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8875发布日期:2022-12-21 05:3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即时混合瓶的设计与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


背景技术:

2.市场上使用的瓶子一般包括塑料瓶、玻璃瓶和陶瓷瓶,其中塑料瓶的应用是最为广泛,主要应用于药品、化妆品、保健品、食品、饮料等方面,塑料瓶的材质包括有pet、pen、pvc、abs、pmma、ldpe等,在各行各业都有普遍的应用。
3.大多数瓶体只是单一的瓶体,但是在市场的应用需求中,有需要将两种液体独立相分开装设,使用时再相互即时混合的情况,这时候,普通的瓶子就无法满足这一使用要求,所以,市场上出现了独立的即时混合瓶。
4.本申请人于2021年10月22日提交申请了专利文件,一种旋转撑开式的即时混合瓶(授权公告号:cn 216187745u),该即时混合瓶很好地解决了两种液体相盛放、和即时混合的使用需求,结构简单实用,使用快捷方便。
5.本技术方案在原有即时混合瓶的方案基础上对瓶体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改良与完善,通过设置瓶塞体与旋转件的结构,可以更快捷方便地使上瓶体与下瓶体相连通与相分隔,操作上更加灵活快速,闭合和导通的效果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
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包括下瓶体、上瓶体、瓶塞体、旋转件以及瓶盖体,所述下瓶体与上瓶体活动旋合连接,所述上瓶体呈上部敞开设置,上瓶体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开口,所述旋转件配合旋合连接在所述上瓶体的上部,该旋转件的下部与所述瓶塞体的上部相配合卡设,该旋转件可带动所述瓶塞体旋转,所述瓶盖体的内侧底面与所述旋转件的上顶面相连接活动卡设,该瓶盖体可驱动所述旋转件旋转;所述瓶塞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接螺纹和连通孔,所述瓶塞体通过所述外接螺纹配合旋合塞设在所述连接开口上,所述上瓶体与下瓶体通过所述连通孔相活动连通。
9.更进一步,所述瓶塞体的上部设置有卡接条,所述旋转件的底部设有卡设片,所述卡设片配合活动卡设在所述卡接条上。
10.更进一步,所述旋转件的上顶面分布设置有卡设块,所述瓶盖体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卡设块相配合活动卡设。
11.更进一步,所述上瓶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摩擦凸条纹。
12.更进一步,所述上瓶体与下瓶体的旋转合连接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合方向,所述上瓶体与所述瓶塞体的旋合连接方向为逆时针旋合方向。
13.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瓶塞体与旋转件,可以转动该旋转件带动瓶塞体向下塞紧连通开口,或者向上打开并连通上瓶体与下瓶体,其结构更加精巧实用,打开和闭合更加便捷和稳定,操作性更好,使用更加方便。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瓶体与瓶塞体的旋合连接方向设置为逆向旋合,可以区别于上瓶体与下瓶体的旋合连接,防止错开分离,保证瓶子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其中,下瓶体1、上瓶体2、摩擦凸条纹21、连接开口22、瓶塞体3、外接螺纹31、连通孔32、卡接条33、旋转件4、卡设片41、卡设块42、瓶盖体5、卡条51。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包括下瓶体1、上瓶体2、瓶塞体3、旋转件4以及瓶盖体5,所述下瓶体1与上瓶体2活动旋合连接,所述上瓶体2呈上部敞开设置,上瓶体2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开口22,所述旋转件4配合旋合连接在所述上瓶体2的上部,该旋转件4的下部与所述瓶塞体3的上部相配合卡设,该旋转件4可带动所述瓶塞体3旋转,所述瓶盖体5的内侧底面与所述旋转件4的上顶面相连接活动卡设,该瓶盖体5可驱动所述旋转件4旋转;所述瓶塞体3的外侧壁开设有外接螺纹31和连通孔32,所述瓶塞体3通过所述外接螺纹31配合旋合塞设在所述连接开口22上,所述上瓶体2与下瓶体1通过所述连通孔32相活动连通。
24.更进一步,所述瓶塞体3的上部设置有卡接条33,所述旋转件4的底部设有卡设片41,所述卡设片41配合活动卡设在所述卡接条33上。
25.更进一步,所述旋转件4的上顶面分布设置有卡设块42,所述瓶盖体5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卡条51,所述卡条51与所述卡设块42相配合活动卡设。所述旋转件4的中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与上瓶体2相导通。
