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1431发布日期:2023-05-13 09:4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浓淡分离燃烧器,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


背景技术:

1、气力输送是工业中常见的粉体输送方式。通常在燃烧领域,提高粉体(通常是粉体)浓度对于燃烧器点火和稳定燃烧有利,而传统电厂锅炉输送风中的固-气比较低。其中,浓淡分离一般出现在浓淡分离燃烧器领域。

2、相关技术中,浓淡分离器浓相支流下游阻力过大时,仅依靠气流自身动力分离后导致浓相支流总流量或固-气比偏低,还难以实现浓相支流总流量、固-气比的精确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该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能够提高浓相支流的流动效果,从而保证浓相支流的总流量。

3、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包括:

4、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第一端用于通入粉体,所述输送管道的第二端具有沿所述输送管道径向布置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粉体通入所述输送管道,能够在所述输送管道内分成浓相支流和稀相支流,且所述浓相支流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口排出,所述稀相支流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出口排出;

5、第一排气段和第二排气段,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连通,且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二端内,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一端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6、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增压件和第一腔室,所述增压件具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空腔内,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气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腔室、第二排气段和进气口进入所述增压件内;和,

7、阻拦件,所述阻拦件设在所述第二排气段内,且所述阻拦件沿所述第二排气段的周向布置且所述第二排气段的内周壁适配,所述阻拦件用于阻拦所述第二排气段中的粉体进入所述增压件中。

8、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能够利用增压组件在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一端的内周壁之间形成负压,从而可以抵消该分离器下游阻力,进而保证浓相支流总流量能够达到设计值。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排气支路和进气支路,所述排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增压件之间,所述进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排气段与所述增压件之间,

10、所述排气支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进气支路设有第二阀门,以便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时,所述第二排气段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排气支路排出;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时,外界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进气支路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排气段延伸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排气段的横截面积沿由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一排气段内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段具有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二端形成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在正交于所述第二排气段延伸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的横街面积沿由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拦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阻拦件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的端口的周向环绕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布置,所述阻拦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相连。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荷电组件,所述荷电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排气段内,所述荷电组件包括放电件,所述放电件包括放电部和绝缘部,所述绝缘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排气段相连,所述放电件用于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且所述放电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延伸方向一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的外周壁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一端的内周壁之间,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周向环绕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布置,所述螺旋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延伸方向一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电部还包括放电尖端,所述放电尖端的第一端与所述放电部相连,所述放电尖端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电尖端沿所述放电部的周向间隔布置。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放电尖端组,每一个所述放电尖端组包括多个所述放电尖端,多个所述放电尖端组沿所述放电部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拦件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排气支路和进气支路,所述排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增压件之间,所述进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排气段与所述增压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排气段延伸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排气段的横截面积沿由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一排气段内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段具有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二端形成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在正交于所述第二排气段延伸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的横街面积沿由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阻拦件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的端口的周向环绕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布置,所述阻拦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荷电组件,所述荷电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排气段内,所述荷电组件包括放电件,所述放电件包括放电部和绝缘部,所述绝缘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排气段相连,所述放电件用于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且所述放电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延伸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的外周壁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排气段的第一端的内周壁之间,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周向环绕所述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布置,所述螺旋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排气段的延伸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部还包括放电尖端,所述放电尖端的第一端与所述放电部相连,所述放电尖端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电尖端沿所述放电部的周向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放电尖端组,每一个所述放电尖端组包括多个所述放电尖端,多个所述放电尖端组沿所述放电部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件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输送管道、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增压组件和阻拦件,输送管道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排气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二排气段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连通,第一排气段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排气段的第二端内,第一排气段的外周壁与第二排气段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增压组件包括增压件和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排气段均与增压件相连,第一排气段与第二排气段的重合部分均位于第一腔室的空腔内,阻拦件设在第二排气段内,阻拦件用于阻拦第二排气段中的粉体进入增压件中。本发明的混合型粉体浓淡分离器能够提高浓相支流的流动效果,从而保证浓相支流的总流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宇,王乃继,张红顺,程晓磊,牛芳,张鑫,杨石,陈隆,罗伟,刘增斌,王志星,李婷,王永英,段璐,王实朴,杨晋芳,王志强,柳冠青,谭静,于世雷,程鹏,李立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