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8347发布日期:2023-01-25 12:2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装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2.船舶建造工程中有些建造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作业周期长的重点分段(如挂舵臂分段),此类分段通常都安排在作业环境良好的厂房内建造,且重量较大的分段,厂房内一般采用双车联吊吊装下胎。
3.受限于双车联吊吊车间距等设备设施参数要求,分段尺寸较小,且重量较大时,吊装设计容易出现不满足双车联吊吊车间距要求等情况。一般此类分段不满足吊车起重能力但满足双车间距要求时,可根据分段具体结构形式,拆除部分结构,减轻分段重量以满足吊耳、吊车的起重能力,使用常规吊耳进行吊装作业;而分段满足吊车起重能力,但不满足双车联吊吊车间距要求时,仅能将分段转至外场建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解决了分段尺寸与双车联吊吊车间距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包括底板和连接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板采用两个相同的立式桥板,分别为第一立式桥板、第二立式桥板,第一、第二立式桥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左、右两端,各立式桥板的中前段向下凹进,中前段的高度低于后段的高度,整体近似l型;各立式桥板的前段设置有吊装孔;在底板前部的第一立式桥板与第二立式桥板之间设置有腹板,所述腹板与底板及立式桥板相焊接,在各立式桥板的前部顶边上各设置有一向后上方倾斜的抗弯支撑柱,两根抗弯支撑柱的倾角及长度相同。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桥板、第二连接桥板的下边缘长度与底板左、右边缘的长度相同。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宽度与分段上安装装置的结构宽度相同,底板长度与分段长度之和满足双车联吊时双车最小间距,且在此基础上增大50mm余量,底板板厚与对接焊接的分段结构板厚相近。
9.优选的,所述腹板向前上方倾斜与底板之间的倾斜角小于90
°

10.优选的,所述各立式桥板的吊装孔处还均设置加强圈,所述加强圈上的开孔尺寸与所述吊装孔的尺寸相同。
11.优选的,所述抗弯支撑柱的底端均通过加强翼板与立式桥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抗弯支撑柱均采用金属方管。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快捷,节约施工时间;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可看做船舶分段结构的延伸,增大了分段的尺寸,使其满足双
车联吊双车最小间距要求,实现厂房内吊装,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分段建造成本;吊装装置完成吊装作业后,拆除后可重复使用,减少材料投入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的侧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的实例示意图;
18.图中,1-底板;2-第一立式桥板;3-第二立式桥板;4-腹板;5-加强圈;6-加强翼板;7-抗弯支撑柱;8-吊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包括底板1和连接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板采用两个相同的立式桥板,分别为第一立式桥板2、第二立式桥板3,第一、第二立式桥板3分别固定在底板1的左、右两端,各立式桥板的中前段向下凹进,中前段的高度低于后段的高度,整体近似l型;各立式桥板的前段设置有吊装孔8;在底板1前部的第一立式桥板2与第二立式桥板3之间设置有腹板4,所述腹板4与底板1及立式桥板相焊接,在各立式桥板的前部顶边上各设置有一向后上方倾斜的抗弯支撑柱7,两根抗弯支撑柱7的倾角及长度相同。根据分段具体结构形式及分段尺寸、分段所在厂房内的起重设备参数要求确定装置底板和连接桥板的板尺。所述第一立式桥板2、第二立式桥板3的下边缘长度与底板1左、右边缘的长度相同。所述底板1宽度与分段上适合安装装置的结构宽度相同,底板1长度与分段长度之和要满足双车联吊时双车最小间距要求,且在此基础上增大50mm余量,底板1板厚与对接焊接的分段结构板厚相近,高度与板厚需根据吊装装置实际载荷进行选择,确保所述吊装装置在所需载荷下的强度满足要求。主要保证所述吊装装置的焊接强度、实现吊装装置的可重复使用。所述腹板4向前上方倾斜与底板1之间的倾斜角小于90
°
。所述各立式桥板上还设置有加强圈5,所述加强圈5上的开孔尺寸与所述吊装孔8的尺寸相同,加强圈5板厚根据吊装装置实际载荷进行选择,进一步增加吊装装置的局部强度。将所述吊装装置安装到分段上,根据分段具体结构形式,利用加强翼板6作为支撑点,安装吊装装置的抗弯支撑柱7,进一步加强吊装装置和分段连接紧密性。所述各抗弯支撑柱7的底端通过加强翼板6与立式桥板固定连接,所述抗弯支撑柱7均采用金属方管。
20.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分段结构的前、后两端相对应的位置均安装两组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的抗弯支撑柱采用与分段结构轻焊接的方式,使用双车联吊的方式将吊车的吊索具吊挂在对应的吊装孔上,将分段结构吊运到合适的安装工位上。
21.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包括底板和连接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板采用两个相同的立式桥板,分别为第一立式桥板、第二立式桥板,第一、第二立式桥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左、右两端,各立式桥板的中前段向下凹进,中前段的高度低于后段的高度,整体近似l型;各立式桥板的前段设置有吊装孔;在底板前部的第一立式桥板与第二立式桥板之间设置有腹板,所述腹板与底板及立式桥板相焊接,在各立式桥板的前部顶边上各设置有一向后上方倾斜的抗弯支撑柱,两根抗弯支撑柱的倾角及长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桥板、第二连接桥板的下边缘长度与底板左、右边缘的长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宽度与分段上安装装置的结构宽度相同,底板长度与分段长度之和满足双车联吊时双车最小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向前上方倾斜与底板之间的倾斜角小于9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立式桥板的吊装孔处还均设置加强圈,所述加强圈上的开孔尺寸与所述吊装孔的尺寸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支撑柱的底端均通过加强翼板与立式桥板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支撑柱均采用金属方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吊装装置,包括底板和连接桥板,所述连接桥板采用两个相同的立式桥板,分别为第一立式桥板、第二立式桥板,第一、第二立式桥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左、右两端,各立式桥板的中前段向下凹进,中前段的高度低于后段的高度,整体近似L型;各立式桥板的前段设置有吊装孔;在底板前部的第一立式桥板与第二立式桥板之间设置有腹板,所述腹板与底板及立式桥板相焊接,在各立式桥板的前部顶边上各设置有一向后上方倾斜的抗弯支撑柱,两根抗弯支撑柱的倾角及长度相同。该装置增大了分段的尺寸,满足了双车联吊双车最小间距要求,实现厂房内吊装,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分段建造成本。降低分段建造成本。降低分段建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林洪志 苏旺 许周喆 高世伟 古华博 孙世盈 夏宝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4
技术公布日:2023/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