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量按压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7746发布日期:2023-05-28 01:1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量按压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按压瓶盖,具体涉及一种计量按压瓶盖。


背景技术:

1、传统的食用油瓶、洗洁精瓶等容器在使用时均采用直接倾倒的方式,没有计量功能,无法精准控制出液量,这就十分依赖使用者的经验。使用者往往会因为没有经验而一次性倾倒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出液过量或出液不足,出液过量会造成所用液体的浪费,出液不足则会影响所用液体的使用效果。

2、目前,很多的食用油瓶、洗洁精瓶都在采用了带泵体的按压式瓶盖,一次按压可以挤出一定量的液体。但这种方式仅仅是简单的解决了一次性出液过量或不足的问题,其本身仍旧不具备计量的功能,而且不同的按压力度泵出的液量也会存在差异,最终的用量多少仍然需要凭借使用者的经验来判断。

3、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带有计量功能的储液容器,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按压油瓶(公开号:cn201894576u)”。但是该种按压油瓶的瓶盖和瓶身是需要配套使用的,因此消费者需要额外买一个这种类型的按压油瓶,然后将所需要使用的液体先倒入该容器之后才能进行定量使用,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量按压瓶盖,具有液体计量功能,以提高液体用量的精准度。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计量按压瓶盖,包括一个瓶盖,所述瓶盖上竖直地穿设有一个按压泵,所述按压泵的泵主体与所述瓶盖固定连接,所述泵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瓶盖的下方,所述按压泵的弹簧按压管向上伸出于所述瓶盖的上表面,所述弹簧按压管的顶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弹簧按压管上密封套设有一个透明的储液计量杯,且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储液计量杯内,所述储液计量杯的顶部敞口上设置有一个可开合的顶盖,且储液计量杯的杯壁上设置有液体计量刻度,所述储液计量杯的顶部边缘设置有下尖嘴,所述顶盖的边缘设置有上尖嘴,所述上尖嘴与所述下尖嘴的位置上下对应并形成倒液嘴,同时所述上尖嘴作为所述顶盖的开合把手。

4、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上套设有用于引导液体从侧向泵出的导流架,所述导流架的主体结构为一段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外缘与所述储液计量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导流口。

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架的顶部设置有导柱,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套筒,当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储液计量杯上时,所述套筒的底部套接在所述导柱的顶部,以提高所述储液计量杯下压时的稳定性。

6、进一步的,所述瓶盖为筒型瓶盖,所述筒型瓶盖的下部内壁设置有用于与储液瓶瓶口螺纹连接的瓶盖内螺纹,所述筒型瓶盖的顶部开设有便于所述储液计量杯底部下降的储液计量杯过孔,所述储液计量杯过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储液计量杯底部的直径,所述储液计量杯的底部与所述储液计量杯过孔成间隙配合的关系,所述筒型瓶盖的中部内壁上设置有一块按压泵固定中隔板,所述按压泵的泵主体固定穿设在所述按压泵固定中隔板上。

7、进一步的,所述筒型瓶盖由筒身和筒盖组成,所述筒盖的侧内壁上设置有筒盖内螺纹,所述筒身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筒盖内螺纹配合的筒身外螺纹,所述储液计量杯过孔设置在所述筒盖的盖面上,所述瓶盖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筒身的底部内壁上,所述按压泵固定中隔板设置在所述筒身的中部内壁上。

8、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泵固定中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计量杯过孔同心的按压泵安装孔,所述按压泵的泵主体紧配在所述按压泵安装孔中,所述按压泵的泵主体上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圈,所述限位凸圈可以防止所述按压泵的安装位置过低,起到所述按压泵安装到位的提示作用。

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圈与所述按压泵安装孔之间设置有泵体垫圈。

10、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计量杯的底面设置有储液计量杯底座,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位于所述筒身内,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的直径略小于所述筒身的内径,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可随所述储液计量杯的升降在所述筒身内上下滑动,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的直径大于所述储液计量杯过孔的直径,对所述储液计量杯的上弹高度起到限位作用。

11、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计量杯的底面通过若干个卡扣与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可拆卸的卡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储液计量杯定位凸块,所述储液计量杯的底面设置用于与所述计量杯定位凸块配合的计量杯定位凹槽,从而便于所述储液计量杯与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的快速装配。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出液计量功能,可以让消费者在储液计量杯中预先泵出所需的液量之后再进行倾倒使用,从而实现用量精准,既保证了所用液体的使用效果,又避免了所用液体的浪费,而且可以与市面上常见的储液瓶进行匹配使用,适用范围广,消费者仅需购将原瓶盖替换为本实用新型的计量按压瓶盖便可进行使用,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技术特征:

