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5311发布日期:2023-08-24 21:5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食品加工,特别涉及一种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1、麻花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油炸面食小吃,其可通过油炸锅油炸制成。油炸完成后冷却与沥油,最后包装即可得到产品。麻花在油炸时,通常并排放置在托盘的多个矩形格中。如申请号为cn200720083709.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炸食品吊篮,该炸食品吊篮以吊杆为中心分为两侧,每侧由底盘、及多个盘盖组成,盘盖之下设置有放置炸食品盘的空间,盘盖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其转动抬起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各层盘盖相连,其下端通过转动套筒与设置在底盘一侧的滑动杆相套接;各转动套筒还分别与拉杆相连接。升降滑杆的一端与主立柱相连接,另一端搭靠在副立柱顶端,并与其上的气缸活塞的铰链相连接。最上一个盘盖前沿上压有两个卡扣片,卡扣片设置在转动把手上,转动把手固定在底盘上。炸食品盘对应cn02228873.2的托盘。

2、在采用包装机对麻花进行包装时,需要人工将麻花从托盘上取出,并放入包装机的进料槽中,麻花于进料槽中并排设置且位于相邻两个推板之间。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包装机的进料端的一侧放置水平的置物台;托盘放置在置物台上,操作工与置物台位于同侧。申请人在采用前述方式进行进料时,发现如下问题:

3、(1)置物台的空间有限(太大的话会影响工位的设置,导致人工工位数量少),通常仅可放置一个托盘,需要另外的操作工及时补充,如果补充不及时,只能等待补充;

4、(2)托盘中的麻花不便于拿取,尤其是远离操作工的位置;

5、(3)麻花在放置过程中,还是有可能沥油,导致置物台上集油,不但让环境恶劣,还可能导致托盘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设计了一种托盘架,托盘架与操作工分别位于进料槽的两侧,空间利用高;托盘架上的托盘为两层且倾斜设置,便于取用,便于补充,如果一层用完,可以由另外的操作工补充,也可用另一层;另外设计了油回收结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该结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且沿前后向设置的进料槽2、进料槽2内且在前后向循环运动的多个推板和机架1左侧或右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托盘架;所述托盘架包括支架3、支架3上的支撑槽4、支架3上且位于支撑槽4下方的接油桶5、支撑槽4内侧的接油槽6和接油槽6内的滤网7;所述支撑槽4由外至内斜向下设置,其外侧与内侧均敞口,其底部前后并排设有多根支撑条8,其前后槽边11位于托盘9对应侧的相邻外侧且其内侧中部沿其所在的方向设有支撑板10;所述前后槽边11的下端向内弯折至前后向形成挡边12;所述支撑条8沿支撑槽4所在的方向设置,两块支撑板10平齐且其将支撑槽4分成上下并排且能容置托盘9的两层容置空间,所述接油槽6和滤网7均沿前后向设置;所述接油槽6的外侧敞口以与支撑槽4的内侧连通,其底部、前端或后端通过管路与接油桶5连接;所述滤网7为冂字形结构,其倒扣在支撑槽4内;所述托盘9倾斜置于对应的容置空间中,其内端顶靠在挡边12的外侧,其外端凸出支撑槽4。

3、具体地,在下层的容置空间中;下层的托盘9的内端顶靠在挡边12的外侧下部,其底部置于支撑条8上;在上层的容置空间中;上层的托盘9的内端顶靠在挡边12的外侧上部,其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置于两条支撑板10上。

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槽4为与托盘9大小配合的矩形槽,其倾斜角度为25-45°。

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油槽6为矩形槽,其沿支撑槽4所在的方向设置,其前后侧的槽边与支撑槽4的对应槽边平齐,其内侧位于机架1的上方且其位于进料槽2的外侧,其前端或后端通过管路与接油桶5连接。

6、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网7为冂字形板,其上均布有滤孔,其前后两端位于支撑槽4对应槽边的相邻内侧,其外侧位于挡边12的相邻内侧,其内侧顶靠在接油槽6的内槽边上,其上侧与下层的托盘9平齐。

7、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板10为矩形板,其与支撑槽4的底部平行,其与支撑条8之间的距离大于托盘9的厚度,其上表面光滑。

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条8为矩形条,其数量为两根,其上表面光滑。

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油桶5竖向设置,其位于机架1的外侧,其可拆卸地设于支架3上。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设计了一种托盘架,托盘架与操作工分别位于进料槽的两侧,空间利用高;托盘架上的托盘为两层且倾斜设置,便于取用,便于补充,如果一层用完,可以由另外的操作工补充,也可用另一层,在补充托盘时也基本对进料的操作工没啥影响;另外设计了油回收结构(包括接油桶、接油槽和滤网)。



技术特征:

1.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且沿前后向设置的进料槽(2)和进料槽(2)内且在前后向循环运动的多个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1)左侧或右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托盘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层的容置空间中;下层的托盘(9)的内端顶靠在挡边(12)的外侧下部,其底部置于支撑条(8)上;在上层的容置空间中;上层的托盘(9)的内端顶靠在挡边(12)的外侧上部,其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置于两条支撑板(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4)为与托盘(9)大小配合的矩形槽,其倾斜角度为25-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槽(6)为矩形槽,其沿支撑槽(4)所在的方向设置,其前后侧的槽边与支撑槽(4)的对应槽边平齐,其内侧位于机架(1)的上方且其位于进料槽(2)的外侧,其前端或后端通过管路与接油桶(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7)为冂字形板,其上均布有滤孔,其前后两端位于支撑槽(4)对应槽边的相邻内侧,其外侧位于挡边(12)的相邻内侧,其内侧顶靠在接油槽(6)的内槽边上,其上侧与下层的托盘(9)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为矩形板,其与支撑槽(4)的底部平行,其与支撑条(8)之间的距离大于托盘(9)的厚度,其上表面光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8)为矩形条,其数量为两根,其上表面光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桶(5)竖向设置,其位于机架(1)的外侧,其可拆卸地设于支架(3)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装机的人工进料结构,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机架、进料槽、进料槽内的多个推板和机架左侧或右侧且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托盘架;托盘架包括支架、支架上的支撑槽、支架上的接油桶、支撑槽内侧的接油槽和接油槽内的滤网;支撑槽由外至内斜向下设置,其外侧与内侧均敞口,其底部前后并排设有多根支撑条,其前后槽边位于托盘对应侧的相邻外侧且其内侧中部设有支撑板;前后槽边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挡边;两块支撑板将支撑槽分成两层容置空间;接油槽的外侧敞口,其底部、前端或后端与接油桶连接;滤网为冂字形结构,其倒扣在支撑槽内;托盘倾斜置于对应的容置空间中,其内端顶靠在挡边的外侧,其外端凸出支撑槽。

技术研发人员:方福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