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转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4007发布日期:2023-06-29 15:2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转角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防爆车辆的重要部件,具有保护驾驶员安全作用,特别是在叉车转弯时自动减速功能。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防爆叉车在转弯减速时靠的都是人为的意识减速,没有叉车自主转弯减速功能,防爆转角器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转弯时,能控制电机转速,从而使车子自然的速度降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增加防爆叉车在转弯时能自动减速从而保护驾驶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爆转角器。

2、其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爆转角器,包括端盖、外壳、转角器、铜套,其特征是:所述端盖与外壳固定装配并在二者之间形成第一隔爆接合面,所述端盖与外壳之间形成内腔,所述铜套位于内腔与所述外壳接合形成第二隔爆接合面,所述转角器位于内腔与所述铜套接合形成第三隔爆接合面,所述端盖上固定装配防爆电缆引入装置,所述转角器上连接电缆并经所述防爆电缆引入装置引出所述内腔。

3、优选为,所述端盖与外壳轴向重合形成所述第一隔爆接合面;所述铜套与外壳轴向重合形成第二隔爆接合面;所述转角器与所述铜套轴向重合形成所述第三隔爆接合面。

4、优选为,所述端盖设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在所述外壳端部。

5、优选为,所述铜套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位于所述内腔穿在所述外壳上并用螺母锁紧。

6、优选为,所述第一隔爆接合面、第二隔爆接合面、第三隔爆接合面的长度≥9.5mm,所述第一隔爆接合面、第二隔爆接合面、第三隔爆接合面的间隙≤0.15mm。

7、优选为,所述转角器通过轴与所述铜套和外壳连接并通过螺母锁紧。

8、优选为,所述端盖与外壳之间置有密封圈。

9、优选为,所述防爆电缆引入装置包括套部,所述套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端盖上,所述套部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套部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用于压设所述密封圈的压紧圈。

10、防爆转角器装配关系是:紧定螺钉拧在转角器然后通过转角器上的轴穿到铜套里面,并且紧定螺钉的另外一头也穿在铜套上,然后铜套穿在外壳上,并用螺母拧紧,然后用防爆电缆接头拧在端盖上,用电缆线穿过密封圈、端盖和防爆电缆接头引出,在端盖上安装o型圈然后再装在外壳上,并用螺钉拧紧。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叉车在转弯时能自动减速,从而保护了驾驶员的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爆转角器,包括端盖、外壳、转角器、铜套,其特征是:所述端盖与外壳固定装配并在二者之间形成第一隔爆接合面,所述端盖与外壳之间形成内腔,所述铜套位于内腔与所述外壳接合形成第二隔爆接合面,所述转角器位于内腔与所述铜套接合形成第三隔爆接合面,所述端盖上固定装配防爆电缆引入装置,所述转角器上连接电缆并经所述防爆电缆引入装置引出所述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转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外壳轴向重合形成所述第一隔爆接合面;所述铜套与外壳轴向重合形成第二隔爆接合面;所述转角器与所述铜套轴向重合形成所述第三隔爆接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转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在所述外壳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转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位于所述内腔穿在所述外壳上并用螺母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转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爆接合面、第二隔爆接合面、第三隔爆接合面的长度≥9.5mm,所述第一隔爆接合面、第二隔爆接合面、第三隔爆接合面的间隙≤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转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器通过轴与所述铜套和外壳连接并通过螺母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转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外壳之间置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转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电缆引入装置包括套部,所述套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端盖上,所述套部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套部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用于压设所述密封圈的压紧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转角器,涉及防爆车辆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端盖、外壳、转角器、铜套,端盖与外壳固定装配并在二者之间形成第一隔爆接合面,端盖与外壳之间形成内腔,铜套位于内腔与外壳接合形成第二隔爆接合面,转角器位于内腔与铜套接合形成第三隔爆接合面,端盖上固定装配防爆电缆引入装置,转角器上连接电缆并经防爆电缆引入装置引出内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叉车在转弯时能自动减速,从而保护了驾驶员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孙力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佳力防爆车辆制造(山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