26.更进一步,所述上瓶体2的外侧壁设置有摩擦凸条纹21,通过摩擦凸条纹21人们在操作时可以更好地旋转打开。
27.更进一步,所述上瓶体2与下瓶体1的旋转合连接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合方向,所述上瓶体2与所述瓶塞体3的旋合连接方向为逆时针旋合方向。
28.以下是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
29.一:瓶体的组装
30.先将旋转件4的底部的卡设片41卡设在瓶塞体3上部的卡接条33上,再将瓶塞体3对准上瓶体2的连接开口22,通过旋转件4使瓶塞体3旋合塞设在连接开口处,完成上瓶体的
闭合组装。然后再将上瓶体2与下瓶体1相旋合连接,完成上瓶体2与下瓶体1的组装。最后再将瓶盖体5盖设在上瓶体2上,完成瓶体的组装。
31.二:即时混合
32.上瓶体2与下瓶体1内分别盛放有不同的液体,当需要两者即时混合时,通过瓶盖体3旋转上瓶体2上的旋转件4,该旋转件4带动瓶塞体3旋转,瓶塞体3向上升起,瓶塞体3侧壁上的连通孔32使上瓶体2与下瓶体1相导通,这时,上瓶体2与下瓶体1内盛放的液体就实现即时地混合。
33.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3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瓶塞体与旋转件,可以转动该旋转件带动瓶塞体向下塞紧连通开口,或者向上打开并连通上瓶体与下瓶体,其结构更加精巧实用,打开和闭合更加便捷和稳定,操作性更好,使用更加方便。
35.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瓶体与瓶塞体的旋合连接方向设置为逆向旋合,可以区别于上瓶体与下瓶体的旋合连接,防止错开分离,保证瓶子的正常使用。
36.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瓶体、上瓶体、瓶塞体、旋转件以及瓶盖体,所述下瓶体与上瓶体活动旋合连接,所述上瓶体呈上部敞开设置,上瓶体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开口,所述旋转件配合旋合连接在所述上瓶体的上部,该旋转件的下部与所述瓶塞体的上部相配合卡设,该旋转件可带动所述瓶塞体旋转,所述瓶盖体的内侧底面与所述旋转件的上顶面相连接活动卡设,该瓶盖体可驱动所述旋转件旋转;所述瓶塞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接螺纹和连通孔,所述瓶塞体通过所述外接螺纹配合旋合塞设在所述连接开口上,所述上瓶体与下瓶体通过所述连通孔相活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体的上部设置有卡接条,所述旋转件的底部设有卡设片,所述卡设片配合活动卡设在所述卡接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的上顶面分布设置有卡设块,所述瓶盖体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卡设块相配合活动卡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瓶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摩擦凸条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瓶体与下瓶体的旋转合连接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合方向,所述上瓶体与所述瓶塞体的旋合连接方向为逆时针旋合方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旋转式的即时混合瓶,包括下瓶体、上瓶体、瓶塞体、旋转件以及瓶盖体,下瓶体与上瓶体活动旋合连接,上瓶体呈上部敞开设置,上瓶体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开口,旋转件配合旋合连接在上瓶体的上部,旋转件的下部与瓶塞体的上部相配合卡设,旋转件可带动瓶塞体旋转,瓶盖体的内侧底面与旋转件的上顶面相连接活动卡设,瓶盖体可驱动旋转件旋转;瓶塞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接螺纹和连通孔,瓶塞体通过接螺纹配合旋合塞设在所述连接开口上,上瓶体与下瓶体通过连通孔相活动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快捷方便地使上瓶体与下瓶体相连通与相分隔,操作上更加灵活快速,闭合和导通的效果更加稳定。和导通的效果更加稳定。和导通的效果更加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张民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民达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2/12/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