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缓冲减振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8388发布日期:2022-11-15 21:1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缓冲减振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电梯减振降噪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电梯导轨进行减振的减振箱。


背景技术:

2.为了降低电梯运行的振动和噪声,电梯导轨支架与井壁之间需要设置减振降噪装置。如图1所示,现有的减振箱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井壁201上的箱体101,减振板102垂直穿过箱体且两端分别连接型板103,两型板则通过夹紧板104与电梯导轨202相互固定,箱体内壁与减振板之间还设有减振垫(未图示);当电梯工作而通过型板带动减振板振动时,减振垫将对减振板施加缓冲而实现减振。该种减振箱结构的厚度较大,要求电梯导轨与井壁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导致其无法适应于空间有限的电梯安装环境;同时,安装时需要将箱体内壁与井壁相互贴紧,其对井壁的平整度和垂直度都较高,也提高了电梯减振箱的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较小且对井壁要求低的电梯缓冲减振箱,以提高减振箱的适用范围,并降低其安装要求和安装难度。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包括相对设置的外板和内板,外板与电梯导轨相邻设置且横向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直角状的调节耳,调节耳可装拆地安装于井壁上;内板设置于两侧的调节耳之间并与井壁留有间隙,内板与外板之间装有具有弹性的减振件,内板的垂向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固定耳可装拆地安装于电梯导轨上。
5.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调节耳沿垂直于井壁的方向可移动地固定于外板上。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内板和外板设置于电梯导轨与井壁之间,它们组成了内部放置弹性减振件的箱体,减振件可以是弹簧、橡胶件或弹簧橡胶的复合件等具备弹性缓冲能力的零部件;其中,内板背向外板的一侧与井壁相邻并留有间隙,使得内板无需与井壁相互接触或固定,同时,外板的左、右两侧的调节耳越过内板固定于井壁上,由此极大地减小了减振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对井壁平整度和垂直度的要求;另外,内板的上、下两端的固定耳越过外板直接与电梯导轨连接,这可以减少电梯导轨与箱体之间的零部件,从而减小整个减振箱的厚度,使其可以适应空间较为有限的安装环境;还有,调节耳可移动地安装于外板上,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减振箱的厚度,以提高其适用范围;再有,安装该种减振箱时,可以先将箱体安装至电梯导轨上,然后再利用调节耳安装至井壁上,从而提高装配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7.图1是现有的电梯减振箱的结构示意图。
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梯缓冲减振箱的结构示意图。
9.图3是电梯缓冲减振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0.图4是外板及其内减振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如图2-4所示。
12.一种电梯缓冲减振箱,包括相对设置的外板1和内板2,外板与电梯导轨202相邻设置且横向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直角状的调节耳3,调节耳可装拆地安装于井壁上;内板设置于两侧的调节耳之间并与井壁留有间隙,内板与外板之间装有具有弹性的减振件,内板的垂向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5,固定耳可装拆地安装于电梯导轨上。
13.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内板和外板设置于电梯导轨与井壁之间,它们组成了内部放置弹性减振件的箱体;其中,内板背向外板的一侧与井壁相邻并留有间隙,使得内板无需与井壁相互接触或固定,同时,外板的左、右两侧的调节耳越过内板固定于井壁上,由此极大地减小了减振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对井壁平整度和垂直度的要求;另外,内板的上、下两端的固定耳越过外板直接与电梯导轨连接,这可以减少电梯导轨与箱体之间的零部件,从而减小整个减振箱的厚度,使其可以适应空间较为有限的安装环境。
14.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调节耳3沿垂直于井壁的方向可移动地固定于外板1上,通过调节耳的移动而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减振箱的厚度,以提高减振箱的适用范围,同时,在电梯安装施工中需要安装减振箱时,通过调节耳位置的调节可以使其更加方便地与电梯导轨和井壁连接,从而提高安装方便性和电梯导轨安装的准确性。具体地,可以将外板1的横向截面形状设置为内侧朝向井壁的“凵”字型,调节耳3的横向截面形状设置为直角形,外板“凵”字型的侧边和调节耳的其中一侧边相对地开有通孔,且至少一个通孔为长条状的调节孔6,调节螺栓7穿过两通孔并与调节螺母螺接,从而将外板和调节耳相对固定;该种外板和调节耳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可以有效减小减振箱的厚度,且在电梯安装施工中需要安装减振箱时,可以先将相互固定的内板和外板安装至电梯导轨上,而将调节耳安装至井壁上,再利用调节螺栓和调节螺母将外板和调节耳相对固定,从而提高安装操作的方便性。
15.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外板1和内板2相对地开有通孔,内板外侧的通孔处固定安装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栓10依次穿过外板和内板的通孔并与限位螺母螺接,且限位螺栓的螺头与外板之间设有橡胶垫圈11;限位螺栓和限位螺母的设置可以对外板和内板进行垂直于井壁的方向进行限位,也就是对减振的方向形成了限位,而橡胶垫圈的厚度则决定了外板和内板的相对位置范围,从而也决定了箱体内部的减振件的形变大小,由此对减振件变形量进行了限制,既可以使减振件在设定程度上进行减振,也可以避免电梯导轨产生过大范围的振动,从而保护电梯导轨和电梯工作的安全。
16.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固定耳5与外板1顶部、底部边缘处之间留有间隙并设有垂向减振垫12,这是因为减振箱在电梯工作过程中除了会产生横向的振动之外,还会产生一定的垂向振动,为此,在固定耳与外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可以在垂向上留出振动所需的空间,使电梯的运行更加平稳,而在该位置处设置垂向减振垫,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同时,垂向减振垫的设置也可以防止灰尘、碎石等进入箱体内部,避免影响减振箱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减振箱及其内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缓冲减振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外板(1)和内板(2),外板与电梯导轨相邻设置且横向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直角状的调节耳(3),调节耳可装拆地安装于井壁上;内板设置于两侧的调节耳之间并与井壁留有间隙,内板与外板之间装有具有弹性的减振件(4),内板的垂向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5),固定耳可装拆地安装于电梯导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其特征在于:调节耳(3)沿垂直于井壁的方向可移动地固定于外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其特征在于:外板(1)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内侧朝向井壁的“凵”字型,调节耳(3)的横向截面形状为直角形,外板“凵”字型的侧边和调节耳的其中一侧边相对地开有通孔,且至少一个通孔为长条状的调节孔(6),调节螺栓(7)穿过两通孔并与调节螺母螺接。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其特征在于:外板(1)和内板(2)相对地开有通孔,内板外侧的通孔处固定安装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栓(10)依次穿过外板和内板的通孔并与限位螺母螺接,且限位螺栓的螺头与外板之间设有橡胶垫圈(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其特征在于:固定耳(5)与外板(1)顶部、底部边缘处之间留有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缓冲减振箱,其特征在于:间隙处设有垂向减振垫(12)。

技术总结
一种电梯缓冲减振箱,相对设置的外板与内板之间装有减振件,外板与电梯导轨相邻并在左右两侧设有可移动的调节耳与井壁固定,内板与井壁相邻并留有间隙,且内板的上下两侧通过固定耳连接电梯导轨。该电梯缓冲减振箱仅将调节耳固定于井壁上,极大地减小了减振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对井壁平整度和垂直度的要求;而内板的的固定耳越过外板直接与电梯导轨连接,这可以减少电梯导轨与箱体之间的零部件,从而减小整个减振箱的厚度,使其可以适应空间较为有限的安装环境;可移动的调节耳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减振箱的厚度,以提高其适用范围。用范围。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马登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深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8
技术公布日:2022/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