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托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状轴类托盘。
背景技术:2.以前的轴类托盘大多是采用正方形形式排布的圆孔,可以放置的工件的数量有限,而且圆孔与轴接触,受热不易均匀,还有结构强度低,易损坏。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窝状轴类托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窝状轴类托盘,包括矩形边框和插料孔,
6.所述插料孔呈蜂窝状设置在所述矩形边框内,
7.所述插料孔为等六边形形状,所述插料孔每条边的中间位置向所述插料孔内延伸成形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顶住棒料。
8.进一步地,所述矩形边框的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立柱孔;
9.所述矩形边框的中央设置有一个第二立柱孔;
10.所述矩形边框上一对相对的两条边上分别对应间隔设置两个第三立柱孔。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孔与所述第三立柱孔为大小相同的圆孔,所述第二立柱孔为六边形孔,所述第二立柱孔大于所述插料孔。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孔上沿矩形边框对角线的方向设置有竖直开口的伸缩缝,所述伸缩缝内设置有连接块连接所述伸缩缝两侧的立柱孔。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柱孔的六个角的外侧伸出连接筋分别与相邻插料孔的角相连,所述连接筋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孔的侧边设置有加强筋。
14.进一步地,设置有第三立柱孔的两条边上间隔设置第一应力孔,所述第一应力孔为六边形形状且与所述插料孔的大小相同,且与所述插料孔部分共边相连,所述第三立柱孔与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应力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15.进一步地,未设置第三立柱孔的另一对边上均匀排布有第二应力孔,所述第二应力孔为五边形结构,相邻第二应力孔的外侧边之间设置为内凹结构。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窝状轴类托盘,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规模推广和生产制造。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窝状轴类托盘,采用六点接触,减少轴与托盘的接触面积,渗碳更加均匀。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窝状轴类托盘,蜂窝状结构能够存放更多的工件。
2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窝状轴类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4.其中,1-矩形边框、2-插料孔、21-支撑凸台、11-第一立柱孔、12-第二立柱孔、13-第三立柱孔、14-伸缩缝、15-连接筋、16-第一应力孔、17-第二应力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窝状轴类托盘,参考图1和图2,包括矩形边框1和插料孔2,所述插料孔2呈蜂窝状设置在所述矩形边框1内,所述插料孔2为等六边形形状,所述插料孔2每条边的中间位置向所述插料孔2内延伸成形有支撑凸台21,所述支撑凸台21顶住棒料。
29.所述矩形边框1的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立柱孔11;所述矩形边框1的中央设置有一个第二立柱孔12;所述矩形边框1上一对相对的两条边上分别对应间隔设置两个第三立柱孔13。
30.所述第一立柱孔11与所述第三立柱孔13为大小相同的圆孔,所述第二立柱孔12为六边形孔,所述第二立柱孔12大于所述插料孔2。
31.所述第一立柱孔11上沿矩形边框1对角线的方向设置有竖直开口的伸缩缝14,所述伸缩缝14内设置有连接块连接所述伸缩缝14两侧的立柱孔11。
32.所述第二立柱孔12的六个角的外侧伸出连接筋15分别与相邻插料孔2的角相连,
所述连接筋15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孔12的侧边设置有加强筋。
33.设置有第三立柱孔13的两条边上间隔设置第一应力孔16,所述第一应力孔16为六边形形状且与所述插料孔2的大小相同,且与所述插料孔2部分共边相连,所述第三立柱孔13与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应力孔16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34.未设置第三立柱孔13的另一对边上均匀排布有第二应力孔17,所述第二应力孔17为五边形结构,相邻第二应力孔17的外侧边之间设置为内凹结构。
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3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变型。
技术特征:1.一种蜂窝状轴类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边框和插料孔,所述插料孔呈蜂窝状设置在所述矩形边框内,所述插料孔为等六边形形状,所述插料孔每条边的中间位置向所述插料孔内延伸成形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顶住棒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轴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边框的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立柱孔;所述矩形边框的中央设置有一个第二立柱孔;所述矩形边框上一对相对的两条边上分别对应间隔设置两个第三立柱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状轴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孔与所述第三立柱孔为大小相同的圆孔,所述第二立柱孔为六边形孔,所述第二立柱孔大于所述插料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状轴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孔上沿矩形边框对角线的方向设置有竖直开口的伸缩缝,所述伸缩缝内设置有连接块连接所述伸缩缝两侧的立柱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状轴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孔的六个角的外侧伸出连接筋分别与相邻插料孔的角相连,所述连接筋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孔的侧边设置有加强筋。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状轴类托盘,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三立柱孔的两条边上间隔设置第一应力孔,所述第一应力孔为六边形形状且与所述插料孔的大小相同,且与所述插料孔部分共边相连,所述第三立柱孔与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应力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状轴类托盘,其特征在于,未设置第三立柱孔的另一对边上均匀排布有第二应力孔,所述第二应力孔为五边形结构,相邻第二应力孔的外侧边之间设置为内凹结构。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窝状轴类托盘,包括矩形边框和插料孔,所述插料孔呈蜂窝状设置在所述矩形边框内,所述插料孔为等六边形形状,所述插料孔每条边的中间位置向所述插料孔内延伸成形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顶住棒料。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规模推广和生产制造、采用六点接触,减少轴与托盘的接触面积,渗碳更加均匀等优点。渗碳更加均匀等优点。渗碳更加均匀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远大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