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7577发布日期:2023-05-10 09:2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粉末加工,尤其涉及一种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1、生活在快速发展的途中,工业也在稳步进展,而在加工制造业,涉及粉末类物体加工时,多需要使用下料装置或人工对其进行辅助。

2、现有的粉末状物体在加工后,需要出料或下料时,多需要人工或装置对其进行辅助,防止其直接从加工装置的出料孔处喷出,而粉末状的加工物体,在下料或出料时,容易发生飞溅,而现有的装置无法对粉末状物料进行防护,导致其容易溅射至工作人员的衣物或体表,若工作人员被粉末状物体溅射至面部,严重可能导致皮肤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3、一种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包括主架台,所述主架台的底面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内表面连接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的内表面连接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与引导结构内表面相连接的承接架,所述承接架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表面连接有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外表面连接有限位板。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的数量工共开设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以限位板的外表面为路径并呈等距排列于限位板的外表面。

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限位孔可对粉末状原料进行有效限位,使其被吸附板所牵引,但始终处于被限位于孔的状态。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导结构包括与承接架外表面相连接的引导管,所述防护结构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护结构均位于引导管的内表面。

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两个防护结构可将飞溅的粉末进行防护,使其不易飞散至外部。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导管的外表面连接有引导框架,所述引导框架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通孔,且环形通孔的内表面与引导管的外表面相贴合。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引导管与引导框架相配合,可达到较佳的引导效果。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导管的底面连接有出料接口,所述出料接口的外表面连接有出料管。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开设出料接口与出料管相配合,尽量地解决了繁琐的下料问题。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架台的内表面连接有加工设备主体,所述加工设备主体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孔,所述引导框架的顶面开设有与出料孔外表面相适配的通孔。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引导框架直接与出料孔处相接,尽量地避免了加工后粉尘与空气所接触的问题。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导管的顶端延伸至引导框架的内部,所述引导管的底端延伸至引导框架的外部。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引导管可对加工的粉尘类原料进行有效引导。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粉尘在进入加工设备主体的内表面后,经过其内部多道工序加工完毕后,需要进行出料与下料时,首先粉尘进入引导框架的内表面,随后再粉尘与引导管的外表面初次接触时,少部分粉尘将会飞散,而这部分飞散的粉尘将会与限位板的外表面相接触,与限位板相接触后,粉尘将会被限位板外表面的限位孔所限位,同时被吸附板所牵引,但其始终无法继续飞散,通过防护结构尽量地解决了粉末易在出料时发生飞溅的问题,合理地避免了粉末对加工人员所造成的危害。

18、2、本实用新型中,在需要对加工设备主体的进行承接时,首先将引导框架顶面的适配槽对准加工设备主体的出料孔处,随后将其进行卡接,卡接后,粉末状原料在下料进行时,原料首先会进入引导框架的内表面,随后来到引导管的内壁,在其与引导管所接触后,原料将会位移至出料接口的内表面并通过出料管处排出,通过引导结构可对原料进行有效承接与引导。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包括主架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台(1)的底面连接有底架(3),所述底架(3)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内表面连接有引导结构(4),所述引导结构(4)的内表面连接有防护结构(5),所述防护结构(5)包括与引导结构(4)内表面相连接的承接架(501),所述承接架(501)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座(502),所述连接座(502)的外表面连接有吸附板(503),所述吸附板(503)的外表面连接有限位板(5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04)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的数量共开设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以限位板(504)的外表面为路径并呈等距排列于限位板(504)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4)包括与承接架(501)外表面相连接的引导管(403),所述防护结构(5)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护结构(5)均位于引导管(403)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403)的外表面连接有引导框架(401),所述引导框架(401)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通孔,且环形通孔的内表面与引导管(403)的外表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403)的底面连接有出料接口(402),所述出料接口(402)的外表面连接有出料管(40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台(1)的内表面连接有加工设备主体(2),所述加工设备主体(2)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孔,所述引导框架(401)的顶面开设有与出料孔外表面相适配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403)的顶端延伸至引导框架(401)的内部,所述引导管(403)的底端延伸至引导框架(401)的外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粉末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飞溅的粉末状物料的下料装置,包括主架台,所述主架台的底面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内表面连接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的内表面连接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与引导结构内表面相连接的承接架,所述承接架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少部分粉尘将会飞散,而这部分飞散的粉尘将会与限位板的外表面相接触,与限位板相接触后,粉尘将会被限位板外表面的限位孔所限位,同时被吸附板所牵引,但其始终无法继续飞散,通过防护结构尽量地解决了粉末易在出料时发生飞溅的问题,合理地避免了粉末对加工人员所造成的危害。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特赛斯(天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