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距拔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1736发布日期:2021-06-18 20:3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距拔插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件上下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等距拔插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工件在工位间的转运在时间和准确度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发明人在实际的生产中发现工件转运过程存在缺陷:转运机构通常只能对单件产品进行转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等距拔插机构,解决了转运机构通常对单件产品进行转运导致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距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架体;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板、动力部,转动部、第一连接部、第一移动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导向部,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一侧,所述动力部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动力部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转动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所述动力部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上,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固连;

拔插组件,所述拔插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相固连,所述拔插组件包括固定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吸附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固连,多组所述吸附部均布在所述固定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固连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第二端设置有腰型通孔,所述传动轴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腰型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轨道,所述传动轴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可沿所述轨道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移动部,所述第二移动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相平行且固连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部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沿所述第二移动部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有两组且设置在所述动力部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上,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二移动部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更进一步地,多组所述吸附部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同一高度,相邻所述吸附部间地距离相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第一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用以限定第一连接部的运行轨迹,转动部带动第一连接进行转动,使得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固定部进行吸取、转送和释放的过程。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多组吸附部对多组工件进行吸取和释放,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等距拔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略去拔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转动部与第一连接部的配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架体;

2、驱动组件;21、安装板;211、轨道;22、动力部;23、转动部;231、通孔;24、第一连接部;25、第一移动部;26、第二连接部;27、导向部;28、传动轴;29、第二移动部;

3、拔插组件;31、固定部;32、吸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等距拔插机构包括架体1、驱动组件2以及拔插组件3。

驱动组件2安装设置在架体1的一侧,架体1呈长方体状且具内部安装空间。驱动组件2包括安装板21、动力部22、传动部23、第一连接部24、第一移动部25、第二连接部26、导向部27、传动轴28以及第二移动部29。

安装板21安装设置在架体1的一侧的上部且与架体1构成内部安装空间。安装板21上开设有用以固定安装动力部22的通孔,动力部22的驱动轴贯穿通孔且动力部22的主体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动力部22的驱动轴穿出安装空间。轨道211设置在通孔外周,轨道211呈不规则半圆形,轨道211的形状和位置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转动部23的第一端与动力部22的驱动端相连接,转动部23呈长条板状,动力部22驱动转动部23进行转动。第一连接部24通过传动轴28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部23的第二端,转动部23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腰型通孔231,传动轴28可滑动地套设在腰型通孔231内,传动轴28的一端固连在第一连接部24上,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轨道211内,传动轴28的外周套设有轴承(图中未示出),传动轴28与腰型通孔231通过轴承相接触,由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便于移动进而提效率。

第一连接部24设置为块状,块状第一连接部24的同一端面设置有两贯穿孔,第一移动部25和第二移动部29设置在贯穿孔(图中未示出)内,第一移动部25与第二移动部29通过滑轨连接在贯穿孔的侧壁上,便于第一连接部24在第一移动部25和第二移动部29上进行滑动。

导向部27横向设置在动力部22的上下两侧,第二连接部26可滑动地分别设置在导向部27上且在导向部27上做往复运动。第一移动部25和第二移动部29的两端固连在第二连接部26上。

在动力部22的驱动下,转动部23绕动力部22的驱动端进行转动,传动轴28的一端固连在第一连接部24上,传动轴28套设在腰型通孔231内,且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轨道211内,第一移动部25与第二移动部29套设在第一连接部24的通孔内。进而在动力部22的驱动下,使得第一移动部25与第二移动部29在导向部27上往复滑动。

拔插组件3与驱动组件2相连接,拔插组件3包括固定部31以及连接在固定部31上的吸附部32。固定部31固连在第一连接部24上,动力部22带动第一连接部24进行转动,带动固定部31进行左右和上下的位置的移动,在第一连接部24转动到水平位位置时,吸附部32进行吸附产品或是放置产品。第一连接部24在其他位置时对固定部31的位置进行往复循环变换。

多组吸附部32均布在固定部31上。多组吸附部32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同一高度,相邻吸附部32间的距离相等。多组吸附部32的设置可以将一侧的产品,同时吸取多件进行位置的转移,转运到另一侧的位置。转运方式循环往复进行,进行工件的转运。同时可将另一侧的工件转运过来。半圆形轨道211的设置用以限制固定部31的运动轨迹,轨道21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的转运环境进行设置。

吸附部32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需考虑上料输送带和上料盘的位置和大小。吸附部32通常包括支架和吸嘴,支架可对吸嘴的位置进行微调。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