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纱筒

文档序号:33625140发布日期:2023-03-25 17:3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纺织纱筒

1.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纺织纱筒。


背景技术:

2.纺织纱筒,用于纺织时收纱或者放纱。现有的纺织纱筒,每个纱筒需要单独配设一个中心轴和电机来进行收卷或者放卷。若一个电机配合一个中心轴来带动多个纱筒转动时,这些纱筒为同步转动,难以实现单个纱筒是否转动的独立控制。
3.公开号为cn105060024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纺织纱筒。其通过上分体、中分体和下分体可以同时对三种不同纱线进行放纱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空间需求。但是,显然,其上分体、中分体以及下分体之间为中心轴带动的同步转动关系,上分体、中分体以及下分体是否转动无法独立控制,对于不同种纱线来说,其无法根据不同纱线的不同使用量或者使用情况来单独控制是否放线,应用范围有限。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实现筒体转动独立控制的多筒体组合的纺织纱筒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筒体转动独立控制的多筒体组合的纺织纱筒。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6.纺织纱筒,包括筒体和同轴设置于筒体内部的中心轴;所述筒体内壁设置有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电磁控制装置包括联动件;所述电磁控制装置通电,所述联动件吸附在中心轴上,使所述筒体和中心轴形成联动;所述电磁控制装置断电,所述联动件与中心轴脱离,使所述筒体的转动独立于中心轴。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纺织纱筒,所述电磁控制装置还包括线圈、套筒以及复位弹簧;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在筒体内壁上,另一端向中心轴方向延伸且和中心轴不接触;所述线圈同轴固定在套筒的内壁上;所述联动件为铁芯,且同轴设置于线圈内部;所述套筒靠近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铁芯一端穿过通孔伸出至套筒外部,另一端设置有挡件,所述挡件为圆板状,且挡件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铁芯外部,且位于套筒靠近中心轴的一端与挡件之间,电磁控制装置不通电时,复位弹簧处于自由伸缩状态。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纺织纱筒,所述电磁控制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且至少一个所述电磁控制装置沿筒体内壁周向间隔均匀设置。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纺织纱筒,所述联动件靠近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纺织纱筒,所述筒体为多个;多个所述筒体同轴套设在同一个中心轴的外部;每个所述筒体和中心轴之间都设置有电磁控制装置。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纺织纱筒,所述筒体的两端都设置有支架;所述
筒体转动设置在其两端的支架之间。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纺织纱筒,每个所述筒体内部都同轴设置有短轴;多个所述筒体内部的短轴首尾依次拆卸式连接形成中心轴。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纺织纱筒,所述短轴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另一端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所述卡槽的侧壁与卡块之间设置有位置对应的螺孔。
1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电磁控制装置控制筒体和中心轴之间是否联动,即控制筒体是否跟随中心轴转动,为实现单个中心轴带动多个筒体转动时,各个筒体是否转动进行独立控制提供基础,采用单个中心轴也就意味着单个电机带动多个筒体转动,且这些筒体之间是否转动独立控制,打破了传统的多个筒体需要采用多个中心轴和电机才能实现独立控制是否转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设备,降低了设备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1中纺织纱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1中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2中纺织纱筒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3中纺织纱筒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实施例3中单体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参见图1、图2,纺织纱筒,包括筒体1和同轴设置于筒体1内部的中心轴2;所述筒体1内壁设置有电磁控制装置3,所述电磁控制装置3包括联动件31;所述电磁控制装置3通电,所述联动件31吸附在中心轴2上,使所述筒体1和中心轴2形成联动;所述电磁控制装置3断电,所述联动件31与中心轴2脱离,使所述筒体1的转动独立于中心轴2。
