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胎式气胀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1807发布日期:2022-01-26 20:1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胎式气胀夹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胀夹头,尤其涉及一种气胎式气胀夹头。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卷取设备都是通过设置气胀轴对卷筒进行固定,安装、拆卸卷筒时需将气胀轴拆下,操作十分麻烦、极不方便,严重影响卷取效率,而且气胀轴承能力较差,卷取量有限,也容易出现因变形而影响卷取效果。目前市面上有些厂家研发顶块直接胀紧卷芯的气动夹头,容易卡死,卷取的同心度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式气胀夹头,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憾。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气胎式气胀夹头,包括一个夹头主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胀块2、气胎3、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套装在夹头主轴1的外表面,在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之间均匀分布有胀块2,在胀块2的外表面安装有气胎3,在夹头主轴1开有气道,气道的作用是用于注入压缩空气使第一推动环41、第二推动环42发生相对位移,挤压胀块2和气胎3沿着夹头主轴1的径向方向移动。
6.进一步的,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相对的一侧具有收缩口,胀块2为梯形,胀块2的腰与推动环的收缩口的轮廓对应匹配。
7.进一步的,在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之间均匀分布有复位弹簧10。
8.进一步的,胀块2的底边具有一个缺口。
9.进一步的,在气胀夹头一侧的安装盘11与第一推动环41之间安装有顶紧套6,在气胀夹头的另一侧安装有密封环5。
10.进一步的,在第二推动环42与密封环5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11.进一步的,气胎3为整体式,在气胎3的表面均匀分布有沟槽。
12.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操作简单,只需要向夹头主轴的气道内注入空气即可实现卷取操作,两个推动环沿夹头主轴的轴向方向移动,在挤压胀块的同时带动气胎沿夹头主轴的径向方向移动,气胎升起顶起卷筒,实现卷取操作,两个推动环之间的复位弹簧可使推动环复位,带动胀块回缩复位。
附图说明
13.图1是气胎式气胀夹头与卷筒和收卷加工料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气胎式气胀夹头的立体图。
15.图3是气胎式气胀夹头的侧视图。
16.图4是气胎式气胀夹头的正视图。
17.图5是气胎式气胀夹头的分解结构图。
18.图6是气胎式气胀夹头的立体分解图。
19.图7是气胎式气胀夹头的剖视图。
20.图8是气胎式气胀夹头的气路图。
21.图9是胀块、推动环和复位弹簧的结构图。
22.图10是图9的立体图。
23.图11是图9的立体剖视图。
24.图12是图9的剖面正视图。
25.图13是推动环的正视图。
26.图14是推动环的侧视图。
27.图15是推动环的立体图。
28.图16是胀块的正视图。
29.图17是胀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31.如图1至图17所示的气胎式气胀夹头a,气胎式气胀夹头a的结构中包括夹头主轴1、胀块2、气胎3、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套装在夹头主轴1的外表面,在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之间均匀分布有胀块2,在胀块2的外表面安装有气胎3,在气胀夹头一侧的安装盘11与第一推动环41之间安装有顶紧套6和护套9,在气胀夹头的另一侧安装有密封环5,在第二推动环42与密封环5之间安装有密封圈7和密封圈8,气胎3为整体式,在气胎3的表面均匀分布有沟槽。夹头主轴1开有气道gashpath,气道gashpath的作用是用于注入压缩空气,如图8中气道gaspath的箭头方向所示,使第一推动环41、第二推动环42发生相对位移,挤压胀块2和气胎3沿着夹头主轴1的径向方向移动。注入压缩空气后,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沿着同一轴线的方向相向而行,两个推动环之间的距离变小,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相对的一侧具有收缩口,而胀块2为梯形,胀块2的梯形的腰与推动环的收缩口的轮廓对应匹配,胀块2的底边具有一个缺口,胀块2的梯形的腰受到收缩口的挤压作用,沿着夹头主轴1的径向发生位移运动,即胀块2抬升,多个胀块2均匀分布,构成一个圆环的空间结构,随着胀块2沿夹头主轴1的径向方向抬升,多个胀块2构成的圆环形状面板变大,带动气胎3向外部扩张,对套装在外部的卷筒12起到支撑挤压的作用,实现了对收卷加工料13的卷取操作。由此可见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之间的轴向运动变成了胀块2和气胎3之间的径向运动,通过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实现了卷取机构对加工收卷加工料13的卷取操作。
32.在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之间均匀分布有复位弹簧10,当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受到压缩空气的动力驱动沿着夹头主轴1的轴向方向相向而行,距离变成小,复位弹簧10受到挤压形变,积蓄弹性势能,当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失去压缩空气的驱动动力时,复位弹簧10恢复形变,复位弹簧10的两端挤压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
42,使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背向而行,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之间的距离变大,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胀块2和气胎3也随之沿着夹头主轴1的径向位置向靠近夹头主轴1的方向靠拢,卷取操作结束。可见,由于在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胀块2,气胀夹头在进行卷取操作时的受力比较均匀,避免了挤压力的不平衡,在气胀夹头的外表面圆周方向能够施压平衡的挤压力。
33.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气胎式气胀夹头,包括一个夹头主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胀块(2)、气胎(3)、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套装在夹头主轴(1)的外表面,在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之间均匀分布有胀块(2),在胀块(2)的外表面安装有气胎(3),在夹头主轴(1)开有气道,气道的作用是用于注入压缩空气使第一推动环(41)、第二推动环(42)发生相对位移,挤压胀块(2)和气胎(3)沿着夹头主轴(1)的径向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胎式气胀夹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相对的一侧具有收缩口,胀块(2)为梯形,胀块(2)的腰与推动环的收缩口的轮廓对应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胎式气胀夹头,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推动环(41)和第二推动环(42)之间均匀分布有复位弹簧(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胎式气胀夹头,其特征在于,胀块(2)的底边具有一个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胎式气胀夹头,其特征在于,在气胀夹头一侧的安装盘(11)与第一推动环(41)之间安装有顶紧套(6),在气胀夹头的另一侧安装有密封环(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胎式气胀夹头,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推动环(42)与密封环(5)之间安装有密封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胎式气胀夹头,其特征在于,气胎(3)为整体式,在气胎(3)的表面均匀分布有沟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胎式气胀夹头,包括夹头主轴、胀块、气胎,两个推动环套装在夹头主轴1的外表面,在两个推动环之间均匀分布有胀块和气胎,在夹头主轴的气道中注入压缩空气使两个推动环发生相对位移,挤压胀块和气胎沿着夹头主轴的径向方向移动,实现在径向方向的上卷取操作。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只需要向夹头主轴的气道内注入空气即可实现卷取操作,两个推动环沿夹头主轴的轴向方向移动,在挤压胀块的同时带动气胎沿夹头主轴的径向方向移动,气胎升起顶起卷筒,实现卷取操作,两个推动环之间的复位弹簧可使推动环复位,带动胀块回缩复位。复位。复位。


技术研发人员:代华 贾晓阳 徐小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齐纳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