度也在0.8米左右。布水器技术已经提升到一定程度了,再优化布水器的设计技术,对斜温层厚度改进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斜温层储罐无效空间占比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厚度增加存储空间的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和中间分隔板2;

所述中间分隔板2设置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内,将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的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中间分隔板2与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非固定连接,中间分隔板2与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存在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结构还包括主控制器5、电磁铁3和配重块4;

所述中间分隔板2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电磁铁3,所述电磁铁3均匀分布在中间分隔板2的下表面,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铁3等数量的配重块4,且配重块4位于电磁铁3正下方,并一一对应;

所述主控制器5的电磁控制信号分别发送至电磁铁3,用于控制各电磁铁3是否吸附正下方的配重块4。

作为优选,所述结构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内,用于检测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内的中间分隔板2上下介质密度,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5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控制器5,用于根据中间分隔板2上下介质密度的变化合理调整电磁铁3吸附配重块4的比例,将中间分隔板2处的综合密度控制在高低温介质密度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结构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主控制器5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现有斜温层储罐基本结构基础上,储罐内部增设中间分隔板装置。该分隔板装置,有效分隔罐内高低温介质,斜温层依靠分隔板形成,厚度大大缩减。本发明解放了斜温层储热技术对布水器装置的性能依赖,无需布水器装置,即可形成高效稳定的斜温层体系。本发明采用分隔板底部配重比例设计,通过控制系统监测高低温介质温度变化,来增加或减少配重,保证分隔板整体密度在高低温介质之间,成功实现分隔板自由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投入成本较低,利于市场推广;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安全系数高;对于储热工况变化较大,系统效率和成本要求较高的场合,该斜温层储罐均能满足其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实施方式要解决现有斜温层储罐无效空间占比大,依据布水器优化已无法再大幅降低无效空间,导致斜温层储罐结构造价以及效率优化不足问题,而提供一种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包括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和中间分隔板2;

中间分隔板2设置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内,将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的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中间分隔板2与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非固定连接,中间分隔板2与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存在间隙。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分隔板2放置于储罐内,无焊接等连接结构,依靠与储罐间一定的间隙在储罐内随着储热、放热过程上下浮动。有效分隔罐内高低温介质,斜温层依靠分隔板形成,厚度大大缩减。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还包括主控制器5、电磁铁3和配重块4;

所述中间分隔板2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电磁铁3,所述电磁铁3均匀分布在中间分隔板2的下表面,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铁3等数量的配重块4,且配重块4位于电磁铁3正下方,并一一对应;

主控制器5的电磁控制信号分别发送至电磁铁3,用于控制各电磁铁3是否吸附正下方的配重块4。

本实施方式依靠电磁铁3及配重块4比例适应上下水温变化,有效隔开储罐内高低温介质,随之储热放热过程在储罐内上下浮动。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内,用于检测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内的中间分隔板2上下介质密度,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5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

如果储罐高低温介质温度有波动时,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将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5。

本实施方式的主控制器5,用于根据中间分隔板2上下介质密度的变化合理调整电磁铁3吸附配重块4的比例,将中间分隔板2处的综合密度控制在高低温介质密度之间,实现分隔板自由移动,对上下介质均无阻力影响。该结构无需造价昂贵的布水器装置,即可形成高效稳定斜温层体系。

本实施方式对上下布水器要求大大降低,只需要均匀布水,无需保留层流状态,即可形成高效斜温层体系。本实施方式采用分隔板底部配重比例设计,通过控制系统监测高低温介质温度变化,来增加或减少配重,保证分隔板整体密度在高低温介质之间,成功实现分隔板自由移动。本实施方式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投入成本较低,利于市场推广;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安全系数高;对于储热参数高、罐体承压需求高等储罐类型,该斜温层储罐均能满足其应用需求。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与主控制器5连接。

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对多个储罐结构的主控制器5进行控制,进行统一调控。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和中间分隔(2);

所述中间分隔(2)设置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内,将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的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中间分隔(2)与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非固定连接,中间分隔(2)与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主控制器(5)、电磁铁(3)和配重块(4);

所述中间分隔(2)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电磁铁(3),所述电磁铁(3)均匀分布在中间分隔(2)的下表面,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铁(3)等数量的配重块(4),且配重块(4)位于电磁铁(3)正下方,并一一对应;

所述主控制器(5)的电磁控制信号分别发送至电磁铁(3),用于控制各电磁铁(3)是否吸附正下方的配重块(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两个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中间分隔(2)的上部和下部,用于检测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1)内的中间分隔(2)上下介质密度,两个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主控制器(5)的两个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5),用于根据中间分隔(2)上下介质密度的变化合理调整电磁铁(3)吸附配重块(4)的比例,将中间分隔(2)处的综合密度控制在高低温介质密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主控制器(5)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带中间分隔板的斜温层储罐结构,解决了现有斜温层储罐无效空间占比大的问题,属于斜温层储罐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和中间分隔板;中间分隔板设置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内,将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的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分隔板与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非固定连接,中间分隔板与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存在间隙。还包括主控制器、电磁铁和配重块;中间分隔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电磁铁,电磁铁均匀分布在中间分隔板的下表面,在斜温层储罐结构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铁等数量的配重块,且配重块位于电磁铁正下方,并一一对应;主控制器的电磁控制信号分别发送至电磁铁,用于控制各电磁铁是否吸附正下方的配重块。

技术研发人员:卢日时;姜晓霞;赵宇炜;姚亮;郝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