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产品暂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9909发布日期:2023-04-19 13:2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产品暂存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3d打印,具体为一种3d打印产品暂存架。


背景技术:

1、三维立体打印机,也称三维打印机,是快速成型的一种工艺,采用层层堆积的方式分层制作出三维模型,其运行过程类似于传统打印机,只不过传统打印机是把墨水打印到纸质上形成二维的平面图纸,而三维打印机是把液态光敏树脂材料、熔融的塑料丝、石膏粉等材料通过喷射粘结剂或挤出等方式实现层层堆积叠加形成三维实体。

2、现有技术中,打印好的3d产品都是粘合在打印治具的下端,通过打印层层叠加形成,打印完成后,人工或机械臂会将打印治具取下放置在特定的产品暂存架上等待其干燥,固化,然后进行打磨等作业,现有的打印治具基本都是由支撑框架构成,但是往往放置于产品放置架上的时候会由于人工放置不到位或机械臂放置时产生的震动,导致其跌落,造成产品损坏,增加企业的成本,同时机械臂也感应不到打印治具上是否存在有打印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产品暂存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产品暂存架,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一侧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端设有产品暂存台,所述产品暂存台由矩形平台及设置于其上端的半圆形卡接台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产品暂存台通过设置于其前端的第一固定螺丝固定连接。

3、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安装柱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至少四个第二固定螺丝,通过四个第二固定螺丝,与设置于其后端的支撑板或支撑架固定连接。

4、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安装柱呈凸字设置,且所述压力传感器一端通过至少两个第三固定螺丝与所述安装柱凸起部分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与凸字部分均开设有螺纹孔,通过两个第三固定螺丝相互连接。。

5、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压力传感器靠近所述安装柱的一端还设有与之连接的引线,压力传感器可传输信号至机械臂,识别该暂存架上是否放置有打印产品治具存在。

6、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半圆形卡接台与所述矩形平台为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且所述半圆形卡接台内部设置有与产品治具相吸附的第一磁铁,金属结构保证了其强度,另外在制造时,提前将磁铁预放置其内部,与打印治具相吸附,保证打印治具不会因放置不到位而跌落。

7、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矩形平台远离所述安装柱的另一端,其端面对称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产品治具相吸附的第二磁铁。

8、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3d打印产品暂存架,在产品暂存台上设置特定的半圆形卡接台与多个磁铁,当人工或机械臂将打印治具抓取放置在3d打印产品暂存架上时,通过半圆形卡接台及多个磁铁可将打印治具卡接及吸附在其上,保证打印治具不会因震动或放置不到位导致的产品跌落的情况发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3d打印产品暂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柱(1),所述安装柱(1)一侧设置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力传感器(6)上端设有产品暂存台,所述产品暂存台(2)由矩形平台(9)及设置于其上端的半圆形卡接台(3)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6)与所述产品暂存台(2)通过设置于其前端的第一固定螺丝(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产品暂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至少四个第二固定螺丝(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产品暂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呈凸字设置,且所述压力传感器(6)一端通过至少两个第三固定螺丝(7)与所述安装柱(1)凸起部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产品暂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6)靠近所述安装柱(1)的一端还设有与之连接的引线(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产品暂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卡接台(3)与所述矩形平台(9)为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且所述半圆形卡接台(3)内部设置有与产品治具相吸附的第一磁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产品暂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平台(9)远离所述安装柱(1)的另一端,其端面对称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产品治具相吸附的第二磁铁(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产品暂存架,包括安装柱,安装柱一侧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上端设有产品暂存台,产品暂存台由矩形平台及设置于其上端的半圆形卡接台构成,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产品暂存台通过设置于其前端的第一固定螺丝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产品暂存台上设置特定的半圆形卡接台与多个磁铁,当人工或机械臂将打印治具抓取放置在3D打印产品暂存架上时,通过半圆形卡接台及多个磁铁可将打印治具卡接及吸附在其上,保证打印治具不会因震动或放置不到位导致的产品跌落的情况发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斌,杨丰源,刘舒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博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