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

文档序号:28715317发布日期:2022-01-29 14:3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分类垃圾桶,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


背景技术:

2.传统垃圾混合处理模式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和处理难度,降低了循环利用率。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垃圾分类有关政策在全国各地推行,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是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分类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然而老百姓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标准并不熟悉,无法实现垃圾正确分类,不正确的垃圾分类导致最后的垃圾处理过程更为繁琐。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市面上开始出现智能分类垃圾桶。
3.但目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垃圾桶内含有异味以及某些厨余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家庭空间狭小,对于垃圾桶的放置位置难以确定;换取垃圾袋时操作繁琐,且进行操作时占用多余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该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垃圾自动分类,设置除臭装置有效去除垃圾桶异味,还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垃圾桶位置,方便家庭使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包括筒体和垃圾自动分类装置,筒体包括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顶部设置垃圾投放口;中筒体设置用于放置除臭剂的除臭盒和自动分类装置,除臭盒底部固定连接选择性气体透过膜;所述中筒体还设置用于垃圾投放的垃圾通道;下筒体底部固定连接底座,下筒体内壁底部安装可旋转的转轴底座,下筒体内设置若干垃圾收纳箱,垃圾收纳箱呈圆周阵列连接在转轴底座上,下筒体侧面设置推拉门。
7.进一步,垃圾投放口设置百叶窗式开口帘。
8.进一步,除臭盒侧壁设置除臭剂投放口。
9.进一步,转轴底座圆心位置设置旋转轴,旋转轴垂直于转轴底座的平面。
10.进一步,底座内设置定位导航系统、红外感应系统和用于驱动转轴底座转动的电机。
11.进一步,底座底部连接滑轮,底座侧面设有电源接口。
12.进一步,垃圾收纳箱底部设置垃圾袋放置盒。
13.综上所述,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垃圾投放口采用帘式设计,在提供宽敞开口同时能避免翻盖式投放口对手部的阻挡以及对空间的占用;本实用新型含有对垃圾桶内异味的处理装置,设置除臭
盒,其底部为选择性气体透过膜,除臭剂产生的气体可通过该层膜,而垃圾产生的异味无发通过,有效净化桶内空气的同时,避免投放除臭剂时有异味传出;垃圾收纳箱出口在筒体外壳采用推拉式开口,方便更换垃圾袋以及取出垃圾收纳箱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可以供整个家庭使用,解决了传统垃圾桶数量多造成清理麻烦的问题,以及数量少位置不固定所造成的找寻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筒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筒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收纳箱俯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筒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底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垃圾投放口,2-除臭盒,3-除臭剂投放口,4-推拉门把手,5-推拉门,6-滑轮,7-垃圾收纳箱,8-垃圾袋放置盒,9-底座,10-旋转轴,11-语音播报口,12-电源接口,13-转轴底座,14-垃圾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包括筒体和垃圾自动分类装置,筒体包括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顶部设置垃圾投放口1,上筒体与外部连通,通过垃圾投放口1向筒内投放垃圾,垃圾投放口1设置百叶窗式开口帘,用于控制百叶窗帘开合的装置安装在垃圾桶投放口1的百叶窗两侧,当投放垃圾时,百叶窗式开口帘的叶片旋转并将叶片向垃圾投放口1的一侧收拢打开垃圾投放口1;不使用时百叶窗式开口帘关闭,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提供宽敞开口同时能避免翻盖式投放口对手部的阻挡以及对空间的占用。
24.中筒体设置用于放置除臭剂的除臭盒2和自动分类装置,自动分类装置位于语音播报口11处,将投入筒内的垃圾自动分类后,转轴底座13旋转将对应垃圾收纳箱7置于垃圾通道14下方,除臭盒2底部固定连接选择性气体透过膜,避免筒内气体向外扩散;除臭盒2侧壁设置除臭剂投放口3,除臭剂用于除去筒内异味,避免开盖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中筒体还设置用于垃圾投放的垃圾通道14,垃圾经过垃圾通道进入垃圾收纳箱7内。
25.下筒体底部固定连接底座9,底座9内设置定位导航系统、红外感应系统和用于驱动转轴底座13转动的电机,底座9底部连接滑轮6,底座9侧面设有电源接口12,通过语音控制定位导航系统,并在上筒体设置语音播报口11;下筒体内壁底部安装可旋转的转轴底座13,转轴底座13圆心位置设置旋转轴10,旋转轴10垂直于转轴底座13的平面;下筒体内设置若干垃圾收纳箱7,垃圾收纳箱7底部设置垃圾袋放置盒8,垃圾收纳箱7呈圆周阵列分布固定连接在转轴底座13上,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筒内设置3个垃圾收纳箱7;下筒体侧面设置推拉门5,推拉门5的开口一侧设置推拉门把手4,图5中的箭头即为推拉门5的移动方向,推拉门5的曲面弧度与筒体的外壁相匹配,利用推拉门5实现更换垃圾收纳箱7和更换垃圾袋,
下一个垃圾袋的顶部连接上一个垃圾袋的尾部,当垃圾袋已满时,将垃圾袋取出时下一个垃圾袋自然抽出,当整卷垃圾袋使用完时,打开垃圾袋收纳盒8放入新的垃圾袋。
26.在本实用新型内放置除臭剂时,打开除臭剂投放口3,将除臭剂倒入除臭盒2内关闭除臭剂投放口3即可。
27.向本实用新型投放垃圾时,对本实用新型发出语音指令,本实用新型根据定位导航系统到达身边后,说出垃圾名称,自动分类装置根据垃圾的不同类别,旋转转轴底座13使得对应类别的垃圾收纳箱7置于垃圾通道14下方,垃圾投放口1打开后进行垃圾投放,投放结束后及时关闭垃圾投放口1。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包括筒体和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顶部设置垃圾投放口(1);所述中筒体设置用于放置除臭剂的除臭盒(2)和自动分类装置,除臭盒(2)底部固定连接选择性气体透过膜;所述中筒体还设置用于垃圾投放的垃圾通道(14);所述下筒体底部固定连接底座(9),下筒体内壁底部安装可旋转的转轴底座(13),下筒体内设置若干垃圾收纳箱(7),垃圾收纳箱(7)呈圆周阵列连接在转轴底座(13)上,下筒体侧面设置推拉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投放口(1)设置百叶窗式开口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盒(2)侧壁设置除臭剂投放口(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底座(13)圆心位置设置旋转轴(10),旋转轴(10)垂直于转轴底座(13)的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内设置定位导航系统、红外感应系统和用于驱动转轴底座(13)转动的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底部连接滑轮(6),底座(9)侧面设有电源接口(1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纳箱(7)底部设置垃圾袋放置盒(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分类垃圾桶;现有分类垃圾桶内含有异味以及某些厨余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家庭空间狭小,难以确定垃圾桶的位置;换取垃圾袋时操作繁琐,且进行操作时占用多余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智能自动分类除臭垃圾桶,上筒体顶部设置垃圾投放口,中筒体设置除臭盒和自动分类装置,除臭盒底部固定连接选择性气体透过膜,下筒体内壁底部安装可旋转的转轴底座,转轴底座上设置若干垃圾收纳箱,下筒体侧面设置推拉门,方便更换垃圾袋以及取出收纳箱进行清理,垃圾投放口采用帘式设计,避免投放除臭剂时有异味传出,本实用新型可以供整个家庭使用,解决了传统垃圾桶数量多造成清理麻烦的问题。造成清理麻烦的问题。造成清理麻烦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英 张一弛 张小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