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72091发布日期:2023-05-15 03:5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


背景技术:

1、线边集成打包小车,是与汽车主机厂线边agv小车配合的,用于线边装配零件的一种随行打包小车。

2、传统的线边打包小车采用密集的配送零件方式,占用较大的空间,线边配送所需人员较多,线边配送料架的投入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线边打包小车采用密集的配送零件方式,占用较大的空间,线边配送所需人员较多,线边配送料架的投入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包括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上矩形框、下矩形框和四个立柱,所述上矩形框与下矩形框上下平行设置,且所述上矩形框与下矩形框相对应的四个角分别通过所述立柱连接;

3、所述下矩形框内设置有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与下矩形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均布有若干个用于整体转运移动的滑动件;

4、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可拆卸且尺寸大小各不一的第一储存箱、第二储存箱与第三储存箱,所述第一储存箱、第二储存箱与第三储存箱用于存放不同类型、尺寸的装配零件;

5、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区,所述容纳区用于承载放置第一储存箱、第二储存箱和或第三储存箱;

6、两个相邻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均布有若干个悬挂钩。

7、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主体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容纳区,分别为上容纳区、下容纳区,所述上容纳区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呈“曰”字结构且平行于所述上矩形框设置,所述承载台与上矩形框以及部分所述立柱形成的区域为上容纳区。

8、进一步的,所述下容纳区包括承载台和拦阻台,所述承载台呈“曰”字结构且平行于所述下矩形框设置,所述承载台的上方平行于其设置有拦阻台,所述承载台与拦阻台以及部分所述立柱形成的区域为下容纳区。

9、进一步的,所述拦阻台包括冂型框,所述冂型框的四个角点分别与四个立柱连接,所述冂型框内还设置有l型框,所述l型框与冂型框开口一致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l型框的端点处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接柱与所述承载台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下矩形框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靠近其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下矩形框的侧壁连接,所述转轴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外端设置有牵引挂钩,且所述牵引件的内端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用于承载部分所述下矩形框,所述转轴上、贴紧牵引件的两侧设置有抵紧件,且所述抵紧件的内端设置有轴体。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存箱包括四个第一围栏和第一底板,四个所述第一围栏收尾相连形成第一矩形区域,第一矩形区域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矩形区域形成第一储存腔体,第一储存腔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断板一和多个隔断板二,多个所述隔断板一与多个所述隔断板二相垂直交叉设置将第一储存腔体分隔为多个大小不一的储存格。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储存箱包括第二底板和四个第二围栏,四个所述第二围栏收尾相连形成第二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矩形区域形成第二储存腔体。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储存箱包括三个横隔板和三个纵隔板,三个所述横隔板和三个所述纵隔板相垂直交叉设置形成四个大小相同的第三矩形区域,四个所述第三矩形区域与第三底板形成四个第三储存腔体。

14、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为滑轮,且所述滑轮均布有四个。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横向加强筋与两个纵向加强筋,两个所述横向加强筋与两个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呈“井”字状排布。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好处:

17、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可拆卸更换的第一储存箱、第二储存箱和或第三储存箱,三者的储存空间大小不一,可根据零件的尺寸或所需运输条件对储存箱的储存空间进行调整,使其适用于不同种类、尺寸和数量的零件的运输储存;将零件合理的分布放置在储存箱内的相应位置上,能减少后期人工取件的时间,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三个储存箱内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可减少线边存储料架的投入和线边空间的占用;

18、本实用新型配置有滑轮,利用agv小车结合牵引机构对打包小车进行牵引,使其能够跟随agv小车随行运转,减少个人取件时间的同时,可节约线边配送人工,节约人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体(1),所述车架主体(1)包括上矩形框(11)、下矩形框(12)和四个立柱(13),所述上矩形框(11)与下矩形框(12)上下平行设置,且所述上矩形框(11)与下矩形框(12)相对应的四个角分别通过所述立柱(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1)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容纳区,分别为上容纳区、下容纳区,所述上容纳区包括承载台(5),所述承载台(5)呈“曰”字结构且平行于所述上矩形框(11)设置,所述承载台(5)与上矩形框(11)以及部分所述立柱(13)形成的区域为上容纳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容纳区包括承载台(5)和拦阻台(7),所述承载台(5)呈“曰”字结构且平行于下矩形框(12)设置,所述承载台(5)的上方平行于其设置有拦阻台(7),所述承载台(5)与拦阻台(7)以及部分立柱(13)形成的区域为下容纳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阻台(7)包括冂型框(71),所述冂型框(71)的四个角点分别与四个立柱(13)连接,所述冂型框(71)内还设置有l型框(72),所述l型框(72)与冂型框(71)开口一致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l型框(72)的端点处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接柱(8)与所述承载台(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矩形框(1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牵引机构(4),所述牵引机构(4)包括转轴(41),所述转轴(41)上、靠近其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42),所述连接块(42)与下矩形框(12)的侧壁连接,所述转轴(41)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牵引件(43),所述牵引件(43)的外端设置有牵引挂钩(431),且所述牵引件(43)的内端设置有平台(432),所述平台(432)用于承载部分所述下矩形框(12),所述转轴(41)上、贴紧牵引件(43)的两侧设置有抵紧件(44),且所述抵紧件(44)的内端设置有轴体(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存箱(51)包括四个第一围栏(511)和第一底板(512),四个所述第一围栏(511)收尾相连形成第一矩形区域,第一矩形区域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板(512),所述第一底板(512)与第一矩形区域形成第一储存腔体,第一储存腔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断板一(513)和多个隔断板二(514),多个所述隔断板一(513)与多个所述隔断板二(514)相垂直交叉设置将第一储存腔体分隔为多个大小不一的储存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存箱(52)包括第二底板(521)和四个第二围栏(522),四个所述第二围栏(522)收尾相连形成第二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板(521),所述第二底板(521)与第二矩形区域形成第二储存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存箱(53)包括三个横隔板(531)和三个纵隔板(532),三个所述横隔板(531)和三个所述纵隔板(532)相垂直交叉设置形成四个大小相同的第三矩形区域,四个所述第三矩形区域与第三底板(533)形成四个第三储存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滑轮(3),且所述滑轮(3)均布有四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包括两个横向加强筋与两个纵向加强筋,两个所述横向加强筋与两个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呈“井”字状排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边集成打包小车,包括车架主体;车架主体上设置有可拆卸且尺寸大小各不一的第一储存箱、第二储存箱与第三储存箱,第一储存箱、第二储存箱与第三储存箱用于存放不同类型、尺寸的装配零件。本技术设置有第一储存箱、第二储存箱和或第三储存箱,三者的储存空间大小不一,可根据零件的尺寸或所需运输条件对储存箱的储存空间进行调整,使其适用于不同种类、尺寸和数量的零件的运输储存;将零件合理的分布放置在储存箱内的相应位置上,能减少后期人工取件的时间,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三个储存箱内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可减少线边存储料架的投入和线边空间的占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青,范雪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敏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