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1625发布日期:2022-05-05 20:4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属于涤纶复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涤纶是一种强韧度高、耐热性好,耐磨、耐光和耐腐蚀的聚酯纤维,是世界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品种,涤纶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60%以上。大量用于衣料、床上用品、各种装饰布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等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用纤维制品,如过滤材料、绝缘材料、轮胎帘子线、传送带等。在涤纶复捻工序中,需要将5个粗捻筒上的涤纶丝缠绕在1个大复捻筒上。现有的复捻工序是,5个粗捻筒上的涤纶丝经固定筒、传送辊筒后缠绕在复捻筒上。申请人在生产中发现,涤纶丝在经过固定筒时会发生强力损失,同时,现有复捻工序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张力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包括:
5.支架;
6.粗捻筒,横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7.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8.调力辊筒,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粗捻筒上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调力辊筒的转动;
9.传送辊筒,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粗捻筒下方;
10.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底部;
11.复捻筒,竖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底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复捻筒的转动。
12.在其中一个例子中,还包括:
13.张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于测量张力。
14.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传送辊筒包括:
15.第一辊筒,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16.第二辊筒,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在水平上距所述第一辊筒预定距离
17.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张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之间。
18.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粗捻筒为5个,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不同高度位置处。
19.在其中一个例子中,还包括:
20.导丝件,设置于所述传送辊筒与所述复捻筒之间的位置,所述导丝件上开设有导丝口;
21.其中,所述导丝口可将由所述传送辊筒输送过来的涤纶丝导送到所述复捻筒上。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装置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复捻筒转动,粗捻筒上的涤纶丝经过上方的调力辊筒后,通过传送辊筒及导丝件后缠绕于复捻筒上。在涤纶丝的输送过程中,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改变调力辊筒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对涤纶丝张力的微小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一方面可通过将原先固定筒不转动的滑动摩擦转化为调力辊筒转动的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涤纶丝的强力损失;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调节调力辊筒的转动,使其转动速度与涤纶丝的输送速度相同或不同来实现张力的适当调节。
附图说明
23.图1为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24.图2为传送辊筒与张力传感器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支架,2粗捻筒,3第一驱动机构,4调力辊筒,5传送辊筒,51第一辊筒,52第二辊筒,6第二驱动机构,7复捻筒,8张力传感器,9导丝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8.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一种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包括支架1、粗捻筒2、第一驱动机构3、调力辊筒4、传送辊筒5、第二驱动机构6和复捻筒7。
29.支架1,主要用于支撑安装粗捻筒2、第一驱动机构3、调力辊筒4、传送辊筒5等零部件。本实施例中,支架1由底板、立柱及若干横梁组成。
30.粗捻筒2,横向可转动安装在支架1上。本实施例中,粗捻筒2为5个,间隔可转动安装在支架1上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并位于同一垂线上。
31.第一驱动机构3,安装在支架1上,用于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为伺服电机。
32.调力辊筒4,可转动安装在支架1上,并位于粗捻筒2上方,第一驱动机构3可驱动调力辊筒4的转动。本实施例中,调力辊筒4的轴向与粗捻筒2的轴向相同。调力辊筒4的作用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实现粗捻筒2上涤纶丝的输送转向;另一方面是通过调力辊筒4的转动,将原先是固定筒不转动的滑动摩擦转化为调力辊筒4转动的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涤纶丝的强力损失;再一方面是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调节调力辊筒4的转动,使其转动速度与涤纶丝的输送速度相同或不同来实现张力的调节,例如当调节辊筒的转动速度小于涤纶丝的输送速度时,可适当增大张力,当调节辊筒的转动速度与涤纶丝的输送速度相同时,不改变已有张力。
33.传送辊筒5,可转动安装在支架1上,并位于粗捻筒2下方。本实施例中,传送辊筒5包括第一辊筒51和第二辊筒52,第一辊筒51和第二辊筒52均可转动安装在支架1上,并且第
二辊筒52在水平上距第一辊筒51预定距离。传输辊筒主要用于将调力辊筒4上输送来的涤纶丝传输到复捻筒7上。
34.第二驱动机构6,安装在支架1底部,用于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6可以为伺服电机。
35.复捻筒7,竖向可转动安装在支架1底部,第二驱动机构6可驱动复捻筒7的转动,从而将涤纶丝缠绕于复捻筒7上。
36.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包括张力传感器8,张力传感器8安装在支架1上,用于测量张力。本实施例中,张力传感器8安装在第一辊筒51和第二辊筒52之间,张力传感器8通过支座安装在第一辊筒51斜下方。
37.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包括导丝件9,导丝件9安装在传送辊筒5与复捻筒7之间的位置,导丝件9上开设有导丝口,导丝口可将由传送辊筒5输送过来的涤纶丝导送到复捻筒7上。
38.上述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的工作方式:第二驱动机构6驱动复捻筒7转动,粗捻筒2上的涤纶丝经过上方的调力辊筒4后,通过传送辊筒5及导丝件9后缠绕于复捻筒7上。在涤纶丝的输送过程中,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改变调力辊筒4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对涤纶丝张力的微小调节。此外,可根据张力传感器8检测到涤纶丝的输送张力。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粗捻筒(2),横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第一驱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调力辊筒(4),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并位于所述粗捻筒(2)上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可驱动所述调力辊筒(4)的转动;传送辊筒(5),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并位于所述粗捻筒(2)下方;第二驱动机构(6),设置于所述支架(1)底部;复捻筒(7),竖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1)底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可驱动所述复捻筒(7)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力传感器(8),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用于测量张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筒(5)包括:第一辊筒(51),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第二辊筒(52),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并在水平上距所述第一辊筒(51)预定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传感器(8)设置于所述第一辊筒(51)和所述第二辊筒(5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捻筒(2)为5个,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不同高度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丝件(9),设置于所述传送辊筒(5)与所述复捻筒(7)之间的位置,所述导丝件(9)上开设有导丝口;其中,所述导丝口可将由所述传送辊筒(5)输送过来的涤纶丝导送到所述复捻筒(7)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捻工序张力调节装置,包括:支架;粗捻筒,横向可转动设置于支架上;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支架上,调力辊筒,可转动设置于支架上,并位于粗捻筒上方,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调力辊筒的转动;传送辊筒,可转动设置于支架上,并位于粗捻筒下方;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支架底部;复捻筒,竖向可转动设置于支架底部,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复捻筒的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一方面可通过将原先固定筒不转动的滑动摩擦转化为调力辊筒转动的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涤纶丝的强力损失;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调节调力辊筒的转动,使其转动速度与涤纶丝的输送速度相同或不同来实现张力的适当调节。同来实现张力的适当调节。同来实现张力的适当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彭璞 邹明武 郦海洋 徐敏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