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7789发布日期:2021-03-16 22:3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驱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主运输沿线带式输送机(以下简称皮带机),大部分采用电气软启动控制方式(启动过程时间短)的皮带机都存在急停机后,重载启动时,由于皮带机涨紧力不均衡,导致出现胶带与驱动辊摩擦磨损、断带、胶带折叠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次生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其设计合理,能较好的适应皮带机启动瞬间的涨紧力,适应性和稳定性强,简单、投入费用低,时间短,投工少,不影响生产,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包括:缓冲油缸,所述缓冲油缸的有杆腔通过均设有截止阀的管路并联连接充气式储能器和第一手动换向阀的c口,第一手动换向阀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一手动换向阀的b口经过截止阀与测力油缸的有杆腔连通,第一手动换向阀的d口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二手动换向阀的d口、减压阀的出油口、第一电磁换向阀的d口和供油机构连通,第二手动换向阀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二手动换向阀的b口经过节流单向阀与液压马达的a口连通,液压马达的b口经过单向阀与第二手动换向阀的c口连通,液压马达的p口连通油箱,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绞车滚筒,第一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的b口经过溢流阀和截止阀与锁紧油缸的有杆腔连通,锁紧油缸的活塞杆连接绞车滚筒,绞车滚筒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的另一端缠绕绞车滚筒若干圈后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连接缓冲油缸的活塞杆的缓冲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与测力油缸的活塞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气式储能器具有若干储能器和设置于储能器内的若干储能器气体腔,所述缓冲油缸的有杆腔经过截止阀与若干储能器并联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油机构具单向阀、油泵、截止阀和滤油器,油箱的油液经过滤油器、截止阀、油泵、单向阀流入第一手动换向阀的d口、第二手动换向阀的d口和第一电磁换向阀的d口。

优选的,所述锁紧油缸的有杆腔与截止阀连通的管路上设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供油机构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d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缓冲油缸的底座和所述测力油缸的底座均固定于底座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很好地解决皮带机重载启动过程中的恒张力稳定问题,改造实施简单、实用,投入费用和工时少,时间短,不影响生产,在原有液压涨紧基础上就能简单实现皮带机恒涨力的稳定。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控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包括:缓冲油缸1,所述缓冲油缸1的有杆腔通过均设有截止阀的管路并联连接充气式储能器2和第一手动换向阀3的c口,第一手动换向阀3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一手动换向阀3的b口经过截止阀与测力油缸4的有杆腔连通,第一手动换向阀3的d口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二手动换向阀5的d口、减压阀6的出油口、第一电磁换向阀7的d口和供油机构8连通,第二手动换向阀5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二手动换向阀5的b口经过节流单向阀9与液压马达10的a口连通,液压马达10的b口经过单向阀与第二手动换向阀5的c口连通,液压马达10的p口连通油箱,液压马达10的输出轴连接绞车滚筒11,第一电磁换向阀7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7的b口经过溢流阀12和截止阀与锁紧油缸13的有杆腔连通,锁紧油缸13的活塞杆连接绞车滚筒11,绞车滚筒11上固定钢丝绳14的一端,钢丝绳14的另一端缠绕绞车滚筒11若干圈后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15、连接缓冲油缸1的活塞杆的缓冲定滑轮16和第二定滑轮17与测力油缸4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充气式储能器2具有若干储能器2a和设置于储能器2a内的若干储能器气体腔2b,所述缓冲油缸1的有杆腔经过截止阀与若干储能器2a并联连接。

所述供油机构8具单向阀、油泵8a、截止阀和滤油器8b,油箱的油液经过滤油器8b、截止阀、油泵8a、单向阀流入第一手动换向阀3的d口、第二手动换向阀5的d口和第一电磁换向阀7的d口。

所述锁紧油缸13的有杆腔与截止阀连通的管路上设有压力表。

所述供油机构8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7的d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表。

上述减压阀6还连接有第二电磁换向阀18。

所述缓冲油缸1的底座和所述测力油缸4的底座均固定于底座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皮带涨紧时,缓冲油缸处于伸出状态,先将截止阀关闭,待皮带达到需要的涨紧力后,打开截止阀,操作换向阀使缓冲油缸和储能器的压强和泵站一样,拉力和涨紧力(根据实际缠绳情况确定数值)相等后,关闭截止阀,换向阀打到零为,停止油泵,缓冲油缸在皮带启动和运行中实施恒涨力的作用。

效果对比

相同油缸实施恒涨力,在改造前和改造后收缩相等的行程,压强变化减小情况是:选择三个储能器的话,改造后是240p1=p2×(240+v增),而改造前是40p1=p2×(40+v增),假设:油泵额定压力是10兆帕,当v增是10时,改造前:p2=400/40+10=8,而改造后:p2=2400/240+10=9.6;当v增是20时,改造前p2=400/40+20=6.67,而改造后p2=2400/240+20=9.2;明显的看出,改造后连同器的压强变化幅度是很小的。且反应速度很快,适应皮带启动时瞬间大幅度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还在油箱上设有带过滤器的油口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部件拆分或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油缸,所述缓冲油缸的有杆腔通过均设有截止阀的管路并联连接充气式储能器和第一手动换向阀的c口,第一手动换向阀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一手动换向阀的b口经过截止阀与测力油缸的有杆腔连通,第一手动换向阀的d口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二手动换向阀的d口、减压阀的出油口、第一电磁换向阀的d口和供油机构连通,第二手动换向阀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二手动换向阀的b口经过节流单向阀与液压马达的a口连通,液压马达的b口经过单向阀与第二手动换向阀的c口连通,液压马达的p口连通油箱,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绞车滚筒,第一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的b口经过溢流阀和截止阀与锁紧油缸的有杆腔连通,锁紧油缸的活塞杆连接绞车滚筒,绞车滚筒上固定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的另一端缠绕绞车滚筒若干圈后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连接缓冲油缸的活塞杆的缓冲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与测力油缸的活塞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式储能器具有若干储能器和设置于储能器内的若干储能器气体腔,所述缓冲油缸的有杆腔经过截止阀与若干储能器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具单向阀、油泵、截止阀和滤油器,油箱的油液经过滤油器、截止阀、油泵、单向阀流入第一手动换向阀的d口、第二手动换向阀的d口和第一电磁换向阀的d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油缸的有杆腔与截止阀连通的管路上设有压力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d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油缸的底座和所述测力油缸的底座均固定于底座支架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带式输送机恒涨力液压涨紧系统,包括:缓冲油缸,缓冲油缸的有杆腔通过均设有截止阀的管路并联连接充气式储能器和第一手动换向阀的C口,第一手动换向阀的A口与油箱连通,第一手动换向阀的B口经过截止阀与测力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很好地解决皮带机重载启动过程中的恒张力稳定问题,改造实施简单、实用,投入费用和工时少,时间短,不影响生产,在原有液压涨紧基础上就能简单实现皮带机恒涨力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胜;郭英飞;郭斌;李肖潞;王璟耀;申兴旺;赵曦明;任伟民;张京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技术研发日:2020.06.10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