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覆膜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3722发布日期:2023-01-06 23:3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覆膜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编织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覆膜编织袋。


背景技术:

2.编织袋在货物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起到对货物的防潮保护,通常在编织袋内部设置一层塑料薄膜,但是其材料较差,容易破损或是弄脏,不能反复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3.现有公开了一种内覆膜塑料编织袋(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2121643142.1),其包括塑料编织袋主体以及设置在塑料编织袋主体内的内袋,所述塑料编织袋主体袋口处缝制有防刮布,所述内袋袋口处通过连接件与防刮布的内侧连接;位于所述连接件下方的内袋袋口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内袋底角处通过底角固定件固定在塑料编织袋主体上。
4.该方案通过凹凸软骨条进行袋口密封,当货物过多且发生震动晃动时,很容易撑开,造成货物泄漏,对袋体的密封不够牢固;并且通过磁吸扣与钢针进行内袋与外袋的连接方式,在拆除的时候,需要使用特定的拆卸装置,实际使用中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覆膜编织袋,旨在解决上述袋口密封不紧以及内袋与袋体分离不便利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包括袋体以及连接于其内部的内袋,袋体底角处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内袋底角处连接有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匹配,袋体和内袋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密封袋口的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第一密封装置位于第二密封装置上方。
8.作为优选,袋体上端还设有连接区域,连接区域内侧设有母贴,内袋上端还设有子贴,母贴与子贴匹配,用于将内袋袋口与袋体袋口连接。
9.作为优选,还包括防刮边,防刮边的材料与袋体的材料相同且其为双层结构。
10.作为优选,防刮边由袋体顶部翻折后缝合或粘接形成。
11.作为优选,第一密封装置固定于防刮边与袋体的连接处内侧,第二密封装置固定于内袋袋口处下方。
12.作为优选,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带和母扣,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带和子扣,子扣与母扣匹配。
13.作为优选,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
14.作为优选,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都为拉链。
15.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放置信息卡片的塑料卡槽,塑料卡槽缝合或粘接在袋体上。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分别在内袋袋口和袋体袋口处都设置拉链结构,双层密封,增加对货物的密封性,在受到挤压或是晃动时,也不易造成包装货物的泄漏;
18.在袋体底角内侧和内袋底角外侧分别设置子母扣,连接和分离都非常便利,便于使用人员进行内袋更换或是清洗,使得本编织袋可以重复使用,增加实用性,减少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内覆膜编织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袋体中袋口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袋中袋口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防刮边,2-连接处,21-第一密封装置,3-连接区域,31-母贴,4
‑ꢀ
塑料卡槽,5-袋体,6-内袋,61-子贴,62-第二密封装置,7-第二连接装置,71
‑ꢀ
第二连接带,72-子扣,8-第一连接装置,81-第一连接带,82-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1
26.如图1-5所示,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包括袋体5以及连接于其内部的内袋6,袋体5底角处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8,内袋6底角处连接有第二连接装置7,第一连接装置8与第二连接装置7匹配,袋体5和内袋6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密封袋口的第一密封装置21和第二密封装置62,第一密封装置21位于第二密封装置62上方。第一连接装置8和第二连接装置7的数量分别有两个,第一连接装置8分别与袋体5两个底角的内侧连接,第二连接装置7分别与内袋6的两底角外侧连接,然后将第一连接装置8和第二连接装置7对应连接起来,就完成了内袋6与袋体5的固定连接。
27.内袋6采用材质较硬的塑料薄膜,这样可以进行反复使用,不容易造成损坏。
28.其中,袋体5上端还设有连接区域3,连接区域3内侧设有母贴31,内袋6 上端还设有子贴61,母贴31与子贴61匹配,用于将内袋6袋口与袋体5袋口连接。母贴31与子贴61是魔术贴的两个组成部分,可通过很简单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或是分开,便于在需要更换或是清洗时对内袋6进行拆下。母贴31在袋体5连接区域3的内侧,子贴61设置在内袋6上端的外侧。
29.如图1所示,还包括防刮边1,防刮边1的材料与袋体5的材料相同且其为双层结构;防刮边1由袋体5顶部翻折后缝合或粘接形成。防刮边1就是袋体5 的一部分,其二者是连接为一体化结构的,进行翻折后形成防刮边1是为了在对编织袋进行填装货物或是提起时提高编织袋的使用寿命,因为双层结构可以增加坚固性,不容易损坏。
30.并且第一密封装置21固定于防刮边1与袋体5的连接处2内侧,第二密封装置62固定于内袋6袋口处下方。这样设置是为了在内袋6或是袋体5密封之后,在其密封结构两侧,还会有突出部分,可以对密封结构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31.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装置8包括第一连接带81和母扣82,第二连接装置 7包括第二连接带71和子扣72,子扣72与母扣82匹配。第一连接带81两端分别连接袋体5底角内侧和母扣82,第二连接带71分别连接内袋6底角外侧和子扣72,当内袋6与袋体5需要连接时,将子扣72的突出部分伸入母扣82中即可卡主,当需要二者分离时,沿母扣82表面的按钮推动,
即可将子扣72取出,操作非常便利。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34.第一密封装置21和第二密封装置62都为拉链。操作方便,并且双层密封,增加对货物的密封性,在受到挤压或是晃动时,也不易造成包装货物的泄漏。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37.还包括用于放置信息卡片的塑料卡槽4,塑料卡槽4缝合或粘接在袋体5上。塑料卡槽4如图1所示,其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可以将本编织袋的相关信息写成卡片或是纸条形式放入,便于进行区分和查找。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包括袋体(5)以及连接于其内部的内袋(6),其特征在于,袋体(5)底角处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8),内袋(6)底角处连接有第二连接装置(7),第一连接装置(8)与第二连接装置(7)匹配,袋体(5)和内袋(6)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密封袋口的第一密封装置(21)和第二密封装置(62),第一密封装置(21)位于第二密封装置(6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其特征在于,袋体(5)上端还设有连接区域(3),连接区域(3)内侧设有母贴(31),内袋(6)上端还设有子贴(61),母贴(31)与子贴(61)匹配,用于将内袋(6)袋口与袋体(5)袋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刮边(1),防刮边(1)的材料与袋体(5)的材料相同且其为双层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其特征在于,防刮边(1)由袋体(5)顶部翻折后缝合或粘接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装置(21)固定于防刮边(1)与袋体(5)的连接处(2)内侧,第二密封装置(62)固定于内袋(6)袋口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8)包括第一连接带(81)和母扣(82),第二连接装置(7)包括第二连接带(71)和子扣(72),子扣(72)与母扣(82)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8)与第二连接装置(7)的数量均为两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装置(21)和第二密封装置(62)都为拉链。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信息卡片的塑料卡槽(4),塑料卡槽(4)缝合或粘接在袋体(5)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覆膜编织袋,属于编织袋领域,包括袋体以及连接于其内部的内袋,袋体底角处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内袋底角处连接有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匹配,袋体和内袋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密封袋口的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第一密封装置位于第二密封装置上方。分别在内袋袋口和袋体袋口处都设置拉链结构,双层密封,增加对货物的密封性,在受到挤压或是晃动时,也不易造成包装货物的泄漏;在袋体底角内侧和内袋底角外侧分别设置子母扣,连接和分离都非常便利,便于使用人员进行内袋更换或是清洗,使得本编织袋可以重复使用,增加实用性,减少材料浪费。减少材料浪费。减少材料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量 姜集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耀弘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0
技术公布日:202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