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2771发布日期:2023-07-18 16:0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排水抢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1、排水车是防汛排涝领域常用的一类应急工程车辆,在常见的交通道路(隧道、地铁等)被淹、地势低洼地带渍水严重、桥梁被冲塌、山体滑坡等洪水自然灾害的防治过程中,就需要用到排水车进行排涝抢通作业。排水车内部通常设置有水带、浮圈、潜水泵等设备,在作业过程中,需要将水带从车上取下,系上浮圈,连接到潜水泵,然后投入水中进行排水。通常排水车水带都存放在车厢尾部或侧面的空舱内,仅在舱壁上安装若干组挂钩用于固定水带和浮圈。上述存放形式无法对水带浮圈进行有效分层,经常出现因所有水带浮圈杂乱叠放一起,导致在作业过程中水带取放不便,当进行排涝作业时,无疑增加了前期准备时间,易造成抢通作业的迟滞。此外,常用的水带以橡胶为内衬,外表面包覆亚麻编织物,水带在每次使用后表面都会附着大量水珠,长时间盘放于空舱内,会污染内部环境,造成设备锈蚀。

2、为解决收放水带不便以及长期存放污染内部环境的问题,提高排涝抢通作业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不仅可使水带存放有序,使用过程中水带收放方便,而且不会发生水带表面水珠积存,导致污染内部环境,使设备锈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其整体为栅格框架式,通过对水带、浮圈进行分层存放,以及不同层作业人员下手方向的设计,有效提高了水带存放的空间利用率,使得水带在使用过程中取放更加方便,有效提高了排涝抢通作业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下翻门、限位杆和活动式隔板;

4、所述活动式隔板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限位管,并通过底部的限位管卡放在主体框架两侧的栅格上;

5、所述主体框架为格栅结构,所述活动式隔板将主体框架分隔为多层,除底层外各层侧面安装有可拆卸的限位杆或下翻门;底层上部为活动式隔板,其余各面为主体框架的格栅结构。

6、优选地,所述下翻门底部转动连接在主体框架上,下翻门上部通过搭扣与主体框架连接。

7、优选地,所述转动连接方式为通过铰链连接。

8、优选地,所述活动式隔板包括由格栅焊接组成的隔板框架和通体镂空的氧化光铝板焊接而成,水带上的水可通过镂空处流出水带存放装置,所述限位管安装在隔板框架底部。

9、优选地,弹性夹分别安装在主体框架两侧,所述限位杆可拆卸地安装在弹性夹中,对浮圈起到限位作用。

10、优选地,所述主体框架相邻格栅间距小于水带接头尺寸,确保水带不会掉出。

11、优选地,所述活动式隔板长度大于主体框架内侧间距,所述限位管外侧面间距小于主体框架内侧间距。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该装置整体为栅格框架式,水带和浮球上附着的水珠,可通过栅格流出存放装置,避免长期存放的积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14、2、装置内部被两个活动式隔板隔开,浮圈放置在上层,水带放置在中层和下层;在取用浮圈时,只需将限位杆从弹性夹中取出,浮圈即可取出;在取用中层水带时,打开下翻门两侧搭扣,下翻门向下翻转,即可将中层水带取出;在取用下层水带时,取出下层上方活动式隔板,作业人员从上方将水带取出。

15、3、充分考虑了作业人员取用内部设备的方便性,上层和中层高度正对作业人员的躯干,作业人员从装置侧面取用水带浮圈最方便,下层高度较低,作业人员从下层上方取用水带比较方便。通过对水带、浮圈进行分层存放,以及不同层作业人员下手方向的设计,有效提高了水带存放的空间利用率,确保了水带存放时的整齐有序,同时使得水带在使用过程中取放更加方便,有效提高了排涝抢通作业效率。

16、4、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加工,质量轻盈;此外,通过对活动式隔板不同位置的调整,可形成不同空间大小的水带存放隔层,为不同的作业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水带存放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下翻门(3)、限位杆(4)和活动式隔板(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翻门(3)底部转动连接在主体框架(1)上,下翻门(3)上部通过搭扣(2)与主体框架(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方式为通过铰链(7)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隔板(5)包括由格栅焊接组成的隔板框架(5-1)和通体镂空的氧化光铝板(5-2)焊接而成,水带(9)上的水可通过镂空处流出装置,所述限位管(5-3)安装在隔板框架(5-1)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夹(6)分别安装在主体框架(1)两侧,所述限位杆(4)可拆卸地安装在弹性夹(6)中,对浮圈起到限位作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相邻格栅间距小于水带接头尺寸,确保水带(9)不会掉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隔板(5)长度大于主体框架(1)内侧间距,所述限位管(5-3)外侧面间距小于主体框架(1)内侧间距。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车用水带存放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下翻门、限位杆和活动式隔板;所述活动式隔板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限位管,并通过底部的限位管卡放在主体框架两侧的栅格上;所述主体框架为格栅结构,所述活动式隔板将主体框架分隔为多层,除底层外各层侧面安装有可拆卸的限位杆或下翻门;底层上部为活动式隔板,其余各面为主体框架的格栅结构。该装置整体为栅格框架式,通过对水带、浮圈进行分层存放,以及不同层作业人员下手方向的设计,有效提高了水带存放的空间利用率,使得水带在使用过程中取放更加方便,有效提高了排涝抢通作业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宇,欧阳成,曹斌,耿德福,叶艳,李建军,李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