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测量装置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6965发布日期:2023-07-18 12:2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误差测量装置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产线装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误差测量装置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输送装置一般包括输送线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输送线上的动子,动子可以用来承载待加工件,通过控制装置驱动动子在输送线上移动,以将待加工件移动至指定位置。

2、目前,为了提升待加工件的加工效率,一般会将两条输送线相邻设置并在两条输送线之间设置一条加工线,通过一条加工线同时对两条输送线上的待加工件进行处理,以提升加工效率。

3、但上述设置方式对两条输送线上的动子的同步性要求较高,在生产加工时,由于动子在输送线上不断运动,因此很难判断两条输送线上的动子的同步性是否满足要求,往往需要停机进行测量,影响了产品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误差测量装置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位于不同输送线上的动子的同步性差异难以可视化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误差测量装置,包括:指针,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第一动子上并与第一动子同步运动;测量尺,设置在第二输送线的第二动子上并与第二动子同步运动,测量尺的刻度沿第二动子的移动方向布置,指针能够与测量尺的刻度指示配合。

3、进一步地,误差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座,包括设置在第一动子上的第一基座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活动件,第一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动子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指针设置在第一活动件上,第一活动件具有使指针向外移动的第一测量位置以及使指针向内移动的第一回收位置。

4、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和第一活动件之间的导向结构,第一活动件通过导向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基座上。

5、进一步地,导向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滑轨和滑槽,滑轨和滑槽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基座上,滑轨和滑槽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一活动件上。

6、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座和第一活动件之间的复位结构,复位结构能够使第一活动件保持在第一回收位置。

7、进一步地,复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固定设置于第一基座,第一限位件具有一导向孔;第二限位件,固定设置于第一活动件;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限位件,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设于导向孔;弹性件,套设于导向杆,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抵接。

8、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还包括: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动件上,滚轮位于第一活动件的远离指针的一侧。

9、进一步地,误差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座,包括设置在第二动子上的第二基座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基座上的第二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与第二动子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测量尺设置在第二活动件上,第二活动件具有使测量尺向外移动的第二测量位置以及使指针向内移动的第二回收位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以及设置在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动子;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线以及设置在第二输送线上的第二动子;误差测量装置,误差测量装置为上述的误差测量装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以及设置在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动子;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线以及设置在第二输送线上的第二动子;误差测量装置,误差测量装置为上述的误差测量装置。

12、进一步地,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线内侧的第一触发结构,第一触发结构沿着至少部分第一输送线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触发结构包括与第一活动件抵接配合的抵接面,第一活动件与抵接面抵接时,第一活动件从第一回收位置移动至第一测量位置,以使指针和测量尺指示配合。

13、进一步地,第一输送线为环形线,第一输送线包括直线段,第一触发结构包括沿直线段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触发板,抵接面包括第一触发板的外端面。

14、进一步地,第一输送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直线段的两端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触发板的两端包括分别与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对应设置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抵接面还包括分别与外端面连接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

15、进一步地,第一触发板还包括连接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的内端面,内端面与第一弧形面之间通过第一圆弧面过渡连接,内端面和第二弧形面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面过渡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以及设置在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动子;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线以及设置在第二输送线上的第二动子;误差测量装置,误差测量装置为上述的误差测量装置。

1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误差测量装置包括测量配合的指针和测量尺,其中,指针设置在第一动子上,并能够跟随第一动子同步运动,测量尺设置在第二动子上并能够跟随第二动子同步运动。测量尺的刻度沿第二动子的移动方向布置,在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移动的过程中,当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相互靠近时,指针和测量尺的刻度能够形成指示配合,使得操作人员可以观察出指针指示的刻度是否在误差允许的刻度范围内,从而判断出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之间的同步性是否满足要求,以便于及时对第一动子或者第二动子的运动状态进行调整,以提升两者运动的同步性,从而保证加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测量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3)包括滑动配合的滑轨(331)和滑槽(332),所述滑轨(331)和所述滑槽(33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31)上,所述滑轨(331)和所述滑槽(33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件(3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31)和所述第一活动件(32)之间的复位结构(34),所述复位结构(34)能够使所述第一活动件(32)保持在所述第一回收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0)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误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测量装置还包括:

9.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61)内侧的第一触发结构(63),所述第一触发结构(63)沿着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输送线(61)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触发结构(63)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件(32)抵接配合的抵接面(631),所述第一活动件(32)与所述抵接面(631)抵接时,所述第一活动件(32)从所述第一回收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测量位置,以使所述指针(10)和所述测量尺(20)指示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61)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段(611)的两端的第一弧形段(612)和第二弧形段(613),所述第一触发板的两端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段(612)和所述第二弧形段(613)对应设置的第一弧形面(6312)和第二弧形面(6313),所述抵接面(631)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外端面(6311)连接的所述第一弧形面(6312)和所述第二弧形面(631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面(6312)和所述第二弧形面(6313)的内端面(6314),所述内端面(6314)与所述第一弧形面(6312)之间通过第一圆弧面(6315)过渡连接,所述内端面(6314)和所述第二弧形面(6313)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面(6316)过渡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误差测量装置及具有其的输送装置。其中,误差测量装置包括:指针,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第一动子上并与第一动子同步运动;测量尺,设置在第二输送线的第二动子上并与第二动子同步运动,测量尺的刻度沿第二动子的移动方向布置,指针能够与测量尺的刻度指示配合。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位于不同输送线上的动子的同步性难以可视化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池峰,井秀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果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