1.一种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瓶盖(1),所述瓶盖(1)上竖直地穿设有一个按压泵(2),所述按压泵(2)的泵主体(201)与所述瓶盖(1)固定连接,所述泵主体(201)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203),所述进液口(203)位于所述瓶盖(1)的下方,所述按压泵(2)的弹簧按压管(202)向上伸出于所述瓶盖(1)的上表面,所述弹簧按压管(202)的顶部设置有出液口(204),所述弹簧按压管(202)上密封套设有一个透明的储液计量杯(3),且所述出液口(204)位于所述储液计量杯(3)内,所述储液计量杯(3)的顶部敞口上设置有一个可开合的顶盖(4),且储液计量杯(3)的杯壁上设置有液体计量刻度,所述储液计量杯(3)的顶部边缘设置有下尖嘴(5),所述顶盖(4)的边缘设置有上尖嘴(6),所述上尖嘴(6)与所述下尖嘴(5)的位置上下对应并形成倒液嘴,同时所述上尖嘴(6)作为所述顶盖(4)的开合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204)上套设有用于引导液体从侧向泵出的导流架(7),所述导流架(7)的主体结构为一段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外缘与所述储液计量杯(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出液口(204)连通的导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架(7)的顶部设置有导柱(8),所述顶盖(4)的下表面设置有套筒(9),当所述顶盖(4)盖合在所述储液计量杯(3)上时,所述套筒(9)的底部套接在所述导柱(8)的顶部,以提高所述储液计量杯(3)下压时的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1)为筒型瓶盖,所述筒型瓶盖的下部内壁设置有用于与储液瓶瓶口螺纹连接的瓶盖内螺纹(101),所述筒型瓶盖的顶部开设有便于所述储液计量杯(3)底部下降的储液计量杯过孔,所述筒型瓶盖的中部内壁上设置有一块按压泵固定中隔板(102),所述按压泵(2)的泵主体(201)固定穿设在所述按压泵固定中隔板(1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瓶盖由筒身(103)和筒盖(104)组成,所述筒盖(104)的侧内壁上设置有筒盖内螺纹(105),所述筒身(103)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筒盖内螺纹(105)配合的筒身外螺纹(106),所述储液计量杯过孔设置在所述筒盖(104)的盖面上,所述瓶盖内螺纹(101)设置在所述筒身(103)的底部内壁上,所述按压泵固定中隔板(102)设置在所述筒身(103)的中部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泵固定中隔板(102)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计量杯过孔同心的按压泵安装孔,所述按压泵(2)的泵主体(201)紧配在所述按压泵安装孔中,所述按压泵(2)的泵主体(201)上设置有一圈用于作为所述按压泵(2)在所述按压泵安装孔中安装到位提示的限位凸圈(2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圈(205)与所述按压泵安装孔之间设置有泵体垫圈(1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计量杯(3)的底面设置有储液计量杯底座(10),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10)位于所述筒身(103)内,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10)的直径大于所述储液计量杯过孔的直径,对所述储液计量杯(3)的上弹高度起到限位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计量杯(3)的底面通过若干个卡扣(11)与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10)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量按压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计量杯底座(10)的上表面设置有储液计量杯定位凸块(12),所述储液计量杯(3)的底面设置用于与所述计量杯定位凸块(12)配合的计量杯定位凹槽(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计量按压瓶盖,包括一瓶盖,瓶盖上穿设有按压泵,按压泵的泵主体与瓶盖固定连接,泵主体的底部设有进液口,按压泵的弹簧按压管向上伸出于瓶盖的上表面,弹簧按压管的顶部设置有出液口,弹簧按压管上密封套设有透明的储液计量杯,出液口位于储液计量杯内,储液计量杯的顶部敞口上设有可开合的顶盖,储液计量杯的杯壁上设有液体计量刻度,储液计量杯的顶部边缘设有下尖嘴,顶盖的边缘设有上尖嘴,上尖嘴与下尖嘴的位置上下对应并形成倒液嘴。本技术具有出液计量功能,可以在储液计量杯中预先泵出所需的液量之后再进行倾倒使用,从而实现用量精准,既保证了使用效果,又避免了液体浪费,而且安装方便快捷,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孔祥玉,魏文娟,刘昌树,王赛,李少玮,周家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而泰可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