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8567发布日期:2023-07-05 15:3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输送带运输,特别涉及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1、输送带最初是由传送带发展而来的,随着输送机的用途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输送带为了满足输送机的要求,品种不断扩大,但所有的输送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有可能使输送带变长、变形等,输送带的变长由弹性伸长和永久伸长组成。所以,需要采用张紧装置来克服由于输送带变长而带来的缺陷。目前使用的张紧装置大多利用配重来实现的,但对于长皮带,配重所带来的拉力远远不够所需的张紧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能够向输送带尾轮提供较大的拉力,来满足长输送带所需的张紧力。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包括基座、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液压系统和路轨、以及滑动安装在路轨上的尾轮小车,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张紧油缸和蓄能器,张紧油缸具有缸体、滑动安装在缸体内的活塞杆以及形成在缸体内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有杆腔通过张紧油路与蓄能器连接且连通,无杆腔与油箱连接且连通,尾轮小车通过连接部与活塞杆远离缸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3、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伺服系统、主出油路、压力调节阀、第一出油路、第二出油路、第三出回油路、第一换向阀,液压伺服系统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油箱和主出油路的进油口连通,主出油路通过压力调节阀接入油箱,第一换向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主出油路的出油口、第一出油路的进油口、第二出油路的进油口和第三出回油路的一个端口连通,第二出油路的出油口接入张紧油路,第三出回油路的另一个端口接入无杆腔,第三出回油路的一个端口通过第一换向阀始终与第二出油路的进油口连通,当第一换向阀切换时,主出油路与第二出油路连通,或,主出油路与第三出回油路连通。

4、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连接绳和设置在尾轮小车上的绕线单元,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绳卷绕驱动机构,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绳卷绕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轴上,另一端穿过绕线单元后与活塞杆的输出端连接。

5、进一步地,绳卷绕驱动机构包括卷扬机和用于驱动该卷扬机的旋转驱动轴转动的液压马达,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阀、第四回油路、第五出油路、第六出油路和驱动油路,第二换向阀的四个接口分别接入第二出油路的出油口、第四回油路的进油口、第五出油路的进油口、第六进油路的进油口,第四回油路的出油口接入油箱,驱动油路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五出油路的出油口、第六进油路的出油口连通,驱动油路上设置有液压马达,当第二换向阀切换时,第二出油路与第五出油路连通且第六出油路与第四回油路连通,或第二出油路与第四回油路连通。

6、进一步地,绳卷绕驱动机构包括卷扬机和两个液压马达,两个液压马达并联设置在驱动油路上,当第二换向阀切换时,第二出油路与第五出油路连通且第六出油路与第四回油路连通,或第二出油路与第六出油路连通且第五出油路与第四回油路连通,或第二出油路与第四回油路连通。

7、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压力测量油路和压力表,压力测量油路接入张紧油路,压力表设置在压力测量油路上。

8、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手动球阀,手动球阀以及压力表依次设置在压力测量油路上。

9、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对称设置并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尾轮小车上的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构成绕线单元,活塞杆的驱动端可转动地安装有动滑轮,连接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后固定在基座上。

10、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对称设置并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上的两个导绳轮,连接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其中一个导绳轮、第一定滑轮、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后固定在另一个导绳轮上。

11、进一步地,绳卷绕驱动机构还包括安全销,卷扬机上一侧挡板上均匀布置有第一安全孔,基座上设置有与第一安全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安全孔,安全销用于依次插入第一安全孔和第二安全孔。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能够向输送带尾轮提供较大的拉力,来满足长输送带所需的张紧力,可以防止皮带跑偏漏料,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根据输送带的张力力,自动调整对输送带尾轮的拉力,实现对输送带的动态张紧控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液压系统和路轨、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路轨上的尾轮小车,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张紧油缸和蓄能器,所述张紧油缸具有缸体、滑动安装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以及形成在所述缸体内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有杆腔通过张紧油路与所述蓄能器连接且连通,所述无杆腔与所述油箱连接且连通,所述尾轮小车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缸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伺服系统、主出油路、压力调节阀、第一出油路、第二出油路、第三出回油路、第一换向阀,所述液压伺服系统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箱和所述主出油路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主出油路通过压力调节阀接入所述油箱,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所述主出油路的出油口、第一出油路的进油口、第二出油路的进油口和第三出回油路的一个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油路的出油口接入所述张紧油路,所述第三出回油路的另一个端口接入所述无杆腔,所述第三出回油路的一个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始终与所述第二出油路的进油口连通,当所述第一换向阀切换时,所述主出油路与所述第二出油路连通,或,所述主出油路与所述第三出回油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绳和设置在所述尾轮小车上的绕线单元,所述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绳卷绕驱动机构,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绳卷绕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轴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绕线单元后与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卷绕驱动机构包括卷扬机和用于驱动该卷扬机的旋转驱动轴转动的液压马达,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阀、第四回油路、第五出油路、第六出油路和驱动油路,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四个接口分别接入所述第二出油路的出油口、所述第四回油路的进油口、第五出油路的进油口、第六进油路的进油口,所述第四回油路的出油口接入所述油箱,所述驱动油路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五出油路的出油口、第六进油路的出油口连通,所述驱动油路上设置有所述液压马达,当所述第二换向阀切换时,所述第二出油路与所述第五出油路连通且所述第六出油路与所述第四回油路连通,或所述第二出油路与所述第四回油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卷绕驱动机构包括卷扬机和两个液压马达,两个所述液压马达并联设置在所述驱动油路上,当所述第二换向阀切换时,所述第二出油路与所述第五出油路连通且所述第六出油路与所述第四回油路连通,或所述第二出油路与所述第六出油路连通且所述第五出油路与所述第四回油路连通,或所述第二出油路与所述第四回油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压力测量油路和压力表,所述压力测量油路接入所述张紧油路,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压力测量油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手动球阀,所述手动球阀以及所述压力表依次设置在所述压力测量油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对称设置并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尾轮小车上的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构成所述绕线单元,所述活塞杆的驱动端可转动地安装有动滑轮,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动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后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对称设置并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两个导绳轮,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其中一个所述导绳轮、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动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后固定在另一个所述导绳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卷绕驱动机构还包括安全销,所述卷扬机上一侧挡板上均匀布置有第一安全孔,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全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安全孔,所述安全销用于依次插入所述第一安全孔和所述第二安全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包括基座、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液压系统和路轨、以及滑动安装在路轨上的尾轮小车,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张紧油缸和蓄能器,张紧油缸具有缸体、滑动安装在缸体内的活塞杆以及形成在缸体内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有杆腔通过张紧油路与蓄能器连接且连通,无杆腔与油箱连接且连通,尾轮小车通过连接部与活塞杆远离缸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种输送带液压张紧装置,能够向输送带尾轮提供较大的拉力,来满足长输送带所需的张紧力,可以防止皮带跑偏漏料,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根据输送带的张力力,自动调整对输送带尾轮的拉力,实现对输送带的动态张紧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殳哲君,沐浩杰,陈小忠,谈奇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