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压缩收纳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8656发布日期:2023-04-26 22:2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手动压缩收纳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缩收纳袋,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压缩收纳袋。


背景技术:

1、压缩收纳袋具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需要借助抽气工具的压缩收纳袋,占用空间较大,生产运输成本高,携带及操作均不方便,而且电源式抽气工具还具有安全隐患;另一类是无需借助抽气工具的、手动排气的压缩收纳袋,这类压缩收纳袋更加易于携带,且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2、目前,市面上无需借助抽气工具的压缩收纳袋,通常配置有利用负压原理的单向排气阀,该排气阀主要由两片阀门膜组成,两片阀门膜之间围成有一个或多个排气通道,收纳袋的容物腔能够经排气通道往外界排气,且气体排出后,两片阀门膜会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闭合,以此实现密封效果;其中,两片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形成有阻隔部,该阻隔部位于容物腔靠近阀门膜的一侧并与阀门膜分离,如此设置可将容物腔所收纳的物品与阀门膜隔开,起到保护阀门膜的作用。

3、然而,阻隔部的设置会导致其附近区域的袋体膜与袋体膜之间(或阀门膜与阀门膜之间)不容易拉开,即膜与膜之间容易形成贴紧的情形,进而导致排气过程中部分排气通道难以利用,不利于提高排气流畅度。因此,如何在设置阻隔部的同时改善排气流畅度,成为了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压缩收纳袋,其能够在保护阀门膜的同时,还能保证较好的排气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手动压缩收纳袋,包括围成有容物腔的两片袋体膜以及围成有排气通道的两片阀门膜,所述两片阀门膜夹置于所述两片袋体膜之间,所述排气通道用于将容物腔与收纳袋外界连通,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容物腔的一端形成有排气口,所述两片袋体膜经热压连接形成有若干呈间隔分布的防护热封区,其中一阀门膜与其相邻的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形成有第一横向热封线,另一阀门膜与另一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在对应位置形成有另一第一横向热封线,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位于所述防护热封区及所述排气口之间,且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袋体膜的两侧边。

4、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热封区为长条形、圆形、矩形或椭圆形。

5、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热封区呈直线式排列分布,且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平行。

6、进一步地,所述两片袋体膜还围成有所述容物腔的收纳口,所述收纳口处设置有密封开关。

7、进一步地,其中一阀门膜与其相邻的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形成有第二横向热封线,另一阀门膜与另一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在对应位置形成有另一第二横向热封线,第二横向热封线位于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背对所述容物腔的一侧并贯穿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口。

8、进一步地,所述两片袋体膜与所述两片阀门膜经热压封合形成有若干纵向热封线,相邻的排气通道之间通过纵向热封线分隔,所述纵向热封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热封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分离,所述纵向热封线的另一端往背对所述容物腔的方向延伸。

9、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热封线包括顶部区与条形区,所述条形区位于所述顶部区背对所述容物腔的一侧,所述顶部区被所述第二横向热封线贯穿且相邻的排气口之间通过所述顶部区分隔。

10、进一步地,至少存在一排气通道,其排气口的宽度两端均具有位于顶部区的一段导流线,且这两段导流线均位于第二横向热封线朝向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的一侧,所述两段导流线相对该排气口中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使该排气口沿排气方向呈现为宽度逐渐缩小的缩口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两段导流线往排气方向的延长线的汇聚点,位于所述第二横向热封线背对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的一侧。

12、进一步地,所述两段导流线与排气口中线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30°。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通过设置防护热封区来将容物腔内的物品与阀门膜隔离,起到了保护阀门膜的作用;另外防护热封区与排气通道的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横向热封线,第一横向热封线由阀门膜和与其相邻的袋体膜热压封合形成,由于第一横向热封线相对较硬(对比膜的其他部分),起到了相当于加强筋的作用,当挤压收纳袋以排出容物腔的气体时,第一横向热封线能够带动其附近区域一起拉开,即有助于将(各个)排气口附近的袋体膜及阀门膜拉开,且第一横行热封线的两端延伸至袋体膜的两侧边,因此有助于打开所有的排气口,进而能够充分利用(各个)排气口,以保证良好的排气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手动压缩收纳袋,包括围成有容物腔的两片袋体膜以及围成有排气通道的两片阀门膜,所述两片阀门膜夹置于所述两片袋体膜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用于将容物腔与收纳袋外界连通,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容物腔的一端形成有排气口,所述两片袋体膜经热压连接形成有若干呈间隔分布的防护热封区,其中一阀门膜与其相邻的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形成有第一横向热封线,另一阀门膜与另一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在对应位置形成有另一第一横向热封线,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位于所述防护热封区及所述排气口之间,且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袋体膜的两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热封区为长条形、圆形、矩形或椭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热封区呈直线式排列分布,且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袋体膜还围成有所述容物腔的收纳口,所述收纳口处设置有密封开关。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阀门膜与其相邻的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形成有第二横向热封线,另一阀门膜与另一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在对应位置形成有另一第二横向热封线,第二横向热封线位于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背对所述容物腔的一侧并贯穿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袋体膜与所述两片阀门膜经热压封合形成有若干纵向热封线,相邻的排气通道之间通过纵向热封线分隔,所述纵向热封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热封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分离,所述纵向热封线的另一端往背对所述容物腔的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热封线包括顶部区与条形区,所述条形区位于所述顶部区背对所述容物腔的一侧,所述顶部区被所述第二横向热封线贯穿且相邻的排气口之间通过所述顶部区分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特征在于:至少存在一排气通道,其排气口的宽度两端均具有位于顶部区的一段导流线,且这两段导流线均位于第二横向热封线朝向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的一侧,所述两段导流线相对该排气口中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使该排气口沿排气方向呈现为宽度逐渐缩小的缩口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导流线往排气方向的延长线的汇聚点,位于所述第二横向热封线背对所述第一横向热封线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动压缩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导流线与排气口中线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3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压缩收纳袋,包括围成有容物腔的两片袋体膜以及围成有排气通道的两片阀门膜,两片阀门膜夹置于两片袋体膜之间,排气通道用于将容物腔与收纳袋外界连通,排气通道连通容物腔的一端形成有排气口,两片袋体膜经热压连接形成有若干呈间隔分布的防护热封区,其中一阀门膜与其相邻的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形成有第一横向热封线,另一阀门膜与另一袋体膜之间经热压封合在对应位置形成有另一第一横向热封线,第一横向热封线位于防护热封区及排气口之间,且第一横向热封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袋体膜的两侧边。该手动压缩收纳袋能够在保护阀门膜的同时,还能保证良好的排气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