22.筒体1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筒状,一般为圆筒状(也可为其他形状,一般无实际意义),中心轴2同轴穿设在筒体1内部,中心轴2的转动通过电机驱动。
23.电磁控制装置3控制筒体1和中心轴2之间是否联动,即控制筒体1是否跟随中心轴2转动,为实现单个中心轴2带动多个筒体1转动时,各个筒体1是否转动进行独立控制提供基础,采用单个中心轴2也就意味着单个电机带动多个筒体1转动,且这些筒体1之间是否转动独立控制,打破了传统的多个筒体需要采用多个中心轴和电机才能实现独立控制是否转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设备,降低了设备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
24.其中,参见图2,所述电磁控制装置3还包括线圈32、套筒33以及复位弹簧34;所述套筒33的一端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另一端向中心轴2方向延伸且和中心轴2不接触;所述线圈32同轴固定在套筒33的内壁上;所述联动件31为铁芯,且同轴设置于线圈32内部;所述套筒33靠近中心轴2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铁芯一端穿过通孔伸出至套筒33外部,另一端设置有挡件311,所述挡件311为圆板状,且挡件311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复位弹簧34
套设在铁芯外部,且位于套筒33靠近中心轴2的一端与挡件311之间,电磁控制装置3不通电时,复位弹簧34处于自由伸缩状态。
25.电磁控制装置3的控制原理为:通电时,联动件31(铁芯)具有磁性,联动件31与中心轴2之间产生吸引力(当然,中心轴2采用可被磁吸附的物质制作而成,如铁质中心轴),联动件31朝向中心轴2移动并最终吸附在中心轴2上,使中心轴和筒体1形成联动(一起转动);当断电时,联动件31失去磁性,由于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使联动件31和中心轴2之间脱离,此时中心轴2不带动筒体1转动;套筒33、复位弹簧34以及筒体3都采用非磁吸附物质制成,避免影响联动件31动作。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为了提高中心轴2带动筒体1转动时,中心轴2与筒体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电磁控制装置3设置有至少一个,且至少一个所述电磁控制装置3沿筒体1内壁周向间隔均匀设置。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心轴2带动筒体1转动时,中心轴2与筒体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所述联动件31靠近中心轴2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部312。当然,在弧形部312吸附在中心轴2外部时,多个电磁控制装置3上的弧形部312之间相互不接触(相互之间具有间隙)。
28.实施例2,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筒体1为多个;多个所述筒体1同轴套设在同一个中心轴2的外部;每个所述筒体1和中心轴2之间都设置有电磁控制装置3。
29.一个中心轴2配设多个筒体1,各个筒体1之间是否转动通过电磁控制装置3独立控制,替代传统的多个筒体需要采用多个中心轴和电机才能实现独立控制是否转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设备,降低了设备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
30.其中,参见图3,为了对筒体1进行支撑,避免筒体1悬空,所述筒体1的两端都设置有支架4;所述筒体1转动设置在其两端的支架4之间;为了对筒体1内部的电磁控制装置3进行供电,所述筒体1和其两端的之间4之间通过导电滑环转动连接;为了对中心轴2进行支撑,中心轴2和支架4之间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当然,为了避免安装位置冲突,导电滑环和轴承分别位于支架4的两端,且导电滑环位于支架4靠近筒体1的一侧。
31.实施例3,参见图4、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所述筒体1内部都同轴设置有短轴11;多个所述筒体1内部的短轴11首尾依次拆卸式连接形成中心轴2。
32.将中心轴2分化为和筒体1一一对应的短轴,在筒体1收卷完成或者放卷完成时,可方便的对筒体1进行更换,具体的,将筒体1对应的短轴11与其两侧的筒体1的短轴11拆分,即可将该筒体1连同短轴取下,将新的筒体1套设在取下的短轴11外部,然后再重新使该短轴11与两侧的筒体1的短轴11连接上即可。当然,为了更换更方便,短轴11可和筒体1一体式设计,具体的,筒体1通过导电滑环转动安装在两个支架4之间,短轴11同轴设置在筒体1内,且其两端通过轴承和支架4连接,使支架4、短轴11以及筒体1形成一个整体,整体进行拆卸和安装。
33.其中,参见图5,所述短轴11的一端设置有卡槽111,另一端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112;所述卡槽111的侧壁与卡块112之间设置有位置对应的螺孔。
34.两个短轴11之间通过卡槽111和卡块112卡接,并在卡接后通过螺栓固定,实现相邻短轴11之间的拆卸式连接。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